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城》人物群像的侧面展示及多重组合性格探究

2009-09-01徐思义

飞天 2009年8期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钱钟书

徐思义

《围城》是学者作家钱钟书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为数不多的佳作之一,被推崇为“一部近代中国的经典之作”。它再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群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历来认为《围城》艺术成就的主要标志之一就在于人物典型的成功描写,塑造了方鸿渐这个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如果说方鸿渐在《围城》中处于画龙点睛的地位,那么赵辛楣、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高松年、汪处厚、韩学愈等等这些次要人物就是构成方鸿渐活动环境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书中方鸿渐一次次进出“围城”的命运、多重组合的复杂性格,正是在这些次要人物喧闹的人群和不断浮现的面孔背景下得以映衬、补充和延伸。依据作者在《围城》中采用的特有的叙事结构的铺开,随着方鸿渐生活背景的改变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次要人物时隐时现,交织成一组组人物群落,他们的活动,最终构成了一幅灰色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图卷。

一、“围城人生”的历程

赵辛楣不是《围城》中描绘的重点,仅仅是作为一个配角出现的。但随着他的露面,却无形中改变了方鸿渐的人生际遇,拓展了主人公的活动空间。赵辛楣有着自己比较特殊的身份,他曾经是苏文纨的追求者,做过孙柔嘉的监护人,又是三间大学校长高松年的学生。正是这些某一时期的特定身份使得赵辛楣和方鸿渐的关系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不断变换。

赵辛楣的首次出场是在苏文纨家。“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太字幼稚园读本,问苏小姐道:‘是不是跟你同船回国的那位?”钱钟书细节描写的功力,凸现了赵辛楣对方鸿渐态度的傲慢无礼和不屑一顾的敌意。为了能够战胜方鸿渐,赵辛楣不轻易放过任何机会,精心策划了意欲让方鸿渐“出丑”的晚宴,想方设法对他进行“羞辱”。可是,当苏小姐最后选择嫁给曹元朗时,赵辛楣显然是被重重地伤了心的。早先郁结在心中的对方鸿渐的怨气一下子烟消云散了。这时的方鸿渐在与唐晓芙分手后,对自己和周围的生活一下失去了信心,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三闾大学的聘书无异于雪中送炭,还能使他比较体面地离开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而是这样的机会却是赵辛楣为他创造的。

美国学者胡志德在其所著的《钱钟书》一书中谈到:“赵与方的关系建立起来后,虽然其亲密程度时有变化,但一直持续到小说结束。这种关系的建立,终于提供了一个和方平行的人物。通过他,我们可以得到对方的现实估价……由于赵的出现,有了可以度量方这个人物的一系列参照物。”同样经历了感情的波折,同样也懂得“围城”的理念,与方鸿渐的逃避甚至悲观的态度相比,赵辛楣显然要积极、主动得多。

赵辛楣为人热情大方,对朋友真心帮助;豪爽而不失儒雅,浮夸而不乏精明;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方鸿渐虽然心地善良,却不善为人处事。既做不到能屈能伸,更不肯委曲求全。赵辛楣总能与环境相适应,遇到关键时刻也能圆滑变通,超越困境。如他自己所说:“我也学了乖,当然见风转舵,这是我的进步。”方鸿渐眼睛里却容不下他人的瑕疵,自身处境艰危,却不能积极去面对和改善生存处境,始终处于被动之中,对工作和生活从来不曾做出过自己的明智的选择。

在三闾大学,赵辛楣由于高松年学生的特殊身份起初颇为得意,还处处维护着来了就被降为副教授的方鸿渐。赵辛楣和方鸿渐根本无意介入任何派别,可汪太太为了打发寂寞及同汪处厚拉拢人心的用意相迎合的原因,夫妻二人搞了个“多此一举”的说媒好戏。结果方鸿渐因此得罪了刘东方,赵新楣却在见到年轻的汪太太以后感觉她和苏文纨相像,和她有了似乎是超越礼数的交往,由于高松年向汪处厚揭发他们的私情只得离开了三闾大学。可赵辛楣临走时留下的一本名叫《共产主义论》的小册子,却成为以后高松年认为方鸿渐思想有问题不再聘任他的借口。等到了重庆进了国防委员会,赵辛楣已是颇为得意。而此时在“婚姻围城”中挣扎的方鸿渐已是身心俱疲,赵辛楣这时在重庆的召唤成为方鸿渐决心出走的最重要的原因。

