APP下载

梁美芬博士:关键时刻大声向命运说“不”

2009-09-16汤佳佳何成保汪建华

杰出人物 2009年10期
关键词:议员博士香港

汤佳佳 何成保 汪建华

“我无法回避在这宇宙中,确实有一双奇妙的手在指引我,但同时,在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向自己负责,作出睿智的决定,懂得向世人眼中的‘命运说不!”梁美芬博士在自传中如是说。

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爱拚才会赢。”三分天注定即为命运,在人漫长的一生中,幸运和机遇只占了十分之三,剩下的就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打拚,去奋斗。有些人在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感叹命运不济;有些人却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睿智的选择,不甘被命运束缚,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户。

梁美芬博士就是一个不甘向命运低头的人,在关键时刻她总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她才能逐渐清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历练,逐渐找出自己要走的道路。

坚守信念一往无前

梁美芬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行政系,大学期间,她不仅担任学生会主席,还是学生报的副总编辑。尽管社团活动占据了相当多的时间,但是她没有因此荒废学业,相反很好地安排了时间。大学期间因成绩优异,还曾被选送到法国和美国做交流生。

凭着大学期间优异的成绩,梁美芬博士完全可以选择在国外的知名学府继续深造,但是在诸多大学中,她选择了内地的中国人民大学。谈及选择的原因,她说了这样一段经历;大学期间,有一年在去新疆游玩的途中,她结识了一位有理想、有志向的北京人,此人大学毕业之后就选择去西藏发展。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那位北京人放弃了北京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生活,去了祖国的西部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光热。而想想那时的香港大学生只是在空调中关心中国的贫穷与落后,没有凭藉任何实际的经历去感受、去体会。因而大学毕业后,她就想去内地工作,想服务祖国的边区,于是她选择了去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当时她这一选择遭到了周围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因为梁美芬博士读书的那个年代,中国没有正式开放和发展。那时香港大学生选择留学的地方大都是发达的美国或欧洲,根本不会选择比香港还落后的内地,但是她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在年轻时,其它任何事都无法媲美自己心目中殷切希望的事。而她心中殷切希望的事就是去内地求学、深造,以期在学成之后为祖国作出一定的贡献。在攻读硕士学位的第一年,她就开始想以后的出路。当时她一直在为英文虎报做特约记者,因而有点想毕业之后去报社做记者,但是出于关心祖国经济发展的考虑,她又有点想去做与国家贸易有关的工作。那时,她的兴趣比较倾向于前者。

理想常常会在现实面前改变。1989年,中国发生了政治风波。在此期间,梁美芬博士一直为英文虎报报道当时北京的情况。她感受到那个时候北京的大学生情绪极度高涨,大家好像走进了一个高温压力煲,不停地加热升温。处于这种境地的她,内心深处极度不安,也深刻地明白记者工作的局限与被动。她的理想动摇了,深刻地了解国家问题不是一两场学生运动可以解决的,因而决定放弃当记者,以寻求一个有更好发展空间的专业,权衡之后,她踏上了法律的道路。

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了法律学硕士、博士之后,她回到香港,继续进修普通法,后来进入香港城市大学执教中国法律,随后获得了香港大律师的资格。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以及与内地法律学者的多番交流,得知很多人对中国法律不甚了解,甚至产生否定的态度时,她一心想化解这种误解。于是在1993年,她决定开始一个“天方夜谭”般的出版计划,就是把中国法律翻译为英文,以期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法律。在编写中国法律以及翻译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由于此项目工程浩大,与梁美芬博士一起竞争的还有一位美国的“法律通”,最终国家一方面考虑到梁博士心系祖国;另一方面,感觉在翻译上,梁博士不会有失偏颇,能如实反映中国法律的面貌,因而同意梁博士牵头翻译,这对初出茅庐的她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信任和鼓舞。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梁博士卖掉以几年工资为首期买下的房子,用来投资出版这套英文法律书。当时很多人觉得她那样做很傻,甚至管她叫“法痴”,但她知道,如果现在不去做,以后未必有机会去做。当这本书进行到修订过程中,有时双方为了一个法律字眼该表达的意思是否正确而各不相让,吵得面红耳赤。她作为整套书的策划人,难免很为难,毕竟参与修订的都是法律界的泰山北斗,所以在这个时候她总是说:“你们还是骂我吧。”

