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11”阴影仍在困扰美国

2009-09-11

环球时报 2009-09-11
关键词:布什纪念日恐怖袭击

“国家伤口”疼了8年 各派至今争论不休

本报驻美、加、英特约记者 陆乐 赵剑飞 陶短房 纪双城●本报记者 王盼盼 ●陈一 郑润宇

今天是美国“9·11”恐怖袭击后的第8个周年纪念日,也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个“9·11”纪念日。自从雷曼兄弟公司在去年9月破产引发席卷全世界的金融风暴后,“9·11”这个词被美国人提及的频率越来越少。由“9·11”引起的阿富汗战争也被多数美国民众反对。而近两天,纪念日带动了美国国内对“9·11阴谋论”的新一轮激辩,有媒体对一些民众“漠然”的态度表示愤怒。中国学者庚欣认为,美国当年作为“9·11”事件的被袭击方,本来集聚了全世界同情与支援,但美国连续发动了两场“不对称战争”,把整个美国拖入看不见尽头的隧道,并严重透支了这个衰落的超级大国在世界上的权威。美国近几年为人类提供了两笔负资产:“反恐战争”与金融危机,这个教训美国必须要记取。

美国首开“9·11”纪念课

对这次“9·11”纪念日,美国即将举行的各种纪念活动的规模似乎比布什执政后期还要大。路透社9日称,美国联邦政府首次将9月11日定为“全国公共服务和缅怀日”。美联社8日称,包括纽约市及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等7个州的城市学校将在今年开设“9·11”事件的教育课程。这个课程是8年来美国第一个全面系统介绍该事件的教育课程,其中一项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谷歌地图软件在互联网上查询世界上恐怖活动频繁的地区。

9日,《环球时报》记者在西雅图机场候机时,候机厅的电视上正在播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9·11”幸存者的采访。正准备飞往华盛顿的美国乘客乔治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9·11”的阴影实际上仍在缠绕着美国,他这一个小时的机场经历就是明证。由于“9·11”后严格的安检规定,他只能在安检之前喝光随身携带的一瓶苹果汁。

记者问身边其他五六名美国人,最希望政府在“9·11”事件8周年纪念日做些什么。有人回答早点通过医疗改革方案,有人回答降低失业率,但没有一人提到奥巴马政府的阿富汗军事行动。乔治森说:“虽然美国已经多年没有发生恐怖袭击,但许多美国人其实并没有完全摆脱恐怖袭击的阴影。不过,现在对老百姓来说,失业没饭吃的威胁毕竟更近一些,是更迫切的问题。奥巴马能上台,靠的是他对改善经济的承诺,而不是像当年小布什时期的反恐口号。”

在华盛顿一家公司工作的艾里克斯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虽然他现在身在美国的政治中心,但他认为恐怖事件离他已经很远了。今年“9·11”纪念日,他还会如往常一样去上班。但《环球时报》记者的女邻居安却认为,对她来说,恐怖事件的阴影还盘旋在她心上,她总觉得会有再次发生“9·11”的可能性。

对于民众的态度,美国亚力克电台9日在时事节目中称,多数美国人对8年前那一幕记忆犹新,直至近日,还有曾参加过昔日世贸抢救工作的救援人员去世的消息传出,而曾是美国地标之一的“双子塔”倒塌,对美国人心灵的震撼,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芝加哥论坛报》9日刊登一篇题为“美国纪念9·11,是真的吗?”文章。作者称,去年他送孩子去上学时,随便问了孩子一句他们班级在9月11日当天举行什么活动来纪念“9·11”,孩子的回答令他吃惊:“学校没有一个人纪念9·11,哪怕是静默一会都没有。”文章说,这所学校的情况绝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大多数美国人为了生计而忘了这件事。

《堪萨斯城之星报》的一篇评论发出“9·11之后,美国人的国家自豪感都到哪里去了?”的质问。该评论称,现在美国人剩下的似乎只有“冷漠”。对此,有美国网友提出了反驳。名为Grinreaper的美国网友说:“美国人将拥有的很多东西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也曾经拿‘爱国主义和国旗当大棒,来征服那些不同意他们意见的人。”另一个名叫Tryan的网友似乎是一名在前线的美国大兵,他在报道后的回帖中写道:“离开祖国的时候,我们被告知去捍卫我们的神圣权利,并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诸多好处。但现在,请让我恢复信心,否则我们会把白骨徒劳地留在这些沙漠当中。”