《围城》中作为主人公的方鸿渐处处面临着“人生围城”进与出的选择,反反复复地“进城”与“出城”。而方鸿渐的每一次的“进与出”都与赵辛楣有直接关联,从某些方面讲,赵新楣俨然控制着方鸿渐的进和退。应该说,赵辛楣作为方鸿渐身边的一个“影子人物”,促使方鸿渐的性格在不同的环境中延伸并变化着。赵辛楣的角色任务,既表现在为小说情节结构服务,又具有推动主人公的性格和心灵世界不断变化的作用,这样一个配角俨然已经超越了西方叙事学对配角的定义,而是一个融化在小说结构和小说人物情感世界中的“有机配角”。

二、事业“围城”的历程

《围城》中虽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和命运作为主要的线索,但却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也就是说,小说是以方鸿渐的生活场景的变迁而展开叙述的,其余的人物和叙述的事件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是流动的和变化的。因此,方鸿渐每到一个新的环境就引出一批新的角色上场,之后,这些人物又随方鸿渐的离开而退场。

也许是为了逃避心灵的痛苦,方鸿渐和赵辛楣决定受聘去三间大学。三闾大学虽然地处湖南一个偏僻的乡下,但远非一方净土,真的置身其中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一场噩梦。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高校长找的教授诸如李梅亭、韩学愈、汪处厚、刘东方等都是些没有名望的。他们要借高松年的光,要靠高松年才有地位,而高松年并非非有他们不可。他不敢得罪部里的次长,只好让他的伯父汪处厚做了中文系主任;于是就以学校高价买了老朋友李梅亭的一箱子西药作为补偿。当然,高校长有怕硬的一面就有欺软的一面。面对涉世不深、没什么身份背景的方鸿渐就大施手段、欺骗压榨,不仅食言降其为副教授,还狠狠给了方鸿渐—个下马威。

韩学愈与方鸿渐算是“校友”吧,一样同是“美国克莱登大学”“毕业”的“博士”,但他比方鸿渐“优越”的是他能把他在杂志上所登的广告说成他的“散见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中的著作”。“木讷朴实是韩学愈的看家本领,他天生有点口吃。因为要掩饰自己的口吃,他讲话少、慢、着力,仿佛每个字都有他全部人格作担保”。“撒谎骗人该像韩学愈那样才行,要有勇气坚持到底。”方鸿渐太不成了,“撒了谎还要讲良心,真是大傻瓜……老实人吃的亏,骗子被揭破的耻辱……”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痛苦,方鸿渐居然一箭双雕地全都尝到了。

三闾大学的一群“无毛两足动物”中山头林立,方鸿渐根本不想介入,却不由自主地也被卷入了明争暗斗的漩涡。在这种互相拆台、造谣中伤的生活氛围中,正直而又软弱、善良而又玩世的方鸿渐根本无法立足,只有被排挤出来的份。而他那些大胆老练、说谎到底、无耻之极的同僚们,“上至校长,下

至训导长、系主任,一个个挂着科学家、教授的头衔,却一个个骗的骗、赌的赌、嫖的嫖,上面来的‘视学,既不‘视也不‘学,是洋教条和旧传统杂交成的怪胎,‘民国抗战时期的教育可见一斑!更有甚者,连方鸿渐藏有一本赵辛楣丢下的《共产主义论》的小册子,也险遭暗算,‘如夫人的名位也保不住了。他从‘羞与为伍到欲与之为伍而不准、而不得,被排挤出了学校。经历了仿佛取经西天的艰难困苦,非但没有取得真经回,反遭妖魔鬼怪暗害,真到了‘一无可去的去处”。

