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优先 产业并肩 硕果连连

2009-09-03刘清荣李志敏王建平

老区建设 2009年11期
关键词:广昌整村白莲

刘清荣 李志敏 王建平

在炎热的六月走进抚州,我们没有想到夏季的抚州会以其独到的方式带给我们清凉与惬意之感——乐安那连片的烟叶与广昌那接天的白莲,如出一辙地将我们揽入绿之海洋,置身其中,我们的内心感受到了水晶般的晶莹剔透与清新愉悦——这不光源于周遭视觉效果上的如茵青翠,更多的来源于以绿之海洋为产业载体,给整个抚州的整村推进工作带来的成绩斐然、蔚为壮观与亮点纷呈。

一、抚州:一体两翼,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了对抚州市的整村推进工作先有一个概貌式的全局把握,我们首先采访了该市扶贫办主任苏建国。温厚而干练的苏主任提纲挈领地将这块工作辟作了三个领域予以归纳总结:“一体两翼——整村推进作为主体,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两翼来予以推进;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间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产业化扶贫蔚为壮观,劳动力转移培训亮点纷呈。”之后,苏主任及该市扶贫办副主任夏亚非、计财科科长于小东进一步向我们介绍了抚州市开展整村推进工作的详细情况;我们还在夏主任和于科长的一并陪同下,前往了该市的烟叶之乡乐安与白莲之乡广昌进行了实地采访。

苏主任强调,抚州市的整村推进工作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硬件”先行奠基,再图“软件”开发。自“十五”到2008年底,该市投入到重点村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总额达7765.8万元,占“十五”、“十一五”总投入的79.2%。新增及扩建公路265.13公里;新增教育、卫生用房面积69843平方米;新修改造水陂32414米,新修排灌站37座,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5154亩;打井47口,改水124处;架设输电线路16条,100.5公里。这一系列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抚州市重点村全面推行整村推进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增强了发展后劲。

“硬件”完善之后,该市即依据“扶贫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助龙头企业就是扶助农民”的原则,把产业扶贫这一“软件”作为帮扶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予以全面开发。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该市扶贫办以全市各县现有的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集中扶持,在每个县均建立了一至两个扶贫支柱、主导特色产业,于全市初步形成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如乐安的烟叶、广昌的白莲、南丰的蜜桔、临川的西瓜等,全市85%的重点村都已形成并在积极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此外,该市还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开展乡土能人与贫困农户结对创业的“一帮一”活动,以全面促进各项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为“两翼”中另一翼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也即“雨露计划”的实施,是该市提高群众素质、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该市依照“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增加收入”的要求和2005—2010年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规划,狠抓落实,重新认定了16家市级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基地,并实行挂牌管理。此外,该市一并加大了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与管理力度,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影响,并使该项工作更为规范有序地进行。

正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在抚州市扶贫干部队伍对于整村推进“一体两翼”工作的科学部署与积极开展下,该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骄人业绩——2008年经省扶贫办、财政厅、审计厅三家联合评定,抚州市扶贫办被评为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先进单位,且名列第一;同时该市扶贫办还被光荣授予“全市民生工程综合先进单位”称号。

二、乐安:烤烟之乡,接天烟叶无穷碧

在驱车前往乐安的途中,我们发现夹道两旁遍布如茵的绿色,沃野涌翠;在那欲流的翠色当中,又有许多褐色的小木屋点缀其间,有点浮翠流丹的意境。该县扶贫办主任何元民向我们介绍说,那一碧千里的绿野是乐安的两大扶贫特色产业——烟叶与蚕桑;而那嵌于浮翠中的一间间褐色小木屋,则为乐安的另一大扶贫主导产业——蘑菇的孕育地蘑菇房。何主任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乐安的整村推进工作一以贯之地秉承市里的工作方针与路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产业化扶贫为落脚点,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攻点,注重培育新型农民。经过数年努力,该县的整村推进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乐安争取到了上级扶贫资金1588万元,其中整村推进资金68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48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该县着力于公路建设、水利建设、饮水工程建设与学校建设——已新修公路49条126公里,改造公路12条42公里,新修水泥路37条84公里;兴建水利设施10处,改善有效灌溉面积5600亩,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实施饮水工程2处,解决了860人的饮水困难;新建村小教学大楼9幢(含中保公司在该县援建的6所希望小学),面积为3800平方米,改善了1000余名儿童的读书环境。

在产业化扶贫领域,该县通过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扶持龙头企业等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扶贫主导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该县已建烤烟基地2.1万亩,蚕桑基地1.7万亩,蘑菇基地43.5万平方米;以烤烟、蚕桑、蘑菇等为主的扶贫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贫困户从扶贫主导产业中每年可获人均收入500元以上。此外,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了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如今,乐安的87个重点村均已实现“一村一品”,扶贫主导产业已覆盖70%以上的贫困户,农民40%以上的现金收入皆来自扶贫主导产业。

