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官员披露“针扎”事件真相

2009-09-11

环球时报 2009-09-11
关键词:军售乌鲁木齐环球时报

驳斥境外媒体不实报道 介绍当地秩序逐渐恢复

●本报赴新疆特派记者 邱永峥

新疆乌鲁木齐“针扎”事件带来的冲击在逐步平复,社会秩序趋稳。一段时间以来,境外敌对势力的影子不断在“针扎”事件中隐现,西方媒体的报道则旁敲侧击,试图影响局势。9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名高级政法官员接受《环球时报》特派记者独家专访,详细披露了“针扎”事件的发生与政府处置经过,对境外媒体的种种不实传言进行了驳斥和澄清。

“针扎”事件处置有难度

10日,新疆一名高级政法官员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新疆自治区职能部门处置“针扎”事件的全过程。该官员说:“第一起针扎案件发生在8月17日,8月22日至23日又发生了5起。尽管此时公安机关不好判断针扎事件的性质,但新疆高层已着手研究此事。”这位官员向《环球时报》记者出示了8月24日的《乌鲁木齐意外伤害事件登记表》。记者看到,这份登记表内容包括“针扎案件序号、报案时间、受伤人员姓名及电话、受伤时间及地点、伤害物、处置情况、首诊单位”等极详细内容。编号为“1”的“针扎案”显示,一名张姓女性8月23日在502路公共汽车上被刺,“伤害物”为注射器,在新医大一附院处理……第12例则是一份临时手写记录,显示一梁姓市民在新北园春市场被注射器扎伤,在区人民医院处置。“此时,公安部门开始研究:这究竟是个别案件,还是有组织的行为?”该官员说。

“到8月30日,因针扎就诊的人数骤增,”这位官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此时,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上已有很多传言,但却尚未抓到一名犯罪分子,被扎伤者只是恐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出大规模预警,是否会造成整个社会的集体恐慌?”该官员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短信形式向乌鲁木齐市民发警告,同时公安部门加大侦查力度。他对记者感慨道:“我做公安工作多年,针扎案件确定与侦破确实有难度。难在哪?一是初期的受伤者就诊多报案少;二是能够现场就掌握证据的更少,因为任何的针状物都可能成为犯罪的工具,而且犯罪后一丢就很容易造成证据灭失。”

对于“针扎”事件的性质,这位政法官员向《环球时报》解释说:“这是典型的‘软暴力,其目的就是利用7·5事件大背景人们的恐慌还没有平息的时候,制造更大的恐慌。特别典型的是,在政府加大打击力度之后,有个别犯罪分子专门在武警和公安面前犯罪,然后向公安和武警自首,这就是要直接引发集体恐慌和群众对警察及政府的不满。事实上,他们达到了部分目的——8月28日之前,就诊被扎者确诊的可信度为80%,但之后集体性恐慌而到医院就诊的人就比较多了,心态也各异。至于拨打110报案的可信度就更低,甚至有故意制造混乱的人混在其中。随着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此后针扎案数量下降,比如9月8日19时止,当天新接40例针扎报案,确诊的有20例,但无一例是当天被扎的,具体被扎的原因更是没有说清楚。”

记者目睹昌吉抓捕嫌犯

这位官员表示担心乌鲁木齐的“针扎”案会蔓延到新疆其它地方,事实上,和田、阿勒泰、阿克苏、喀什、伊犁、哈密均有“针扎”报案,在和田、阿勒泰和喀什等地也确实抓获了“针扎”嫌犯。9月7日,《环球时报》记者赶赴距离乌鲁木齐一小时高速公路车程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在该州首府昌吉市,记者亲眼目睹了一例公安民警和巡逻民兵抓捕“针扎”嫌犯的全过程——当日下午,记者正在昌吉州一中正门前浏览该校2009高考状元榜,身边突然跑过一群穿迷彩服的人,接着有人高喊:“抓住他们!有人扎针。”学校操场边工地上几名民工听到叫喊拿着铁棒跑了出来。几分钟后,在学校另一侧的沿街商店前,3名“扎针”嫌犯有两人落网,一名女青年指着其中一名嫌犯说:“就是他扎了我!”这名嫌犯和女青年立即被带上警车拉走。另一名20出头的嫌犯则被堵在商店门前,后被带走。

