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朝为何多次改国号

2009-09-15

百家讲坛 2009年15期
关键词:辽河契丹太宗

景 爱

国号是一个国家的标识,不能轻易改变。但是,辽朝有些例外,它存在的209年中曾多次改、复国号。

清代学者赵翼最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中,提出“耶律氏两改而中复”,即两次改契丹为大辽,不久又都恢复了契丹国号。从辽代的石刻资料(即辽代的碑志)来看,辽朝至少9改9复,即改变了18次。除了建国者辽太宗和丧国者天祚帝以外,其他皇帝在位期间都曾改、复国号,时而称契丹,时而称大辽。

那么,辽朝为什么多次改、复国号呢?《金史》记载:“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尚白,于是国号大金。”后世学者据此记载,最初认为“辽”字是指宾铁,后又有人认为“辽以宾铁为号”是不正确的。还有人认为辽朝是从辽水、辽河得名,然而经过仔细考察,辽朝以辽水得名一说也是难以成立的。

辽水之名在战国时就有记载,燕国的辽西、辽东郡即以辽水得名。不过辽初之际,辽河(西辽河、东辽河会合以后称作辽河)并不在辽朝的腹心地区,而是在东丹国境内。东丹国辖境即渤海国旧地,其国王为辽太祖长子耶律倍,建元甘露,设有中台省、左右大相、左右次相和文武百官,名义上受契丹国节制,实际却是半独立的政权。

事实上,按《说文解字》的注释,“辽”的本义是“远也”,而“远”的本意是“辽”。辽太宗先后两次改契丹为大辽,都是取辽、远之义,这与其扩大疆域的动机和政治形势有关。

阴山和燕山以南中原地区的富庶和所积累的财富,对契丹贵族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当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从王郁口中得知镇州(今河北正定)“金帛山积,燕姬赵女,罗绮盈廷”后,欢呼雀跃,对述律皇后说:“张文礼(当时戍守镇州的后唐将领)有金玉百万,留待皇后,可共取之。”可知阿保机南下中原的目的是掠夺中原的财富,这也是激励契丹士兵南下打仗的最好办法。

阿保机死后,其子耶律德光即位以后,仍把南下中原作为国策。天显十三年(938年),辽太宗率兵南下,后晋献出燕云十六州,石敬瑭当了“儿皇帝”。契丹的腹心地区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燕云十六州对契丹人来说属于辽远的地方。于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在高兴之余,立即将国号契丹改为大辽,以适应其领土的扩大。

耶律德光第二次改契丹为大辽,也与其扩大领土有关。石敬瑭病死以后,其子石重贵即位,不愿意给契丹人当傀儡,引起辽太宗第二次挥师南下,灭了后晋,势力扩展到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对于契丹人来说,这里是更加辽远的地方,因此,耶律德光于947年将年号改为大同,将国号改为大辽。

但是,契丹国南下中原时一般都改国号为大辽,南下战争结束后,又会恢复大契丹。“双国号”体现了契丹贵族的政治抱负和决心,即要把国家变成既包括北方草原地区,又包括燕山以南农耕地区的疆域辽阔的中央大国。

编辑子路

猜你喜欢

辽河契丹太宗
辽河记忆
倾听
肱骨良臣魏玄成
寻找契丹族遗迹
北汉来使 酒宴上“殉职”
太宗纳谏
契丹喝死外交官
敢于说真话的王珪
辽河四季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