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主体地位 培养探究能力

2009-09-03朱成枫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台阶兔子新课程

朱成枫

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对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场变革,教育理念也随之更换.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单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谈谈本人在实践探索中的一些方法.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挖掘学生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是何等重要.教师要运用艺术的手段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能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主动的发展.新课程确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的三维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

例如“鸡兔同笼”这个古老的数学命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看完题目,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有的扳起了指头,颇有兴趣,但总觉得有个“扣子”解不开.

“扣子”在哪里呢?学生终于发现:“鸡有一个头,两只足,而兔子一个头,四只足.”“兔子比鸡多了两只足,一定是这两只足在作怪.”又有学生说:“上面有35个头,我们是不是可以先考虑鸡和兔子都是两只足时的情况,那么下面就应该是35×2=70(只),则下面少了24只足.”

“很不错,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呢?”

有学生马上说:“那是刚才考虑兔子只有两只足的情况,这24只足就是兔子数的一半.”

“为什么?”

“因为兔子有四只足.”

“所以,笼中有12只兔子.”学生高声地说出来.

这时,我便适时进行点拨:“这个命题如果用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就非常简单,因为每只鸡有一个头,两只足,每只兔子有一个头,四只足.”

解:假设此笼中有鸡[WTBX]x只,则兔子有(35-x)只,则鸡足有2x只,兔子足有4(35-x)只.根据已知条件:鸡足+兔子足=94只,得2x+4(35-x)=94,解出方程即可.学生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鸡兔同笼”问题,经这样“讨论归纳”之后迎刃而解了.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课堂上学生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新知识,虽然课堂上看上去好像有些“乱”,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老师用2~3分钟的时间介绍问题,学生用7~8分钟的时间去动手、探索,力求做到人人动手,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师生互动,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而是一个个有趣的问题等着他们去发现,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扎实基础.

学好数学还要善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2.8米,现在有6级台阶如下图所示,已知台阶高1米,宽2.8米.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地毯多少米?

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5分钟之后交流讨论结果.

有的学生说:“用直尺逐一量台阶,总共有多少就买多少米.”

“行!就是辛苦一点.”

有的学生说:“量一个台阶长与高,然后再分别乘以长与高个数即可.”

“这种方法更方便些,看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学生沉默一会,终于有人打破了僵局)

有一位学生说:“把楼梯台阶转化为一个矩形,矩形长、宽之和就是为台阶总长,2.8+1=3.8(米).”

“这个同学了不起!”教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都投以羡慕的目光.

这时又有一位学生说:“我们把图象想象为由一根绳子围成的图形,将它拉成一个长和宽分别为2.8米和1米的长方形.因此,台阶的长就是2.8+1=3.8(米),也就是要买地毯3.8米.”

“真棒!这个同学解法非常巧妙!通过本节课学习大家有何体会?”

“我们今后遇到计算楼梯台阶总长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计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全班同学齐声回答.

这样,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看怎样操作,就注意什么,并设计好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三、留足思维的时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同样,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而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中,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了一定的思维深度.

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时,我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礼堂、升旗台和塑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操作,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时时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所以我在内容安排上,注意了新课程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按新课程的设计进行教学,同时,出一些趣味、简单的数学题,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例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让学生每人准备几件立体图形到学校,并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进行“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模型制作比赛,条件是只能用身边的材料(如橡皮泥和牙签或包装盒、硬纸片等)来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立体图形有了初步认识,对“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有几条棱、几个顶点有了更深的了解.学生拿出作品之后,我让他们研究各个模型的优点,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找出它们优点,并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组织各组长进行评比,分优秀奖、富有创意奖、进步奖等等,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成名的喜悦.

总之,培养探究能力是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必经之路.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和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形成良好的探究风气,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责任编辑:金 铃]

猜你喜欢

台阶兔子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兔子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可爱的兔子
77级台阶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