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砖四国教育竞争优势的比较

2009-09-05李建忠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7期
关键词:竞争优势教育

李建忠

[摘 要] 文章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8年世界竞争力年报》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金砖四国的教育竞争优势。

[关键词] 金砖四国 教育 竞争优势

一、国家教育竞争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国家竞争力的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现在有些学者将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概念拓展到教育领域,开展了各国教育竞争优势的研究和探索,拓展了国家竞争力研究的内涵和深度。

教育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在评价国家竞争力时,一些组织都把教育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并将其作为国家竞争力研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关键能力的人才,通过人力资本形成,提高技能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提升国家竞争力作出贡献。教育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英文名称首个字母恰好组成“BRIC”,与英文中“砖”的发音相似,高盛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吉姆·奥尼尔借用这种巧合,在2001年提出了“金砖四国”理论。本文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8年世界竞争力年报》的相关数据来分析金砖四国的教育竞争优势。

二、排名和发展阶段

世界经济论坛的《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评价对象是134个经济体。其中,中国排名第30位,比上年提高4个名次,进入了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前30个经济体的集团,排名远超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国:印度(第50名)、俄罗斯(第51名)和巴西(第64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2008年世界竞争力年报》的评价对象是世界范围有代表性的55个经济体,其中中国排第17名,印度第29名,巴西第43名,俄罗斯第47名。如果以美国实力为100分计算,中国得73.758分,印度60.625分,巴西48.576分,俄罗斯45.736分。可见,在上述两个报告中,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在金砖四国均居首位。

《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美元计算)为根据,将各国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2 000美元以下),其特征是国家竞争优势依靠要素禀赋、低技能水平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企业竞争主要靠价格竞争,销售初级产品,低工资水平反映出低劳动生产力。制度、基础设施、卫生和初等教育水平对维持处于要素驱动阶段的国家竞争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个阶段是效率驱动阶段(3 000美元~9 000美元),表现为开发更有效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阶段,中等和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教育系统质量、数学和科学教育、企业教育对竞争优势有着重要贡献。第三个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1.7万美元以上),企业通过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竞争力。在这一阶段,科学研究机构质量、产学研合作、科学家和工程师拥有量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贡献。处于两个阶段之间的国家为过渡型国家,分为第一到第二阶段的过渡(2 000美元~3 000美元)和第二到第三阶段的过渡(9 000美元~1.7万美元)。

在金砖四国中,印度属于要素驱动阶段,中国处于第一到第二阶段的过渡,巴西属于效率驱动阶段,俄罗斯则处于第二到第三阶段的过渡。

三、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用三级指标体系作为国家竞争优势的评价模式。一级指标有3个,包括基础要素、效率提高和创新要素,同时它们也用来表示三个发展阶段。二级指标(或称支柱指标)有12个,其中基础要素指标含4个,效率提高指标含6个,创新要素指标含2个。三级指标110个,分列在各个二级指标之下。与教育相关的指标有15个,涵盖教育的规模、水平、质量、支出及研究和创新。见图1。

报告的数据来源,是用现有官方统计的硬数据和通过企业领袖意见调查,对质性指标打分而获得的软数据计算各个三级指标的得分,进而对全球134个经济体进行国际排名。企业领袖意见调查提供了有价值的且硬数据资源所缺乏或没有的质性信息,是对不同国际来源的硬数据的补充,较好地弥补了质性指标信息的缺失,使得各个经济体能用国际可测量的指标数据进行排名和比较。自1979年发表第一份竞争力报告以来,调查的范围从最初的16个欧洲国家扩大到全世界各个地区的134个经济体,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98%,因而具有全球代表性。《全球竞争力报告》根据企业的规模和行业,采用双层随机抽样调查,2008年有12 297名企业领袖参与了调查,意见调查对问题采用等级评价,取值区间为1~7,其中1代表最差,7代表最好。

在权重的计算上,一级指标中的每个二级指标所占的权重是相等的,如基础要素指标有4个二级指标,权重各占25%,效率提高指标有6个二级指标,各占17%,创新要素指标有2个,各占50%。同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三个一级指标在总体竞争力指数中所占的权重是不相等的,要素驱动国家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占60%、35%和5%,效率驱动国家为40%、50%和10%,创新驱动国家则为20%、50%和30%。可见,发展阶段越高,创新的权重就越大。总体来说,教育指标在总体竞争力指数中的权重占到了10%左右。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2008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同样用三级指标体系作为国家竞争力评价模式,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331个。一级指标又称要素指标,包括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能力。二级指标又称次要素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含有5个二级指标,权重各占5%。三级指标又称标准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含有的三级指标数目各不相同。331个三级指标中包含131个硬数据,在总体排名中约占2/3的权重,调查数据123个,约占1/3的权重,另有77个背景信息,数值不参加总体排名的计算。同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数据结构一样,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通过调查企业采集质性指标的数据,2008年共向55个经济体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3 960份,其中的每个问题取值范围为1~6,然后计算每个经济体的平均值,转化成0~10量表。

