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坦克“锐变”重型装甲输送车

2009-09-15

坦克装甲车辆 2009年10期
关键词:阿奇火力坦克

小 熊

提起坦克大国,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俄罗斯这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装甲集群的国家。但以色列,这个以六芒星为标志的国家,其领土才真真正正是用坦克履带碾出来的。就像苏/俄的红色铁流成名于二战一样,大卫王的铁骑因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独立战争)到第五次中东战争(加利利和平行动)而扬名天下,这五次战争不仅确立了以色列在中东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使以色列装甲部队由最开始的“杂牌军”发展到了坐拥4000多辆主战坦克和10000余辆装甲车的劲旅。随后,以色列的坦克设计和发展自成一脉,不同于苏式也不同于美式,其自行设计生产的“梅卡瓦”坦克,也是大国中唯一发动机前置和极度重视防护性能的现役坦克。在21世纪的今天,以色列与俄罗斯都不约而同地发展了自己的由坦克改装的重型装甲输送车,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纳美尔”和BTRT。钻,漫天飞舞的RPG使装甲部队一不留神就会成为活靶子。在这种隐藏的杀机下,“梅卡瓦”主战坦克的防护力也许能够应付,但对于像M113这类装甲车来说,在城市环境下作战就有点过于危险了。因此,以色列军方希望能够配备具有相当装甲防护能力的战斗车辆。而此时的以色列为负担装甲部队的军费就已经很头疼了,没有闲钱来开发全新的装甲输送车,于是“梅卡瓦之父”——“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的设计师塔尔少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何不能用坦克的底盘改装呢?这样一来可以将库存的老旧坦克充分利用,二来不仅减少了经费而且能够统一后勤。于是,以色列开始将英国“百人队长”主战坦克改装成了“纳格玛乔恩(Nagmachon)”装甲人员输送车,随后又推出了“纳格玛乔恩”的改型——“纳克帕丹”装甲人员输送车,配备给战斗工兵部队。

除了英国的“百人队长”和美国的M48等西方坦克,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还从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缴获了大批的T-54/55坦克。既然英美的坦克可以改进,那么这些苏式坦克没理由在约旦河的彼岸水土不服。1982年,以色列尼姆达(NIMAD)公司开始研制一种基于T-54/55的新型装甲战车。1989年,该车装备以色列装甲步兵部队,被命名为“阿奇扎里特”(Achzarit,希伯莱语意为“恶妇”)重型步兵战车。在“阿奇扎里特”身上,“防护第一”的思想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采用了主战坦克的底盘,“阿奇扎里特”的装甲比其他步兵战车更加强悍,但以色列人大概觉得这样还不够,又在车体前部加上了复合装甲,而车体的两侧则安装有被动装甲板。在所有装甲板安装完毕之后,“阿奇扎里特”的战斗全重达到了44吨(拆除了炮塔后),居然比一辆标准的T-54/55还重6吨!“阿奇扎里特”列入现役之后,就频频在城市战斗中亮相,从黎巴嫩到耶路撒冷,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其中2002年在拉马拉对巴勒斯坦首脑阿拉法特官邸的那次围攻中,它用身子一次又一次地撞击官邸围墙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尝到了改装的甜头后,以色列军方自然对这条“坦克改战车”之路青睐有加。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之后,以色列的坦克改装工程如鱼得水——不仅改装自己的库存坦克,还将改装技术作为服务包,作为以色列军火外贸的一个组成部分。2004年,以色列又开始设计新型的重型装甲输送车,而被选中的则是“梅卡瓦”MK1型主战坦克的底盘。

计划的初始阶段,新型重型装甲输送车被以色列军方命名为“Tigress”(雌虎)。黎巴嫩冲突结束后的2006年10月,以色列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新型装甲输送车,并将其重新命名为“NAMER”(取自NAgmachon“纳格玛乔恩”输送车和MERkava“梅卡瓦”坦克的英文),音译“纳美尔”,希伯莱语意思为“黑豹”。与初始计划不同的是,新车最终方案采用了“梅卡瓦”MK4的底盘,总重也因此达到了60吨,几乎是装甲人员输送车中最重的一款。就像塔尔少将所希望的那样——款真正的“彻底防护”装甲车就这样诞生了。