三、感情“围城”的历程

在方鸿渐的感情经历中,苏文纨是竭力追求过方鸿渐的人。苏小姐本来她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十分名贵,不肯轻易施与别人,但当她发现这样的爱情就像“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子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于是有些自怅自悔的苏小姐把挑选的目光落在了往常看不上的方鸿渐身上。方鸿渐优柔寡断又懦弱无用,不喜欢苏小姐却又总在勉强敷衍,最后连用汉语拒绝的勇气都没有,还要借助法语的力量;吻了苏小姐,还要以分量的轻重来衡量是否是爱的凭证。方鸿渐一直幻想表演一出“我不爱你,也决不伤害你”的人间正剧,可最后的结果却是自己的身败名裂。遭到了拒绝的苏小姐由爱的极端走到了恨的终点,不仅想方设法破坏了方鸿渐和唐晓芙的恋情,还示威似的与“四喜丸子”曹元朗结婚。就连一年以后在香港偶然相遇,苏小姐也没有忘记给方鸿渐和孙柔嘉一顿尖刻的奚落。这里面有她蓄意报复的成分,更透出了苏文纨的势利和傲慢,以及一种偏狭、霸道和盛气凌人的恶毒。

唐晓芙是方鸿渐真正爱的人,也是《围城》中钱钟书唯一不吝啬用赞美的语句来描绘的人物。爱上了唐晓芙的方鸿渐才终于鼓起勇气拒绝了苏小姐,然而唐晓芙对方鸿渐表示出的好感,大半是有与表姐赌气的心态因素。有着自己非常浪漫的爱情标准的唐小姐认为,只要认定自己不动心没有爱上别人就不算恋爱。“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哦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由分手时唐晓芙的表白可见,假使没有苏小姐这只“幕后黑手”在捣乱,唐晓芙自身的恋爱观也不会允许她让自己接受方鸿渐的。事实上,她在与方鸿渐的交往中已经知道了他的过去,他们的爱情中有唐晓芙的游戏的心态,更多的是方鸿渐渴望走进唐晓芙“爱情围城”的一厢情愿。

遇到自己所爱的人,就拼命地想冲进婚姻的围城,然而却阴差阳错被挡在了城外。这与后来方鸿渐不经意间闯进孙柔嘉为其建造的围城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想进的却身不由己。

与唐晓芙分开后,方鸿渐又遇到了孙柔嘉。孙柔嘉的天真和单纯是极富心机的外在表现。这反而使真正简单的方鸿渐才对她的心机毫无察觉和警惕,忘记了赵辛楣的当面提醒。刁滑的孙柔嘉用她的满腹心机为糊涂的方鸿渐围着一道城。

方鸿渐与孙柔嘉之间的爱情婚姻,完全是孙柔嘉促成的。不能说方鸿渐对孙柔嘉毫无感情,但是,方鸿渐也的确没有把这种感情培植成爱情的愿望。方鸿渐不爱孙小姐,但是却接受了她。他们之间所谓的恋爱,主要是孙柔嘉极富心计进攻的结果。在三闾大学的校园,孙柔嘉拉着方鸿渐的右臂,证据确凿无可辩驳地出现在李梅亭、陆子潇面前,加上孙小姐模棱两可的插话,更是夯实了“谣言”和“闲话”的内容不是谣言和闲话而是确有其事。作者对孙小姐“不光很有心计,而且还很牢固”的性格特点是拆细了展现出来的。在方鸿渐和孙柔嘉的爱情中,钱钟书剥去了山盟海誓的浪漫的外衣,编排出了浸润着悲哀和酸楚的另一番滋味。

杨绛先生有段话讲得很好:她(孙柔嘉)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她的天地极小,只限于“围城”内外。她所享有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内,又从城里挤到城外。她最大的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给方鸿渐。的确如此,她用尽心思挤进了婚姻的围城里,却发现围城中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她和方鸿渐两人谁也无法让自己的婚姻生活美满,尽管他们都为之而努力。最终“围城”倒塌,她又从城里挤到了城外。

钱钟书在《围城》中不仅塑造出了方鸿渐这个生活中的无为者,还以他为中心,把笔锋拓展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的各个角落,形象地展示了一轴灰色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图卷。尽管小说中显示的是方鸿渐的个人命运和精神危机,钱钟书严肃思考的却是现代文明与人类颓败的关系问题,也深^体察到了辗转于现代文明重压下的人性的困境,从而在《围城》中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弊端和现代人生活的病态。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美)胡志德,钱钟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212

[3]陈子谦,钱学论[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方鸿渐围城钱钟书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最短的情书
一次“遗忘”
社交电商的“围城”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欠一杯不醉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
钱钟书三不愿
方鸿渐与贾宝玉的围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