三级指标中与教育有关的指标有22个,包含在“科学基础能力”和“教育”两个二级指标中。测算起来,教育指标在总体竞争力得分中所占的权重约在6%左右。另外,按照数据的性质,教育指标又可分为三类。

其中,硬数据指标有8个,直接采自正式的统计数据: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初等教育生师比;中等教育生师比;中等学校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率(25岁~34岁年龄组中接受大学教育人数的比例);理工科毕业生占本科生总人数的比例;每1 000居民中接受外国高等教育留学生的人数;文盲率。

调查数据指标有10个,通过企业打分获取数据:学校科学教育;青少年科学兴趣;教育系统质量,以是否能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为标准;大学教育质量,以是否能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为标准;管理教育质量,是否能满足企业界的需要为标准;人口经济素质,是指具有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方面的概念和知识;企业教育投入;语言能力,以是否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为标准;高素质工程师;知识转化(产学合作)。

背景信息数据有4个,分值不参加总体排名,只作为背景信息: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单位美元);每1 000居民中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留学生的人数;15岁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调查中的数学和科学表现;英语水平(托福分数)。

四、教育竞争优势比较

我们从《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所列15个与教育有关的指标中,选取了10个与教育更为密切且更为重要的指标,包括3个硬数据指标,即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总收入(GNI)的比例、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入学率,以及7个由企业领袖打分的软数据指标,即初等教育质量、教育系统质量、数学和科学教育、学校互联网接入普及程度、企业人员在职培训、大学产教合作、科学家和工程师拥有量。

利用这10个指标的数值计算金砖四国的教育竞争优势指数,结果是俄罗斯排在第一,教育竞争优势指数为0.883,印度第二(0.788),中国第三(0.782),巴西第四(0.726)(如见表1所示)。

在四国中,中国的教育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初等教育质量,得分4.7,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分别为4.7、3.4和2.5;学校互联网接入普及程度指标中国得分4.6,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分别为3.6、3.5和3.6;虽然,中国大学产教合作指标的得分为4.5,其他三国均为3.6,但中国至少有一半的指标存在竞争劣势。如果同印度比较,中国在10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的得分低于印度。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中国仅为1.8%,在四国中比例最低,而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分别为3.5%、3.9%和4.3%;教育系统质量中国得分3.8,印度4.3;数学和科学教育中国得分4.8,印度5.2;企业人员在职培训中国得分4.4,印度4.6;科学家和工程师拥有量中国得分4.5,印度5.7。应该说,邻国印度在教育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评价体系中,在硬数据指标方面,排名次序是俄罗斯、中国、巴西和印度;在调查数据指标方面,排名顺序是印度、中国、巴西和俄罗斯。中印比较起来,特别是在调查数据指标方面,中国几乎在所有指标的排名上都落后于印度。比如,教育系统质量中国得分4.39,印度5.38;大学教育质量中国得分4.39,印度5.67;管理教育质量中国得分4.62,印度6.85;学生语言能力中国得分3.86,印度7.07;工程师质量中国得分4.23,印度7.07,这与世界经济论坛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从企业用人的角度,以是否能满足企业需要为标准来评价教育的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质量评价的新视角和评价维度。这有助于增加教育系统反馈信息,反思和改进人才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拉近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表2所示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评价体系下金砖四国的教育竞争优势。

五、结 语

硬数据和软数据指标相结合,使得人们首次可以对各国教育竞争优势和劣势做出初步评判,进而对教育竞争优势进行排名,但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世界经济论坛评价体系略显粗放,个别指标的选取有待改进。在目前世界可操作的三套教育竞争优势指标评价体系中,欧盟教育进展监测16个核心指标体系可以说最为系统、全面和完善。另外,我们需要客观看待软数据和调查数据指标的评价结果,企业评价教育只是提供了一个评价维度和视角,主观性的评价很难做到精确测量,评价的信度很容易引起争议。

有比较才有借鉴。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教育系统的规模和初等教育质量方面,中国要提升教育竞争优势,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落在实处,大力提高教育系统的质量,加强理工科教育,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8-2009,2008.

[2]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Lausanne,Switzerland.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08.

(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张 鹤

猜你喜欢

竞争优势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西快餐在中国的竞争优势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