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源荔枝:放弃?拯救?

2009-09-11

果农之友 2009年8期
关键词:河源市河源荔枝

■河源荔枝主产区2004年种植面积0.6万多公顷,而到去年减少至0.33万公顷

■从2003年开始,市区商贩销售的荔枝丸成以上都是外地产的

■荔枝价格下降严重挫伤农民种果积极性,荔枝园弃管现象普遍

■河源荔枝比东莞荔枝迟熟1O天。有市场优势,关键是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广东省河源市种植荔枝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早熟、晚熟品种均有种植,也有桂味、白糖罂、糯米糍等优质品种。但是,该市荔枝生产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从种植面积来看。2004年紫金县有0.6万多公顷,此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8年仅0.33万公顷。

作为岭南一种特色水果——荔枝,在河源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为此,记者到该市一些市场和荔枝主产镇、村,以及有关部门等进行了调查和走访。

市场:河源市场难见河源荔枝

6月,是荔枝成熟上市的季节,市区大街小巷的水果摊上随处可见诱人的荔枝。那么,这些荔枝货源从哪里来?本土荔枝占有几成?

“荔枝的货源主要来自外市,本地货源很少。”市区上城水果街的李先生是一位做了近20年水果生意的水果商,除了销售北方的苹果、海南的热带水果外,还销售一些岭南特色水果,荔枝是每年这个时候必卖的产品之一。李先生说,10年前,他销售的荔枝主要来自本地,但从2003年开始,卖的荔枝“九成以上都是外市产的”。

水果街其他数十户经销水果的档主也表示,本地荔枝近年来收成不好,优质的桂味、白糖罂、糯米糍等品种货源更少,基本没办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采购的荔枝主要还是来自高州、东莞、增城等地。

外来荔枝充斥河源市场,那么河源荔枝究竟占市场份额几成?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水果批发商罗先生说,从他近年来销售荔枝的情况来看,本地荔枝占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他向记者出示了前年和去年的进货年终结算单。结算单上显示,这两年罗先生分别销售各类荔枝4562千克、4332千克,来自河源的荔枝则是243千克、73.5千克。

在河源荔枝生产大镇紫金县古竹镇,记者看到一些水果摊上摆着少量的荔枝,摊主说是本地产的妃子笑,售价仅为每千克3元。相对市区同一品种的外来荔枝要便宜好几元钱。该摊主表示,是当地水果种植户送过来代销的,货不多,每天也就20至25千克。

产地:种植面积锐减、荔枝园荒芜

市场难觅河源荔枝,那么河源荔枝的生产情况到底怎样?

11日,记者走进被紫金县授予“荔枝村”称号的古竹镇水东村。该村荔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味甜核小皮薄闻名东江地区。沿着公路走,只见两边都是成片的郁郁葱葱的荔枝林。但由于疏于管理,一些荔枝园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从2006年开始,这些果园基本上没人管理,因为种果赚不到钱。”水东村村支部书记郭镇洪很无奈地说,“现在是有树无果,有果的也是酸果,荔枝树都成绿化树了。”随行的古竹镇水果办副主任罗汉阳说,全镇上千公顷荔枝园,大部分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紫金县是河源市的荔枝主产区,从该县农业局水果办提供的数据看,河源市荔枝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产量都不错。在种植面积上,2004年该县种植荔枝面积0.6万多公顷,但后来,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7年减少到0.49万公顷,2008年为0.33万公顷。而荔枝产量仍维持年产数千吨的水平,如2007年紫金县全县荔枝总产量为3544吨,2008年为2415吨。

农户:荔枝价低“懒”得管理

既然每年都有数千吨的荔枝产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本土荔枝在本地市场份额的大幅“缩水”?

“最主要是品种原因。”市农业局水果办主任利船友说。据他介绍。目前河源市的荔枝品种主要以禾枝为主,占到九成以上。而该品种核大味偏酸,与人们爱吃的产自高州、东莞、增城的桂味、糯米糍相比,品质上就差了一大截,自然也就会被市场踢出局。

人们喜欢吃桂味、糯米糍这类优质荔枝,河源为何不顺应市场种植此类品种?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紫金县的荔枝生产大镇——古竹镇。

据悉,古竹镇种植荔枝已有上百年历史,到2004年全镇种植荔枝面积约0.31万公顷,占了全县荔枝种植面积的一半多,种植的品种除传统的黑叶、禾枝外,还有桂味、糯米糍及妃子笑等优质品种。1996年,省委、省政府将古竹荔枝基地列为“一乡一品”重点基地,被河源市称为“河源荔枝第一镇”。1998年,全镇荔枝种植面积约0.33万公顷;收获面积336公顷,产量2635吨,农户人均荔枝收入568元。