俄罗斯东施效颦

俄罗斯的装甲车风格是自成一脉的,早在冷战时期,苏联的装甲输送车体系就已经和美国人分庭抗礼了。从BTR 40到BTR-90,苏/俄系装甲车以自己特有的轮式架构赢得了装甲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席之地。尽管苏/俄系装甲输送车不乏“履带党”,但在轮式装甲车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专门开发的几款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无不草草收场。如果这个时候谁告诉伊万们若干年后他们会以以色列人为榜样,估计他们一定会笑得直不起腰。毕竟,苏/俄的装甲部队在欧洲大陆摧枯拉朽之时,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还未正式存在。

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俄总参谋部的将军们都多多少少地认为: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遗憾的是,他们都错了,截至1996年8月30日,俄军损失巨大,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和装甲侦察车等被毁500余辆,车臣的乡村与街头彻彻底底成为了“装甲坟场”。这次战争使俄军官、将领和武器设计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一个问题之上:如何使装甲部队有效地进行城市作战?问题提出之后,所有人都开始试图从已有战例中寻求答案,早已在城市巷战中摸爬滚打颇为娴熟的以色列装甲部队,成了俄罗斯装甲兵最好的老师。以色列将老旧坦克重新改装成重型装甲输送车的做法,让俄罗斯人眼前一亮。于是,位于鄂木斯克的运输机械制造局瞄上了俄罗斯国内大量老旧的T-54/55主战坦克,和以色列一样,这些老旧的T-54/55坦克被改造成了现代化的重型装甲输送车——BTRT。它拆除了T-54/55坦克原有的炮塔,安装了微型炮塔,底盘后部加高以承载更多的步兵。但与以色列的那位“恶妇”不同,BTRT没有采用以色列惯用的后部开门,而是和BTR-60-样,通过顶部的乘员舱口出入。一位运输机械制造局的官员称,BTRT将大幅提高俄罗斯装甲步兵的作战能力,可以为士兵提供良好的防护,且能够和同样由T-54/55坦克改装的BMPT坦克支援车一起,成为俄装甲作战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俄运输机械制造局还开发出了自己的升级包,甚至可以利用俄罗斯的部分生产设备对“有改装意向的客户”提供服务,试图通过此举奠定自己在T-54/55坦克升级市场中的龙头地位。

那么,同样是由坦克改装的以色列“纳美尔”和俄罗斯BTRT重型装甲输送车,二者性能如何呢?

性能解析

火力性能“纳美尔”车体上方安装了以色列拉法尔公司的顶置武器站,标准配置是1挺12.7毫米M2HB机枪和1挺7.62毫米M246机枪(可更换为MK19型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在确定必要的时候,可以换装为1门30毫米机关炮。与此同时,按照以色列装甲部队素来的

传统,“纳美尔”装甲车和“梅卡瓦”坦克一样,可携带1门60毫米迫击炮。以它在巷战中担负的任务来看,这种火力配置是绰绰有余了。

相对于“纳美尔”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机枪加榴弹”,BTRT的火力配置则相对奢侈一些——“机枪加导弹”,根据运输机械制造局的方案,BTRT在火力配置上显得非常灵活,共有五种方案配置:2A42型30毫米机关炮1门,双联装“竞赛”型反坦克导弹(AT-5)发射器l具;2A42型30毫米机关炮l门,40毫米AGS-17型自动榴弹发射器1具;双联装2A38型30毫米机关炮(“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标配);NSV 12.7毫米高射机枪1挺,双联装“竞赛”型反坦克导弹发射器1具;NSV 12.7毫米高射机枪1挺,40毫米AGS-17型自动榴弹发射器1具。

从火力性能来看,无疑BTRT更胜一筹,这是与俄罗斯一贯的武器发展思路相吻合的。不过令人怀疑的是,有必要在装甲人员输送车上安装反坦克导弹系统吗?还是说“伊万”们真的不怕一万怕万一?相对BTRT的火力冗余而言,大概“纳美尔”的武器配置看上去贫瘠,但更加务实一些。毕竟,装甲人员输送车的第一任务是兵力投送,支援坦克的活还是交给步兵战车和BMPT等坦克支援车去干吧!

