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系统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探讨

2009-08-31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3期

谭 镇

摘要:公路系统“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协调劳资关系工作开展的外部大环境,包括来自于法律、政府、政党等的支持,也有来自于单位内部的管理、劳资双方等要素的影响,更与单位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有关。

关键词:公路系统;和谐劳资关系;维权机制;工会理论

中图分类号:D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3-0043-03

一、建立和完善维权机制的外部环境

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为公路部门整体发展做好后盾及其铺垫,必须正确把握时代特点,这离不开完善的外部环境。中国社会正在转型,从一个农业、农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工业、工人为主的社会。从一个人治的社会转变为民主和法制的社会,从一个文化单一的社会转变为多元文化的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劳资矛盾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公路系统现状尤其如此。建设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目前至少应具备三方面的前提条件:

(一)良好的法制环境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和谐劳资关系需要法律作保障。要加强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劳动立法,不断完善职工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来调整劳资关系,是和谐劳资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完善的制度环境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最终都要落实到单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已经成为共识,单位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从单位发展的战略角度,倡导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建立有效的规划制度、评估制度、培训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坚持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切实选好人、用好人、留住人,实现职工与单位的共赢。这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石。

(三)平等的社会环境

无论是政府转型还是民间组织发展,其基本目标都是实现公平和正义。政府行政、执法部门要更多地倡导社会公平,保证职工得到公正公平的待遇,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改变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的状况。公路系统的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不同职责,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监督,帮助单位理顺劳动关系,积极协助单位做好劳动矛盾化解工作。

二、工会理论需要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工会历史上不同时期工作的重大发展和突破,新局面的形成和拓展,都是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与中国工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工会理论的重要体现。工会理论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工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开创工会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强调要在政治安排、权益维护、舆论宣传上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要求工人阶级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工会要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等。工会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特点与规律的初步概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深刻变化形成的基本判断,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机制、载体和手段进行的积极探索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工会理论研究、做好工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路系统工会的理论研究工作更要适应党的理论创新要求,跟上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新的实践发展为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将工会工作更好地围绕公路工作中心、服务公路工作大局、发挥作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推动公路系统工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艰巨繁重的基础道路建设任务,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相互交织的社会矛盾,给公路系统工会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工会在自身改革和建设中,注重研究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作特点和规律,及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从战略高度进行理论创新。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下公路系统工会工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工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工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准确把握公路系统干职的内部构成及其变化,深化对公路系统干职队伍发展规律的认识,始终保持内部的团结和统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型劳资关系的基本特征,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的公路系统的劳资关系;准确把握“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深刻内涵,加大对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问题的研究力度:准确把握工会组织体制的特点以及单位工会的作用,研究加强单位工会建设问题;把握工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工会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研究的力度,提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的措施。总之,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进行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阶段目标、实现途径、组织保证等,并不断用公路系统工会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创新成果来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

三、加强公路系统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

(一)调整组织结构

首先,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决定了公路系统必须坚持党对单位组织的绝对领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活动,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时期工人运动的基本主题,引导单位干职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利益关系调整,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其次,组织领导体制上坚持实行工人阶级队伍的广泛联合和工会组织的高度统一,实行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相结合的组织体制。这一组织领导体制源于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再次,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利益主体多元化,工会协调利益关系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要能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在全面履行职能的前提下把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放在突出位置。这就决定了我国工会组织主要采用参与、协商、谈判来调整劳资关系,而很少采用对抗性的方式(如组织罢工等)来处理劳动争议。因此,公路系统组织必须立足国情,注意把握公路系统工作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又不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协调劳资关系工作的新局面。

组织结构是一种由任务、报告、职权关系所组成的体系。其主要目的是指挥和协调组织成员的行动已实现组织的目标。首先进行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维权,要使单位职工维权