“不是没有桂昧、糯米糍及妃子笑这些优质荔枝品种,而是现在没有人去管理,造成挂果率低、产量少。”古竹镇水果办副主任罗汉阳说,由于受荔枝价格影响,从2004年开始,农民种植荔枝的热情逐年降低,到现在基本上是不感兴趣,镇上的荔枝园目前几乎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他进一步解释道,像桂味、糯米糍这类品种在管理上比黑叶、禾枝的要求高得多,管理不好就会大幅减产,在目前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桂味、糯米糍的产量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河源市场难觅本土桂味、糯米糍等优质荔枝品种的最主要原因。而三月红、黑叶、禾枝这类比较贱生的荔枝,尽管农民管理不善,但挂果还是不错,成为本地市场荔枝的主打产品,但由于品种不优良,而不太受市民欢迎。

现象:从“水果贵族”到无人问津

记者了解到,同其他地方荔枝生产情况一样。近20年来河源荔枝的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河源荔枝从传统种植开始向规模种植过渡,1988年到1998年十年间。河源荔枝处于丰收、赚钱的好时期。当时在河源市场上。品种最差的黑叶荔枝最低价也要每千克12元,而桂味、白糖罂、糯米糍等品种的价格每千克曾高达几十元。当时有人把荔枝称为“水果贵族”。

而正是荔枝的好价钱,让河源荔枝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各地农民种植荔枝的热情高涨。以古竹镇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户在东江沿岸成片种植荔枝,逐渐形成了水东至槎岭、四维、平渡、双坑等管理区长30千米、总面积2000公顷的荔枝带。而这种发展状态,很快由于供过于求,使荔枝产业走向下坡路。1999年夏天,荔枝开始由“贵族”变为“平民”,价格直线下挫,桂味、白糖罂、糯米糍等品种的价格下降到每千克30元左右。1999年冬2000年春一场罕见的低温霜冻天气,造成荔枝大减产,荔枝又摇身变成“水果新贵”,2000年至2001年两年间,桂味和糯米糍价格每千

克反弹为40多元,妃子笑16元,黑叶也卖到10元,销售非常顺畅。然而,荔枝价格上扬没有持续多久。从2003年开始,荔枝的价格就开始一路下跌,到2005年、2006年,黑叶、禾枝的价格跌到谷底,每千克0.4~1元,桂味、白糖罂、糯米糍等品种的价格也在每千克8元左右徘徊。2007年,由于黑叶、禾枝类荔枝价格仍在1元左右,而每千克荔枝的采摘和运输费用高于售价,农户不得不忍痛任其烂在果树上。

荔枝价格的下降。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种果积极性,为了生活,很多种荔枝的农民开始弃农经商或外出务工。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河源市一些荔枝园出现弃管的局面,到2007年弃管现象已相当普遍。

出路:发挥优势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对于河源市荔枝产业走下坡路的态势,该市农业局水果办主任利船友认为,主要是种植与市场脱节造成的。他分析说,河源市目前的荔枝生产仍处于农户分散种植的阶段,每家种植几亩荔枝,无法全面了解市场情况,因此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在当地市场饱和、外地市场没有开发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果贱伤农。

古竹镇的荔枝种植户基本上也赞成利船友的说法,并希望有一个专门机构或企业帮助他们销售荔枝。该镇新围村农户黎旺丁说,他种植的桂味和糯米糍受地理环境影响。比东莞荔枝要迟熟10天左右。刚好在当地荔枝接近尾声时才上市。但由于缺乏组织,他和同村农户运荔枝到东莞销售总是会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比如被当地人恶性压价等。

对于荔枝的发展前景,利船友认为。一种严格受地域限制的岭南佳果,其发展前景是较好的,关键是要走一条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河源市种植荔枝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种植的荔枝有“早、晚、好”优势。即荔枝品种有早熟、晚熟品种。可以上早市和晚市。价格比较高:而且品种也好,有桂昧、白糖罂、糯米糍等优质品种。

对接下来的荔枝发展之路,利船友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近年来荔枝价格低、销售难这两个难题,才有可能让农户恢复种果的积极性。为此,他建议成立荔枝生产行业协会,为农户的销路穿针引线,提供并承担某些职能,方便荔枝外销。另外,考虑到荔枝保鲜期短、不耐贮藏和运输,荔枝加工行业也要跟上去。这样才能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做大河源市的荔枝产业。

猜你喜欢

河源市河源荔枝
吃荔枝
Fruit of the South
荔枝红了到灵山
近期原创作品
广东自然学院河源分院成立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荔枝
叶丽娟作品
浅谈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
粤东北山区绿色经济发展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