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出口还要“补”哪几门课?

2009-09-04王泽农

中国经贸 2009年13期
关键词:红茶绿茶茶叶

王泽农

据统计,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均排名世界第一,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三。目前,茶叶已成为许多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福建、浙江、湖南不少农民因茶而富,因茶而康。近5年来,中国茶叶出口一直呈逐年稳定增长态势,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

中国茶叶的地位在世界居第一方阵,这个成绩在业内人士看来,已经远远不能令人满足了。原本应该是在第一方阵内遥遥领先的中国茶叶,现在的外贸发展势头已经显露出疲态。茶叶是中国具有几千年生产历史的传统商品,茶文化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之~,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来,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为农民增收、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发展经济、拉动内需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已经大大低于我们的预期。

不可否认,中国茶产业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茶叶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产量大,品牌少,培育自主品牌刻不容缓茶产品在国际市场影响和宣传力度不够茶叶生产和出口市场的规范需进一步加强等等。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一直在30万吨之前徘徊,这表明茶产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瓶颈期已经来到。特别是由于中国生产成本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因素影响,近期出口额的增长更显得是一种虚高。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茶叶大国的地位是历史遗留和自然赋予的,茶叶强国的地位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去争取。国际市场茶叶生产、消费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茶叶要想在其中担当起领头羊的角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革。

以前曾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英国立顿一个茶品牌的销售额就抵得上中国茶产业100强的总销售额。尽管对这个说法大家也是见仁见智,但说起国外茶界大品牌的聚合力、扩张力、营销能力没有几个人不是口服心服。应该说,我们是有差距的,并且差距还不小。

中国茶要走赶超之路,保持领先优势,眼下还有几门功课亟需“恶补”。

其一“品质”。并不是说中国的茶叶质量不好,而是说中国茶品质在海外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够高。长期以来,中国绿茶出口一直占据世界头把交椅。然而,中国绿茶加工工艺一直沿袭传统,产品创新滞后,同质竞争仍以价格为主。中国对非洲、独联体绿茶出口占了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主打品种均为珠茶、眉茶等传统大宗低档绿茶,附加值与国际名牌相比怎能同日而语?提升产品品质,塑造中国茶叶的全球品牌已成为业界的燃眉之急。

上海老茶人刘启贵认为,“我们的茶叶企业必须走出单打独斗的格局,要讲究拼配,这才是茶产业增加效益、扩张规模的最佳途径。比如,甲地的茶品相不俗但口感较单薄,乙地的茶味道甘醇却粗枝大叶,我们就可以精选这两种茶叶或者更多地挑选几种茶叶,用合适的比例拼配成一种中庸但稳定的茶品,再以一个统一的品牌去占领市场。英国的立顿就是这么干的。”

其二“特色”。目前,红茶贸易量占了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左右,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东地区。而中国出口的红茶仅占其中的4%,并且以中低档为多。因为,加工企业实力不强,使得红茶的市场增长空间受限。其实,世界红茶三大产地印度、中国、斯里兰卡,所产红茶各有千秋。中国安徽的祁门红茶就是名品之一:云南临沧、保山等地出产的滇红功夫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功夫茶,是中国功夫红茶的后起之秀,也具有独特的品质风味,在历史上就颇受国际市场青睐。虽然由于气候、土壤、茶种及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红茶的内质,包括浓度、强度、鲜度等先天品质均不如某些传统红茶生产国,但是,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仍然有“异军突起”的可能。比如,中国的小叶种类型红茶口感平顺,特别适于制作冰红茶,在欧美市场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如果抓住机遇,把中国的特色品种产业化,规模化,红茶的国际市场格局重新划分不是没有可能。另外,产量足够大、能够耐存放而且受到一些西方国家认可的普洱茶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特色还包括定向培养消费市场。乌龙茶市场可以在日本培养,黑茶瞄准港澳东南亚,绿茶是北非和中东地区,白茶去美国。高档茶市场呢?目前国外还是寥寥。中国农产品一般都是好的外销,差些的内销,但茶是个例外。中国销到国际市场的茶平均价格每公斤只有1~2美元,而国内市场每公斤数千上万元人民币的茶叶并不罕见。中国的绿茶的确好,但讲究时令,讲究“明前茶”、“雨前茶”,有“当年是宝,隔年是草”的说法。有人认为受物流条件的影响,一流的绿茶不可能出现在国际市场。其实,比茶储运条件更高的时令水果都可以在各大都市买到,高档绿茶在海外难觅踪影主要还是外国人不同的消费习惯在作祟。专家认为,这正是树立特色,形成概念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在发达地区的高收入群体培育起一个高档绿茶消费市场,社会名流、商界精英都以饮用绿茶为荣,物流成本还会是个问题吗?

其三“结构”。结构调整在种植业中早已不是新名词,遗憾的是在茶产业,仍然存在着大片空白。比如,有机茶最早于1985年在斯里兰卡通过颁证开始生产,在中国也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对有机茶的认识、企业的营销策略等与先进地区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中国有机茶产量仅占茶叶总产量的1%,市场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令人欣慰的是茶产业正在得到国家更多的关注,优质特色茶叶将得到规模连片的发展。不久前,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四大重点区域茶园面积提高到全国的60%,总产量73%,总产值80%。四大重点区域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域,西南红茶及特种茶重点区域。此次规划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四大重点区域茶园总面积达15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87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58%;总产量达102万吨,比2005年增加90%。重点区域茶园及无性系良种茶园总面积分别约占全国的60%和78%,总产量和名优茶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73%和82%,总产值和名优茶产值分别约占全国的80%和84%。

下一步,农业部还将重点加强茶叶科技支撑体系、茶树良种繁育体系、茶叶生产基地、茶叶产业化示范区、茶叶加工设施改造工程、茶叶质量监控与预警体系、茶叶市场体系等建设。

其四“形象”。中国茶虽好,世人却不晓。现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以中国的有机茶为例,因为没有在国际市场进行有效的整体形象宣传,多数消费者对中国有机茶还缺乏真正的了解,致使中国有机茶多以袋泡茶或袋泡茶原料的形式出口,价位低廉。

“形象”的载体是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然比这更早一些。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精神特质。中国人饮茶,注重“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最近,上海世博会正在筹措增加中国茶叶展览的内容,就是传播茶文化,树立中国茶形象的一种手段。

据统计,2008年湖南省茶叶出口近3万吨,同比增长34%,一举跃居全国第二。为什么湖南省近年茶叶出口快速发展?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说,原因之一是2007年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在长沙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商、茶客对中国的茶文化增加了了解,对湖南茶叶有了崭新的认识。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最近又在成都举办了2009年世界茶业大会,会上四川茶作为一个整体登台亮相,让全球茶人亲眼目睹四川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和中国茶产业的优势,增强全球茶人经营中国茶的信心。成都是中国最早种植茶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唐代蜀中八大名茶就有蜀中味江、邛崃火井、彭州堋口等三种名品产于该市。如今的青城山、彭州、邛崃、蒲江等地仍是许多优质名茶的产地。成都历来以茶馆多而闻名,也最具特色,茶馆、茶铺遍及大街小巷、公园及娱乐场所,而传统的茶馆从茶桌,竹椅、茶船盖碗、茶艺及环境更具有川西地方特色。海外茶商浸润在如此丰富的中国茶文化信息之中,相信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与中国茶结缘。

猜你喜欢

红茶绿茶茶叶
The Price of Beauty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红樱绿茶两相欢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养血清脂试试龙眼绿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忆江南·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