《环球时报》记者随同追捕小组进入一个街区外的大楼,找到那里的负责人——昌吉州维稳小组成员潘少斌先生。他向记者证实警方刚刚进行的行动,并介绍了昌吉“针扎”事件的情况。潘少斌说,州公安局通报的案件有18例,其中8例已确证。他随后还介绍了自治州针对“针扎”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上述新疆高级政法官员将“针扎”犯罪称为“阴招”和“软暴力”。他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有针扎案并不可怕,我担心的就是他们制造的恐慌,如果民众能够冷静面对的话,那么针扎就失去它的影响力。”

针对各州冷静处理针扎事件的情况,这名高级官员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截至9月10日,和田一共接到“针扎”报警19起,其中4起有针眼痕迹,受害者中有汉族也有维族,目前经医学观察无异常。和田警方目前逮捕了犯罪嫌疑人6名,其中两名被依法刑拘。喀什自9月4日发生第一起报警案例到9月7日北京时间16时,110指挥中心共接到群众针扎报警5起,受害者均为汉族,经诊断有两例为明显针扎痕迹。针对南疆发生的“针扎”案件,该官员不无担忧地说:“包括维族在内的受害者被扎,显然有人用心险恶,他们是想进一步制造民族冲突:‘汉族也在扎针!”对此,该官员表示,要防止对方得逞,关键有三点:一是不恐慌;二是识破“扎针”事件挑拨民族关系的本质;三是政府的信息透明及时。

近日有西方媒体称,“世维会”准备在中国国庆期间搞所谓的“全球抗议”。对此,这名官员表示:“这更说明‘7·5及针扎事件背后的政治背景,说到底,针扎事件就是因为有‘7·5大背景,才会造成各种谣言的传播。”

针对路透社所称“乌鲁木齐成为与外界隔绝的城市”,《环球时报》记者9月10日在乌鲁木齐看到,新疆本区内的互联网已可以正常使用,手机确实不能发短信,但手机、电话座机与外界正常通话并没有问题。至于谣言确实存在,比如说近日在乌鲁木齐最为风传的“华凌市场一次性卖出500把斧子”的说法,《环球时报》记者到市场向各商户求证,市场管理方面表示,市场卖斧头的商家有20多家,最多一家库存也就10至20把。“500把斧子得用25个大箱子才能装下,况且7·5事件后,包括斧头在内的各种刀具超过10把都登记,所以这根本就是谣言。”上述新疆政法官员说:“散布谣言和扎针的性质其实一样:制造社会恐慌。”

记者10日从乌鲁木齐市公安局获悉,国庆节前和国庆节期间,公安机关暂停审批向乌鲁木齐和途经乌鲁木齐市区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和危险物品。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也发布了具体的相关通知。美联社10日对此消息表示关注,因为此前乌鲁木齐有“受害人被泼硫酸”和“新疆某地军火库被盗”的传言。对此,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向《环球时报》记者证实,自“7·5”事件以来,首府公安机关没接到受害人被泼硫酸的报警,也没有接到新疆某地军火库被盗的通报,所以,希望群众增强鉴别力,不信谣不传谣,不上当。

乌市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针对最新传言“乌鲁木齐市民存粮和水”,《环球时报》记者向身边的乌市市民求证,他们的共同回答是:“根本没这回事。”与前几天相比,《环球时报》记者10日在乌鲁木齐感受到了明显的轻松:海德酒店三楼与新闻中心紧邻的穆斯林清真馆当天中午重新开张。酒店外人民广场四周道路所设的路障已经全部移走,全副武装的武警已于9日午夜撤走,道路完全恢复通畅。上下班高峰时,经过海德酒店前的公共汽车上已有站立的乘客,而不像前几天那样连座位都坐不满。记者步行到不远处的王府井商店,能看到店外的停车场停满了车,店内顾客不少。一位张姓售货员坦言:“现在我上班不用走路来了,客人也多了,但要恢复还得有点时间。”▲

