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初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探究

2009-08-28梁燕琼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课程

梁燕琼

随着我国媒介行业的日益发展,媒介素养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如同传统社会里要求人们具有“读、写、算”的能力一样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理应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适合中学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加拿大媒介素养协会理事、媒介教育学家约翰·庞甘特提出了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十大目标:1.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而又具批判性和分辨力的听众、读者和观众。2.向学生介绍各种媒介的历史发展情况。3.讨论并辨析媒体的主要用途。4.辨析各种不同媒体运用的技巧和语言。5.辨析与媒体产品生产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组织等因素。6.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媒体的操纵能力。7.使学生能够对媒体信息进行评述、解译、分析和评估。8.使学生理解媒体对社会的影响。9.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对媒体信息加以选择。10.使学生有能力通过媒体产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在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用英国媒体教育学家莱思·马斯特曼的一句话概括,便是“批判性的自主”——学生一遇到信息,便有能力自主地质疑和分析。

二、设置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形态的媒体和不同类别的信息所具有的不同的内涵及品质。加拿大课程内容的一些做法对我们有所启发,他们对学生采取阶梯式的教育方式,主要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时期。

——对低年级的学生:教育重点是帮助他们理解媒体内容不等于现实内容,如动画人物是想象出来的,魔术是某种特殊效果的产物,广告和电视节目是有区别的。

——对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即将步入青春期,面临自我认同的困惑以及害怕被同龄人孤立的恐惧。他们大多容易被恐怖片、暴力片和黄色片所吸引,对这个时期的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重点帮助他们直接辨识、评价媒体中关于他们的内容,帮他们抵制和驱除媒体带来的恐惧,使他们健康成长。

——对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开始进入后青春期,关注的焦点也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更多地展望成年生活以及展示自我的其他舞台。随着他们思考和交流能力的增强,想要改造世界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此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关注全球问题和公民意识问题,帮助他们关心时事以及把握机遇。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等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媒介素养教育既可以采取授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也可以以组织参观、游戏等活动来进行教育;既可以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初中开设,也可以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为此,当前应主要解决以下的问题。

编写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培训中学教师队伍,在学校教育中尝试开设专门课程。组织新闻学者、教育学家联合编写一套符合中国大陆的媒体现实状况,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初中生阅读的媒介素养教材和光盘,以及用于初中教师培训的教材和光盘;同时配合教材制定教学大纲,以整理和积累大量适合不同阶段和水平的青少年学习接触媒体的节目、案例等资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

组织媒介素养教育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街道或青少年活动场所和未成年人家庭,开展媒介素养宣传、推广和培训活动。此外,还应该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以促进全国各地学者对媒介素养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也可以重点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媒介素养知识培训,从而促进家庭的亲子教育。

四、初级中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在中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中,由于教育的学科结合性,决定了媒介素养教育与相关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且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依据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学、历史等学科开展媒介教育是一条循序渐进的可行之路。在教学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从教育传播效果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教育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历史课中,教师让学生了解某些历史事件在大众媒介中是如何被报道和记录的,体会人们对历史和重大事件的认识是如何受媒介的影响的。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