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鞭炮的社会心理功能探析

2009-08-31周丁力

文学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放鞭炮宣告喜庆

鞭炮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奇观,也是一种情感的混合体。它总是以相同的面目和声音出现在一些截然相反的场合,比如有人出生了,人们放鞭炮;有人仙逝了,人们也放鞭炮。迎神放鞭炮,送鬼也放鞭炮;恶作剧时放鞭炮,表示庆贺也放鞭炮;开业、出嫁时放鞭炮,出殡、上坟时也放鞭炮。既以鞭炮宣告好事,又以鞭炮传递坏消息。据我观察,鞭炮在民间主要有如下社会心理功能:

一.壮胆:据说我们的祖先最初燃放鞭炮就是为了吓唬一种名叫“年”的瘟神恶鬼。后来即使不“过年”,日常生活中也免不了要过沟过坎,要面对种种不确定和未知的情况,人对不可知的事情总是有疑虑和畏惧的,正所谓疑心生暗鬼。店铺开张怕生意不兴隆就放几挂鞭炮;有时为吓唬鬼魅,且壮自家胆子也放几挂鞭炮。触了霉头要驱邪避祸;要进某间出过人命的房间或山洞也要放鞭炮。一阵炸响之后,自然精神倍增,胆气陡起,百无禁忌。这些时候放鞭炮,不为别的,是要借鞭炮炸掉自己心上的疑虑、畏惧,以及某种不自在,为了增强勇气和自信。这也正是鞭炮最初单为驱除“年”这个瘟神恶鬼在功能上的延续与扩展。

二.宣泄欢乐:千百年来,鞭炮渐渐发展成为人们宣泄欢乐的一个出口。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知道,人一高兴就想大声喊出来,以此宣泄自己的情感,既快乐自己,也感染他人,借鞭炮热烈的声响,来昭示一种喜庆的存在,从而为自己营造出一个欢乐的氛围。过春节、成大业、得佳偶、生娇儿、迁新居、获丰收、居第一,人生多喜庆事,试想,有什么样的欢呼声能响过鞭炮呢?有什么样的喜庆形象与颜色能替代热热闹闹的鞭炮响和五颜六色的焰火亮呢?后来,很多正式场合放礼炮、礼花,其实也是燃放鞭炮习俗的延伸与发展。

三.引起注意:燃放鞭炮有时是为了引起注意。敲锣打鼓,乐声大作,彩旗飘飘是要引人注意。很多时候放鞭炮也是这样。建筑落成、庆典举行、喜结良缘、荣归故里、英雄凯旋、欢度华诞,以至于出殡的车队在一路上也会时不时放鞭炮,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是想要引起周围的人或关注、或羡慕、或避让等等。生活中有些事情用嘴来表达是不行或不够的,于是人们有时就借助于鞭炮。

四.传递信息:鞭炮还是传递信息的使者。鞭炮传递的信息是约定俗成的。有谁家里面,如果半夜里或凌晨响起鞭炮声,一定是有人去世了;正午12点,听到餐馆或有的人家里燃放鞭炮,一定是有人在做寿或举行婚宴。大白天商业区里响起鞭炮声,必定是什么店铺开业了。宣告寿星与新郎新娘的到来可以燃放鞭炮;宣告某丧家出殡了也可以燃放鞭炮。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人们正是这样用同样的声音在宣告着不同色彩的生活。

五.游戏:放鞭炮更是为了游戏。人是喜欢游戏的。放鞭炮,燃焰火,既有火又有焰,既有声音又有色彩,得来容易,玩法简单,什么样的游戏能有这等吸引力?这游戏固然有危险,然而正因为有危险,才更具刺激性,也就更具吸引力。平时不准放肆,过年过节,可视为特殊情况,不妨“出格”一回。人总是需要游戏,总是需要刺激的。这一点在孩子们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说,放鞭炮其实也是在播种欣喜与天真,绽放童心的花朵。

因此,对这种具有深远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以及民间社会心理支持的习俗,硬性禁止似有不妥。现阶段,不绝对禁止,而是进行一些规范性的疏导,可能更好。我相信,放鞭炮这件五味俱全的事情,随着我们认识的提高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人们个人修养的逐步提高,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多彩,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它的种种社会心理功能会逐步消亡。随着鞭炮这种功能的逐步消亡,不用谁去禁止,鞭炮也许自己就会在一种逐渐缩小范围的态势中,慢慢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退却。

周丁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放鞭炮宣告喜庆
雪季
喜庆的新年
张灯结彩
我的春节日记
我的春节日记
满堂红
喜庆的春节
创造是一种积累
创造是一种积累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