防护性能以世界上防护性能最强的“梅卡瓦”坦克改装的“纳美尔”,自身的装甲防护能力自然不在话下,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车体较高,正面投影相对大一些。在关键部位加厚装甲后,“纳美尔”的作战全重达到了惊人的65吨!而这个庞然大物的战场生存能力自然非同小可。“纳美尔”车体后方两侧的乘员观察窗上各安装有6具烟雾弹发射装置,和“梅卡瓦”主战坦克相同。同时,以色列IMI公司还试图为其加装“铁拳”主动防护系统——已经有100余辆“梅卡瓦”坦克安装了该型系统。如果“铁拳”主动防护系统真的成为“纳美尔”的标准配置,那么这头希伯莱“黑豹”不仅会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安装主动防护系统的装甲输送车,还会成为世界上防护性能最好的装甲车。

与“纳美尔”相比,由T-54/55改装而来的BTRT似乎防护力稍逊,但这并不代表俄罗斯人没有在BTRT的防护上下一番大力气,BTRT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为38.5吨,比T-55坦克(36吨)反而高出2.5吨。这就意味着,去掉炮塔和火炮后,多余的重量全是加装的装甲,由此可见,BTRT装甲输送车的防护力远远高于T-55主战坦克。至于没有“纳美尔”的装甲厚实,运输机械制造局使用了以前在坦克上轻车熟路运用的办法:新加装了一套电击发烟雾装置、加强了车体底部的装甲、为车体两侧配备嵌入式爆炸反应装甲等,有效提高了防护性能。

在防护性上,“纳美尔”胜出,这大概就是以色列和苏联/俄罗斯坦克发展思路是“防护优先”还是“火力优先”不同的结果。

机动性能“纳美尔”的动力系统源自“梅卡瓦”MK3主战坦克,是一台由TCM制造的AVDS-1970型风冷12缸柴油机,未来将换装“梅卡瓦”MK4的动力系统——1500马力的MTU883型柴油机。“纳美尔”最大速度可以达到60千米/小时,但60多吨的重量,除了C-5“银河”和C-17“环球霸王”之外,战略空运是没可能了,不过好在以色列也不需要对重装甲单位进行战略空运,国土纵深就那么点,用飞机运坦克太浪费了。

BTRT由于原始底盘过于老旧,换装了新型的B-46 6型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780马力,最大速度能够达到50千米/小时,越野最大速度2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机动性较“纳美尔”略低。毕竟,T-54/55已经是超长服役的年龄了。至于战略空运,伊尔76应该能够胜任,但米-26“光环”对其就力不从心了。

士兵运载能力“纳美尔”装甲输送车庞大的身躯,对它所运载的12名士兵来说的确是足够了。内部的乘员舱,8个座椅面对而分为两排,加上3名车组乘员,11个人的位置已经齐了,但还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12个人——在车组人员和乘员座椅之间的位置。步兵通过尾部的舱门上下车。因为采用的是“梅卡瓦”的底盘,所以没有必要再使用“阿奇扎里特”那样的蚌形尾门了。车体后部留有乘员观察孔,但没有配备专门的射击孔。

BTRT的乘员相对要少很多,只能搭载5名步兵。由于采用了微型炮塔(“纳美尔”是顶置武器站,原车长和炮长的头顶上各有一个),车组乘员变为了2人,乘员的座位布置和“纳美尔”类似,只不过变为了两排两座4人,第5人的座位位于驾驶员和横排座椅之间。BTRT同样没有为步兵预留射击孔。但与“纳美尔”不同的是,BTRT并没有在车体后部留有舱门,因为它与“梅卡瓦”底盘不同,发动机依然是后置式,乘员需要从后部顶端的舱门出入——与BTR-60的设计类似。只不过,在战术环境下这么做是相当危险的,BTR-60的这种设计在苏军装甲步兵内部引起了无数怨言,不知BTRT的这个方案会不会同样遭来骂声一片。

战术需求与实际使用

从上文的技术参数看,BTRT除了在火力上有优势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是劣势占尽,一方面是因为其底盘的技术代差,似乎BTRT完全应该与“阿奇扎里特”比较,而不是直接面对这个新型的“纳美尔”。但如果回头细细观察一下“阿奇扎里特”的话,能够发现BTRT与它的改装思路相类似,但又完全不同,至少俄国人绝对不会在“阿奇扎里特”上仅仅架起几门机枪了事。一个高度重视防护,一个对火力痴迷至极,那么,谁能代表未来重型装甲输送车的发展方向?是“纳美尔”?还是BTRT?