(上接第一版)报道称,1999年,美国政府施压使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取消对华出售雷达设备。如交货成功,该雷达设备将允许中国在250英里半径内同时锁定60个空中目标。美国《华盛顿邮报》2000年4月报道称,美国官员感到不安,因为发现该系统与美国的机载预警控制系统有关。以色列最终被迫向北京支付3.5亿美元违约金。《华盛顿中东事务报告》更是列出了一大串单子:以色列帮助中国研发若干巡航导弹系统;把它的“蟒蛇-3”短程空空导弹卖给中国,后者改名为PL-8;在海湾战争及美国“爱国者”导弹部署到以色列后,据称以色列把导弹技术转让给了中国。

香港《亚洲时报》2007年10月曾报道说,有关巴基斯坦可能为其JF-17战斗机装配法制导弹和雷达系统的消息,让美国有些恼火,因为“米卡”空空导弹如果卖给巴基斯坦,可能会助长中国迅速增长的军力。但文章强调,军事技术转让的问题相当复杂,巴基斯坦即使得到法国武器系统未必就像有些报道所说的那样有助于中国军力提高。

西方一些过于敏感的人甚至怀疑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6月,美国多个网站、论坛上流传着一条据说源于“白宫新闻办公室”的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要将B-2轰炸机的设计图纸送给中国,换取中国减少美国500亿美元的债务。消息还说,这样的提议在国会很难通过,但国务院已经被告知要协助国防部转递这些材料。一些报道甚至忧心忡忡地讨论:奥巴马因国债将军事机密送给中国该不该被原谅?

谣言背后是利益考量

在印度一家网站上,一名网民把检查阿联酋这架飞机的印度人员称为“我们的英雄”。一位研究印度的中国专家10日对《环球时报》说,印度政府目前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可能是几十年来最积极的,但印度高层对两国关系的推动力与印度中下层(主要是一些媒体和保守势力)的阻力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位专家说,印度媒体热炒这次飞机事件,可能是企图以此让西方提高对中国的警惕,将更先进的武器卖给印度“制衡中国”。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研究室主任赵干城认为,印度媒体对事件的过度渲染和不实报道对中印关系起着消极作用。戴旭认为,中国的导弹技术本来就比较先进,没有必要觊觎法国,印度和西方媒体对这次阿联酋飞机运输军品的造谣、猜测更是没有道理。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军控问题专家菲茨帕德里克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军事武器系统是美国和俄罗斯在主宰,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出售目标是印度、日本和韩国,中东的阿联酋、沙特等也是美国军火商的熟客;俄罗斯主要是面向前苏联共和国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菲茨帕德里克说,依靠其美式武器系统更加有力地控制盟友,美国一直没有放松,包括对以色列在军售政策上的施压也不是新鲜话题,但美国这方面的能力正在伴随经济力量的衰弱而衰弱。印度媒体说,印度情报、军事人员已经登上了载有中国军品的阿联酋军机。

菲茨帕德里克说,从技术角度来说,四五天足够掌握有关军品的信息,因为印度军方不可能没有准备资料。但是很难说所有武器的详细信息能够从硬件上完全掌握,但一旦被研究,对于被检查的一方来说,将不得不尽快做出更新防范。

俄罗斯INFOX通讯社时事评论员诺维克夫说,西方媒体的紧张应该放在整个国际军售大背景下去考虑,是一场国际军火交易中的利益纠纷。目前,国际军售市场交易额下降,但并没影响很多美国的主要军火出口商。相比面言,在俄罗斯军售市场整体显得不太光明的情况下,俄罗斯传统的军售大户印度和中国的订单都急剧减少。随着石油价格趋向稳定阿拉伯世界仍然将成为武器采购方面的首要大户,加紧与阿拉伯世界的军售合作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而随着俄罗斯与沙特将签订20亿美元的武器与军事技术装备的合同,沙特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武器和军事装备买家。在这种军售市场状况下,西方的军火商需要利益最大化,对阿联酋加大从俄罗斯购买军火肯定不满,需要一定程度上敲打一下阿联酋“投资”方向。

诺维克夫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中曾有短暂的军火交易合作,在目前中美关系有一定程度缓和的情况下,美国军火商不可能不考虑出现的商机。但这块市场,在美国自身没有利益获取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别人用美国的东西去赚这个市场份额的,不会让盟友或是自己买家去分食的,如以前美国对以色列对中国军售上施加压力就是这样。▲

猜你喜欢

军售乌鲁木齐环球时报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美高官称继续对台军售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