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

2009-08-28金纳新刘亚力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22期
关键词:职业危害防范措施

金纳新 刘亚力 石 艳

[摘要] 急诊科护士在日常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损伤、心理社会压力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138-02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患者的第一线,既承担院前急救的任务,又要负责院内急救的工作。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危、急、重且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护士素质,较高的护理管理水平,机智的应变能力,熟练的技术操作,娴熟的急救技术,还要有应对紧张繁重的工作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笔者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并在急诊科担任护士长,现就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和自我防范措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危险因素

1.1感染的危险

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第一线,直接接触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参与各种抢救操作及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尤其在紧急为患者气管插管、吸痰、洗胃、包扎止血、静脉穿刺等的操作过程中,护士如不能有效地防护,就会增加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另外,急诊科流动人员多,病种复杂,特别是各种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季节,也增加了急诊科护士感染各种疾病的几率。

1.2损伤的危险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锐器,如各种注射针头、手术刀片、针剂安瓿、碎玻璃等,很容易造成皮肤黏膜的伤害,导致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险;对病房、治疗室等区域进行空气消毒使用紫外线时,如防护不当可导致皮肤癌、眼炎的危险;应用各种抢救仪器和设备,如操作不慎或仪器设备老化时可引起电击伤、电灼伤的危险;对病区环境的消毒、抢救仪器的保养、清洗、医疗垃圾的灭菌、处理时应用各种化学消毒剂,会对皮肤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严重时可引发皮炎、眼炎以及过敏性哮喘等疾病。

1.3心理社会压力

急诊患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患者病情变化快,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很难预料,造成急诊科护士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不可预知的死亡也会给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刺激;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要求急诊科护士既要能独立完成工作,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急危患者及家属心理高度的应激状态,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容易造成护患矛盾,而引发医疗纠纷,这也加重了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各种新的医疗仪器的应用,新的检查、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要求护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胜任临床工作;医疗卫生系统引入的竞聘机制,也使护士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此外,急诊科护士值夜班频繁且工作量大,参与院内抢救及院前出诊的任务多,精神高度集中,体力脑力消耗都非常大,加之大部分已婚护士下班之余还要担负着照顾家庭、养育子女的重任,这些都是急诊科护士必须面对的压力。

2防范措施

2.1感染性危害的防范

急诊科护士应了解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已确诊的传染性患者应有明显的隔离标志,接触其血液、体液时应戴必要的防护装置,如戴手套、穿隔离衣等。对带血迹的污物及患者的体液、排泄物等进行分类集中处理,严格浸泡、消毒、焚烧。对地面、墙壁、注射盘、操作台等被血迹污染的地方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1]。对自身有皮肤损伤或破溃的部位应加强防护,避免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一旦不慎被污染,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做到早期防护。对病房、抢救室、公共通道以及救护车等区域应注意定时通风和空气消毒。

2.2损伤危害的防范

在抢救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注意力集中,小心谨慎,防止被各种锐器损伤。对各种锐器,尤其是带血迹的废弃针头、输血和输液器具等应严格按要求销毁处理,不得乱丢乱放,以免刺伤自己或他人。皮肤黏膜一旦不慎被针头刺伤,应立即尽可能多地挤出血液,并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伤口。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应选择在治疗、护理操作少的时间,接触消毒光线时注意遮盖皮肤,必要时戴护目镜[2]。要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定时对其进行检修和保养,及时更换陈旧及性能不良的仪器,以确保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要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物品,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3-4]。

2.3 心理社会因素的防范

急诊科护士除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修养外,还应注意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护士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还应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进行解释和精神安慰,及时安抚患者和家属的不良情绪,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取得家属的理解,这样既得到患者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治疗,又能保护医护的自尊[5]。遇到个别蛮横无理和具有攻击力倾向的患者和家属,要注意保持理智,加强心理调控和自我保护,学会自我疏导不良的负面情绪,尽量避免矛盾激化,必要时及时寻求社会支持,如电话报警等。 合理安排日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注意加强营养,夜班之后要注意补充睡眠,劳逸结合。加强自我保健,主动参与一些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6]。

另外,急诊科护士应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法律教育,使其自觉规范医疗行为,明确患者的合法权益,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防范各种护患纠纷的发生,切实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春梅,姬利萍,王丽霞.高风险科室护士焦虑情绪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4,10(4):47-48.

[2]吴亮军,黄俭强.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J].护理学报,2006,13(10):24-25.

[3]夏利.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2008,16(5):17-18.

[4]王春玲.急诊科护士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27-28.

[5]陈翠,周桂元.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14-15.

[6]郁海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52-53.

(收稿日期:2009-03-01)

猜你喜欢

职业危害防范措施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介入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略论股权众筹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的研究现状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
水电站现地控制单元开关量输出误动防范措施探讨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