的各项活动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必须打破组织现行的条块分工,建立区域性和行业性的组织。其次,协调劳资关系工作要持续地适应环境复杂多变,必须在组织机构设计中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自上而下地成立工会联合会和自下而上建立与巩固基层组织作用并广泛发展会员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工会联合会和基层工会组织的建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打破传统的机关工会和基层工会职责的界限,保护基层工会于部的积极性。再次,必须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干部的配备上,要打破封闭,选拔一批具有服务劳工精神并兼备业务能力的工会干部充实到基层去,并进行垂直管理的试点,以降低工会干部对单位管理层的依附。为了保证“事事有人做”、“事事都能正确地做好”,要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职责与职权。

(二)建立有效的民主协商制度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个人的行动经常会受到各种组织的强大压力,个体化的参与和表达就显得软弱无力。通过组织化的形式参与和表达是最佳选择,所以,协商性民主强调的是组织的参与和团体的参与。这就要求:一是发展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强调决策透明与员工参与,使之成为维护、参与和监督的平台,进而达到双赢。二是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重点放在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通过规范协商程序,提高集体合同的质量。三是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关系三方(政府、工会、业主)协商机制。定期就劳资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协商,逐步建立和完善劳资关系的宏观协调机制。三方协调机制是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

(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公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应本着干部选举民主化、干部职业化、干部管理行业化、活动经费法律化的原则,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目标和组织的工作分析作为单位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在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注重完善干部的培训制度。尤其是在作为事业单位的公路系统中,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规模单位的需要,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干部培训内容和计划。通过培训,对单位干部重在提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据有关法规政策参与单位重大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决策的能力以及提高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重在提高组织动员职工搞好以劳动竞赛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活动能力、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推进单位民主管理的能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能力和增强工会凝聚力的能力;要灵活培训,坚持培训教育和自学相结合,把懂单位生产常识、懂劳动法律政策和工会业务知识作为基本点,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注重绩效管理,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全方位的、有针对性地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及时反馈,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第三,注重建立公路系统单位干部权益保障机制。探索上级单位择优向单位选派、向社会公开选拔和招聘单位工会干部、人事工资等由上级单位统一管理的做法和途径,改变单位干部缺少和工会主席受制于行政不能发挥作用的实际状况,推进职业化干部队伍的形成;设立“基层干部权益保障专项资金”及管理使用办法,对因依法履行职责被无正当理由调动工作岗位、解除劳动合同、受到侮辱诽谤,造成经济损失、生活困难和身心伤害,以及因参加上级会议和活动而被所在单位扣发工资奖金、打击报复的专兼职单位工会相关干部、职工予以经济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其工会还可以探索非公单位工会干部工资由上级工会支付的试点办法。第四,借助法律的力量,建设单位组织的经费构成体系,使单位组织能够独立地履行职责,从而达到效果。

(四)大力发挥工会应有作用,提高单位职工的维权能力

首先,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是工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再则,工会不要形同虚设,应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针对当前劳动力流动性大、职工心态变化块、职工的维权意识淡漠等具体情况,积极探讨在当前严峻形势下怎样充分发挥工会应该具备的功效与作用人手开展工作应是当务之急。工会要努力提高维权的时效性、提高工会组织吸引力与凝聚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单位职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到其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尊重单位职工在工会中的主体地位,按照自上而下地成立工会联合会和自下而上建立基层组织并广泛发展会员相结合的办法,使工会组织真正建立在会员支持和认可的基础上。与此同时,应注重巩固老会员与发展新会员的结合,既要重视工会的组建率,更要看重职工的参与率:注重单位变更后工会会员身份的确认与关系重建,打破工会现行的条块分工,建立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工会组织,实行会员关系随劳动关系流动的管理制度,减少会员心态的流失。其次,工会要把强化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会一方面积极推动政府和单位重视和搞好职工培训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不断增强职工的就业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工会文化技术教育阵地的作用,帮助职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工会在稳定单位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中国职工教育,2006,(2)

[2]崔明龙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需要研究的问题中国工运2006,(5)

[3]周韵菲,工会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途径[J],中国工运,2005,(8)

[4]王玺玉,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叨,中国工运,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