在她和其她法律界专家的努力下,1995年,《中国审判案例要览》(China Law Report)第一卷终于成功出版。这本书在当时引起轰动,因为当时在全世界以第二语言出版自己国家的法律和判决书的仅有中国。正因为她在中国法律两语化的过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2000年,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政治、法律与道德

圣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约拿要逃避神安排他去尼尼微城的呼召,执意去他施,结果给神派来的大鱼吞进鱼腹里三天三夜,才终于肯顺服神的命令。而梁美芬博士却感觉她选择从政生涯是上帝要安排她去尼尼微城,因为她一直在繁荣文明的他施城安逸地生活着。

当时香港的政治两极化,立法会内争斗不断,政党为了迎合自己的选民,没有协调的余地;也有人在议会里为反对而反对,以致重大的议题难达共识,政府亦得不到有效监察。要有效监察政府,立法会需要有勤力、敢言和做实事的议员。另外,香港有不少中产和基层人士,每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表达自己对社会政策的意见,而且在高度政治化的环境下,她的不少学术界的朋友,亦不敢说出应该说的话,生怕言论被炒作。当时她觉得法律可以给予双方冷静的机会,寻找一个大家接受的中间点,去拉近彼此的分歧与距离,同时她认为法律的角色跟政治差不多,都是寻求一个大家都接受的中间点,只不过,前者处于被动,后者则可以主动去关注大众的生活。正因为如此,她渴望进入立法会,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令大众的声音得到尊重。这个想法萌生后,她决定弃教从政。当时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她是在自找苦吃。因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她已当上香港城市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大学教授优厚的待遇、崇高的地位着实令人羡慕不已,而她却在此时决定走出家庭,走出教室,走出熟悉的环境去参选区议员。

2007年11月,她参加区议会选举。2008年参加立法会选举。香港现时立法会60多名议员中,女性议员仅有9人,在这9人中,5人是通过普法选举产生的。梁美芬议员正是在九龙西选举中产生的。当时竞争对手很多,但她坚持竞选的口号:“我们要为香港走出第三条路线,使地区专业化。”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当选立法会议员。大半年来,在立法会议员岗位上,她更深刻地了解了议会的运作,熟悉从哪条途径为市民争取政策的改变,同时她希望有更多的专业团体能在普选过程中加入立法会。她深信:政治更深刻地突出了人的软弱,因为人软弱,社会才需要有良好的法制和政策,不单单依靠人去作一切决策。同时她认为在议会中,任何一个法案的讨论,其实都离不开道德。政治是众人之事。一个社会的法律正反映着社会本身的道德,因此,政治、法律与道德应该是息息相关的问题,而不应该被割裂。这就是梁美芬博士关于政治、法律与道德的理论。

炽热的中国心

梁美芬博士在生活实践的感悟中,决定从事法律研究。因为太多人为的错误,让她深思、让她反省。她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不能单靠一个人、一群人,甚至一个信念,中国要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体现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制。正因为她怀着一颗炽热的中国心,不忍心看到祖国受磨难,想找寻一条报效国家的道路,因而放弃了一直想从事的记者工作,转而研究法律。从此,她参加了很多有关中国法律的研讨会,参与国内法律专家的讨论,以期让中国的法律向世界打开大门。

多年来,她经过热情、激情、失望、失落之后,对中国现存的那份感情,可以说是历经沧桑。而经历岁月洗礼沉淀后,存留的那份爱,更深邃,而且多了宽恕与包容。

她爱祖国。现在的她对祖国的爱是细水长流的,如酒愈醇愈香。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会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大的爱心与包容心,发挥自身特长,令更多的国人受惠。

【人物简介】

梁美芬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香港大律师,香港立法会议员。着有法律学专着《两岸三地婚姻家事法律比较》等。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知名专家、环保促进会主席、西九新动力主席等多项职务、并任九龙城区议会议员(黄埔东选区)。自1991年9月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兼任副教授,因其在中国法律两语化的过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在2000年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猜你喜欢

议员博士香港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香港之旅
碰撞:议员提议案与国民大数据
展与拍
博士蚊
香港
润博士问答
韩国议员大打出手
驴?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