在乐安县的大马头垦殖场召尾村,我们采访了当地的种植大户、致富能手42岁的程发贵。老程一家过去居住在海拔380余米的金竹畲族乡严杭村山坑组,因政府在其家乡兴建了一座大型水电站,而使老程一家及村民们于2003年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搬迁到了大马头垦殖场的召尾村落户。比较之前生产生活条件的“环滁皆山”,落户召尾对金竹的村民而言无疑如坠千里沃野。勤劳朴实的老程非常珍惜这富庶优美的地上天宫,他承包了2l亩烟叶,种植了1200平米蘑菇,一年可刨收入6万余元。当我们问及老程在近几年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时,其最深的体会是什么?他感慨地说道:“现在只要肯学肯干,缺资金干部会担保、缺技术干部会指导、无销路干部会支招;不再像过去那样,没有资金贷不到、不懂技术没人导、有力气都没处消了。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

在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域,我们发现乐安的“雨露计划”如丝绵绵,如天街小雨般绿遍芳郊润如酥,该县尽可能地将甘甜“雨露”有针对性而又普遍地洒向广大农户。该县分别组织有围绕主导产业的培训——先后举办了以优质烟叶栽种烘烤、种桑养蚕、蘑菇生产等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贫困户骨干培训班10期,各重点村亦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各种形式举办了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班60余期,参训农民达上万人次;建立示范基地的培训——各乡镇皆因地制宜地建立了烤烟、蚕

桑、蘑菇等各具特色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为周边贫困户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紧扣劳务转移的培训——于县职业中学建立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根据沿海发达地区和本县工业园区的用工需求,先后举办了电焊、电脑、缝纫、农机、驾驶等职业技能培训班16期,参训人员逾1600人次,圆满完成了省下达任务的100%,就业率也在96%以上。

三、广昌:白莲之乡,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我们从美丽的乐安驱车前往白莲之乡广昌的路途中,沿途景致虽同为夏风轻拂下的“碧海微漾”,却多了一份飞花点翠、暗香盈袖的灵动与清幽。6月的莲花鲜嫩娇媚,虽还未至其充分绽放情怀的最佳时节(7-8月),我们却依然能感受到回文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中所满溢的沁人心脾与馥郁芬芳。巧的是,该县扶贫办主任儒雅谦和,他从内到外地散发出一身白莲般的气质,更拥有一个白莲化的名字——何静;这位何主任似乎天生就与白莲之乡有着莫名的缘分,更注定了要为白莲扶贫产业而兢兢业业、勇往直前。

何主任向我们介绍说,广昌依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了78个重点村的规划项目。2008年全县共投入了整村推进扶贫资金500余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于59个重点村共实施了61个建设项目——新改扩建硬化公路139.5公里,架设桥梁3座;建村卫生所6个,建筑面积达1340平米;解决了860人的饮水困难。

在产业化扶贫领域,近年来广昌一直将这块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重头戏来抓,该县参与产业化扶贫的贫困农户占到了全县贫困人口的80%以上,贫困农户从产业发展中每年可获人均纯收入1000余元。该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797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2293元,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2.47万人下降到了2008年的1.534万人。广昌的具体做法是:依据“五色”农业8色的莲、赤色的烟、黄色的药、褐色的菇、橙色的果这丰富的农业产业优势,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亮点;而后助推龙头企业,提升其产业扶贫水平;此外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率;最后整合资金,推进产业扶贫的进程。

于是,广昌的“一村一品”覆盖了78个重点村,其中最为著名的白莲种植面积达2.4万亩,实现产值5400万元;该县白莲深加工龙头企业——莲香食品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为县级重点扶持对象并获7万元扶贫资金,于此该厂扩大了其藕粉、荷叶茶与莲子汁的生产线,提升了白莲附加值,产品不仅畅销上海、杭州等国内城市,还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该县还在每一个产业发展重点村建立了科技培训站,并聘请“科技顾问”与“科技保姆”,定期组织“科技沙龙”活动;为提升白莲品质,该县近几年还累计投入800多万元。其中科技扶贫资金150万元搞太空育种,使得白莲单产由过去的每亩40余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75公斤。

在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域,近年来广昌严格按照上级扶贫部门的要求,制定落实“雨露计划”的培训方案,且不断创新、丰富、拓展培训内容,用好“雨露计划”的培训经费,进一步完善了广昌职业中学、县委党校“二个基地”的建设。同时,该县实行“三个优先”培训,即重点村优先、贫困户优先、移民搬迁户优先,把培训资金用在刀刃上。2008年该县共举办电子、电脑、食品加工、商业销售、制鞋工艺等各种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劳动力达1000人次,向本县工业园区安排就业200人次,均完成了市扶贫办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通过在乐安与广昌的实地采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与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三方面之于整村推进的重大意义;“一条路稳定了一代人,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人”,说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化扶贫之于整村推进的肯綮功效,应该说整村推进乃至扶贫开发抓住了这两方面,就抓住了根本。

[责任编辑:李丽娜]

猜你喜欢

广昌整村白莲
池上
白莲
吕梁石楼金融扶贫出新招
广昌的今昔
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郭广昌回应辞任风波: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白莲
华阴市农综办全力开展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工作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构建和谐文明新村
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