在匆忙下结论之前,不妨先看一看以色列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它们是两个作战对象和战术需求完全不同的国度,周围安全环境天差地别,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双方的装甲部队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相似:尽管北约不断东扩,但俄罗斯在欧洲基本上还是个没人敢惹的主。在国际安全局势上,俄罗斯面对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在近期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中,敌人首先是各加盟共和国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分裂主义和已经成为世界公敌的恐怖主义,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而以色列的周围安全局势自建国以来就没有彻底理想过,尽管现在与“传统敌对国家”如埃及、叙利亚等的关系有所缓和,但谁都不否认,中东的局势依然是个火药桶,处在极度的动荡之中。目前来看,以色列同样不会面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大规模装甲作战,而是与阿拉伯武装抵抗力量在城市中周旋,而对手手中的装甲力最基本为零,只有部分轻武器以及各类自制武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色列装甲部队不会遭遇任何在装甲力量上能够对其进行威胁的敌对势力。

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和俄罗斯都暂缓了新型主战坦克的开发,把目光投射到重型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原因。长久以来,装甲人员输送车的薄弱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美国的M113更是落了个“ZIPPO”的恶名(一打就着)!在伊拉克的美军绞尽了脑汁为人员载具安装防护设备一从“悍马”的附加装甲到“斯特赖克”的防弹栅格。而“纳美尔”和BTRT本身就是由主战坦克改进而来,比起脆弱的普通装甲车来说,防护能力已经是很出色了。

至于侧重点的差异,则是各有各的国情,根据历次车臣战争的经验,为避免在装甲运兵车落单之后变成待宰的羔羊,俄罗斯在加强装甲人员输送车的火力配置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这点从BTR系列的改造上就可见一斑。而且苏/俄的装甲部队历来都是“三驾马车”——坦克、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要求彼此之间都能够配合作战,所以装甲人员输送车的火力空前强大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毛子打仗的风格素来都是“蒸汽压路机”,无他,就用大当量火力投送和数量优势活活淹死敌人。这一定程度上使得苏/俄装甲单位从来都是火力优先于防护,倒不是说俄罗斯人的性命就不值钱了,而是他们深信: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灭敌人。当年苏联红海军的“饱和攻击”战略就来源于此——在自己被击沉之前先将所有导弹一股脑全部发射出去。而苏/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也同样如此,不管是什么装甲单位还是固定火力点,又或是隐蔽于建筑物中的敌方人员,先把自身携带的火力统统扔出去再说……

而以色列是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家,国土面积几乎无纵深可言。当年希特勒打到莫斯科城下逼着苏联军民吃了几个月锯末面包的时候,苏军还能于日后一路反攻进柏林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这一点以色列想都不敢想,因为承受不起失败,只要以色列国防军一次扛不住,那么整个国家就完了。另外,以色列无法承受人力资源的消耗,这历来都是以色列的一个巨大软肋。尽管以色列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快、最全面、最及时的国防动员体系,但特拉维夫的首脑们和军工企业们仍在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军事人员的伤亡率,这也造就了以色列装甲力量对于防护能力近乎变态的执着,也成就了发动机前置的“梅卡瓦”主战坦克谱系。以色列装甲部队的重型装备,要求总是防护高点!高点!再高点!所以,以色列军方和军工集团能设计并制造出“纳美尔”这种重达60多吨的“巨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至于为什么“纳美尔”的武器系统要与它庞大的身躯如此不相称,前文已经叙述过,从“阿奇扎里特”到“纳美尔”,从来都不需要和它的俄罗斯亲戚一样,担负起协同坦克作战的任务,也与它的美国朋友“斯特赖克”不同,火力支援和超视距打击同样不是“纳美尔”应有的目标。“纳美尔”真正的战术任务,是在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武装直升机对敌方的火力点进行攻坚作战之后,用车载轻武器对漏网之鱼挨个“清扫”,同时负责对占领区域的巩固。换言之,“梅卡瓦”主战坦克是冲锋在前的“打手”,而随后悠哉悠哉上场的“纳美尔”,扮演的是“洗地”的角色。

所以,孰优孰劣确实不好分,尽管“纳美尔”的综合得分较高,可俄罗斯人更加觉得BTRT好使,大概真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结语

就像当年苏德奠定了东西方坦克的格局一样,“纳美尔”和BTRT的出现,标志着重型装甲人员输送车也开始向两个方向的进化。只不过时至今日,乌克兰又进来掺合了一脚,在重型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发展上,诞生过保尔·柯察金的这片土地走得更远——BMT-72和BMT-84的出现使重型人员输送车开始“三分天下”,而分别以T-72和T-84为底盘的BMT-72和BMT-84干脆连坦克的炮塔和主炮都没去掉,直接在一辆主战坦克后面加装了乘员舱!重视防护、火力优先、原样照搬,三家到底谁能代表未来重型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潮流呢?我国的重型人员输送车又会是哪种风格?或许未来已不再遥远!

猜你喜欢

阿奇火力坦克
阿奇,出发
轻度火力
超级坦克大乱斗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
颠倒蛋
坦克新杀手
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