美国争论“9·11”阴谋论

与“9·11”刚发生后的几年美国人同仇敌忾不一样,今年美国有关“9·11”而引起的各种争论越来越激烈。近两天,美国媒体对曾被《时代》周刊誉为“环保英雄”的奥巴马的环境顾问范·琼斯辞职一事议论纷纷。导致琼斯突然辞职的原因是他几年前与其他99位美国名人共同签署了“9·11真相请愿书”,怀疑小布什政府有些官员对这一恐怖袭击早已知情却无动于衷,好为发动战争找借口。对此,共和党人称,“美国人民怎么能信任这样一位发表过荒谬和令人憎恶的言论、如今还表现得若无其事的白宫高级官员?”范·琼斯辞职后,这种质疑的声音并没有消失。美国福克斯新闻电视台称,当地时间9日,美国女演员理查·希恩公开要求和奥巴马总统就“9·11”事件真相展开对话。

《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文章认为,直到今天,“9·11”仍是美国政治生活中极为敏感、不能轻易触摸的按钮。对于美国共和党而言,布什执政8年后,他们不仅丢掉了白宫,丢掉了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而且内部四分五裂。而“9·11”后美国仍在进行反恐战争,以及布什政府确保了8年来美国本土安全的成果,是保守派仅存的亮点和政治正确之所在。因此当他们发现范·琼斯几年前的这个旧事后,许多保守派人士都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击,以捍卫最后的领地。

美新政府难摆脱“9·11”阴影

奥巴马上台以来,淡化了布什定下的“全球反恐战争”的概念,推出伊拉克撤军时间表,并改变了“绝不和塔利班对话”的政策,希望摆脱布什的政治遗产,走一条“后9·11之路”。但无论是阿富汗还是美军正准备撤离的伊拉克,对奥巴马而言依旧是个难题:伊拉克的政权被公认为是“美国制造”;在目前“美国反恐的主战场”的阿富汗,尽管美国刚刚增兵2.1万,但塔利班的声势非但未被压制,反倒更加猖獗。

俄罗斯infox通讯社时事评论员诺维克夫认为,“9·11”是美国的“国家伤口”,“9·11”之后的美国以反恐大旗进行了一场全球性的复仇反击战。美国单纯依靠军事手段进行盲目的反恐战争,同时采取双重的反恐标准,使得全球的反恐形势越来越恶化和混乱。英国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研究员麦克波尔认为,就连那些过去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越来越感觉到美国的反恐策略是一条既不能救己,也不能救人的死路。

实际上,这些年来,美国8年前因“9·11”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并把整个世界带入反恐战争之中。8年过后,这场反恐战争反而越反越恐。当美国人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随时可能接到“当心恐怖袭击”的警告,当一具具覆盖星条旗的美军阵亡士兵棺木被飞机运回美国本土,美国人很难说服自己,翻过历史那沉甸甸的一页。

美国《夏洛特观察家报》说,近些时候,许多美国家庭已经为此进行了相当多的争吵。新总统试图为美国带来重大改变,可是残废的美国经济又将美国人打回了原形。这两件事已经使美国人相当愤怒。现在美国应该停下来深呼吸一口气,再静静地看一看日历:9月11日。

美国应反思“9·11”根源

清华大学美国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世俭在“9·11”袭击当天正在华盛顿访问。他说,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华盛顿时报》刊发一篇题为“为什么外国人这么恨我们?”的社论。这篇文章道出了“9·11”后美国真正应该反省的问题,但是这种反省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美国人“报复”的呼声中。周世俭认为,美国搞反恐这么多年,结果却是“反恐反恐,越反越恐”,“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手段无法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极端贫困,这才是美国应该重视的问题。那些恐怖分子连死都不怕,用武力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说,“9·11”事件曾经让美国人骤然团结起来,“国家自豪感”、“本土保卫战”成为主旋律,但是之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后期动荡、金融危机让美国人的挫败感越来越强,美国外交政策对外国的不公平、反恐的复杂现实才显露出来。时殷弘说,奥巴马有心大改布什时期的外交政策,但目前还无法完全切割开来。

周世俭认为,“9·11”事件的阴影在可见的未来都将继续缠绕美国。这不光指那场恐怖袭击,美国发动的这场反恐战争对自身的冲击很难消去,而美国以暴易暴的反恐战争给全世界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许多对生活不满的人都开始用恐怖袭击方式展开报复,实际上世界各国都在分担美国的苦果。▲

猜你喜欢

布什纪念日恐怖袭击
My Thank You Year
新月历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系列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
结婚纪念日
布什召开任内最后记者会
为什么是布什
“离布什远点,你就不会有事。”
布什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