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歌唱心理失控的分析及对策

2009-08-28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失控歌唱心理

金 旦

【摘 要】 一个学习声乐表演的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良好的音乐感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失控的分析及其调控对策,权作引玉之砖。

【关键词】 歌唱 心理 失控 对策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日常行为活动,始终是在人的思维心理机制调控作用制约下予以实现的。这一点对于歌唱艺术行为同样至关重要。所谓歌唱,就其本质来看,它终究是一种源自于人内心的复杂心理活动基础上的艺术创造行为。虽然从表面上看,歌唱活动只是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多种肌体器官和组织协同运动的客观结果,但无论是歌唱生理物质运动,还是歌唱艺术审美的精神创造,就其实质而言,仍然都是人的大脑皮质思维意识心理活动的客观产物。而所有诸如演唱的欲望、信心、思想、感情、情感、情绪、想象、联想,以及即时演唱的紧张、兴奋、松弛、舒展、恐惧、镇定、胆怯、平静等临场歌唱情绪体验,也都是演唱者歌唱心理活动的外在显性表现形式。因此,在歌唱艺术审美创造过程中,歌唱者的演唱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和歌唱心理状态的好坏对其歌唱水平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歌唱中导致心理协调能力失控的因素

歌唱过程中歌唱者的心理变化是很复杂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把导致歌唱者出现心理紧张失控的因素大致归纳如下:

(一)自身性格使然

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通过其心理和行为所表现的经常性的、稳定的一种本质特征。比如说外向型性格、内向型性格,这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好动或喜静,健谈或寡言这是性格的一个外在表现。一般而言,外向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喜欢活动,爱社交,对外在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而内向型性格的人一般重视主观世界,比较拘谨、孤僻、害羞,比较重视和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对受到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为敏感,因此在演唱时紧张度较高,很容易发挥失常。

(二)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方法不当也会引起心理紧张,最常见的是只偏重于发声练习,而忽略技巧与歌唱的结合,这种现象在初学阶段大有人在。他们对歌唱技巧的练习往往只满足于练声,或者仅仅注重在高音上及某些乐句的练习上,而对整个歌曲缺乏完整性的训练,造成演唱时心中无数,越怕心理的负担就越重,越怕紧张程度就越强。有些同学酷爱声乐,非常认真寻求歌唱的方法,对理论也能说出几点,但只要一唱,他便精神紧张地想到所有“方法”,结果是什么也没用上。原因是他的歌唱心理已经极度紧张,故而气不通畅,浑身僵硬,声音难听,歌唱状态越来越失调。

(三)实践经验匮乏

声乐教学一般都是“一对一”的方式,这样学生在平时训练演唱时,面对的是熟悉自己的老师,此时大多数同学能处于自然、稳定的歌唱状态,不会有紧张感。等到考试来临或登台演出时,空大的舞台,无数的观众,众多的老师,不适的灯光和音响等异常因素,都会让人有紧张、不安的感觉,思想负担随着音乐的延续而增加,不适感越来越强,导致心理疲劳,紧张万状。

(四)消极暗示发酵

消极暗示:消极暗示也是导致歌唱心理障碍的重要制约因素。有的歌唱者神经比较脆弱,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一旦遇有外界因素的干扰,立即就会引起思想波动,形成消极情绪。消极心理暗示的特点是,遇事总是不往积极的方面想,比如,当一位歌唱者前面的一个演员唱得非常成功并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时,他就会迅速地被前一位歌唱者的成功吓住,变得恐慌起来,内心充斥着对自己演唱的担心,生怕自己唱得不如别人。而当这种担心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自己的情绪形成消极心理暗示,认为“我一定唱不了他这么好!”从而切实地影响和制约自己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再如,当这位歌唱者前面的那个演员唱得非常糟糕,观众反应冷淡或毫无反应时,他也同样会莫名其妙地失去控制,内心充满紧张,认为“哎呀,他唱砸了,我不会也唱砸了吧?”从而同样以消极暗示来动摇自己的歌唱信心。还有一些歌唱者明明身体状态没有明显异常,但临上台时却会不由自主地想:“我嗓子好像不太好,不要唱破哦?”结果偏偏真的把声音唱破。诸如此类的情况十分常见,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歌唱者由于心理不成熟和长期形成的不正确思维定势的影响,凡事消极,导致心理不健全,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他能够把问题反过来想一想,类似的不良心理暗示或许就根本不会出现。

二、声乐教学中歌唱者心理调控的方法

针对声乐教学中出现的这些失控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调整心理活动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克服紧张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一)做好充分准备,缩小紧张空间

做好演唱前的一切准备,是排除紧张失控心理的一个途径。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歌唱能力和嗓音特点,选择恰当的演唱曲目,特别是初次登台演唱,最好选一些短小易唱的歌曲,要接近甚至低于平时练习的难度。特别是在技巧的表现上,切不可贪大求强。第二,要熟悉歌曲伴奏,与伴奏者密切配合,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第三,要慎重对待首次登台演唱,第一次演唱成功与否,对于以后的演唱影响很大。因此,时机不成熟,不要急于登台演唱,倘若准备演唱就不要犹豫不决,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第四,要认真对待演出前的走台和预演,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拟心理训练。在走台和预演时,可以有目的地为演唱者设置一个有针对性的演出环境,如观众的成分以及演出的气氛等等,使演唱者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加强音乐修养,提高歌唱技巧

技巧掌握的优劣程度和音乐修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演唱者的发挥。一个歌唱者的声乐学习,基本要经过三个阶段:歌唱的自然发声阶段——学习过程中的不自然阶段——科学的自然阶段。处在歌唱自然阶段的学生,因为没有经过正规歌唱训练,他的演唱往往是凭借嗓音条件来歌唱的,没有技巧的束缚,所以,也就不存在这方面的压力。歌唱者充满自信敢于表现,由此而产生的激情和兴奋,这种歌唱虽然感情充沛,但表现力差。当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声乐训练后,在技巧还不成熟以前,自然阶段的感觉也找不到时,学生就会怀疑自己的选择,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甚至失去信心,放弃学习声乐。这一阶段是建立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的关键,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学生,给他们讲清楚这一阶段的必然性。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就到了科学的自然发声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会重新找到自信。但是,仅靠技巧是不能够完成歌唱表演的,还应加强与声乐相关的边缘知识和文学修养,知识丰富了,舞台上的表演就更加完美。

(三)合理定位目标,养成平和心态

任何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歌唱事业中没有人可以掌握绝对完美无瑕的技术和艺术,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和实践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定艺术目标。首先不要让学生演唱那些超出他们发声能力范围以外的、高难度歌曲作品;其次在歌曲演唱时,要教会学生留有余地的歌唱;最后要教育学生对于艺术目标的追求应向高标准看齐,而对于自己的进步则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这样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力争使学生以客观的自我认识与平和的心态去参加考试、演出和比赛,“临场”紧张失控的心理便会消除。

(四)加强舞台实践,排除心理障碍

1.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歌唱大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多唱、多演、多实践,让他们在反复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锻炼自身的适应能力,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尤其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2.对于考试、演出中出现的不足以及意想不到的失误,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分析和帮助,教导学生不图虚荣、不存侥幸,以平常心对待一些场合,对已出现的失误必须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能把它有效地转化为今后努力的动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实践—总结—再实践”中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

(五)激发表演欲望,促进忘我演唱

一个人在歌唱前需在心理上、身体上、歌唱技能上做好准备,做好这一准备的关键是激发其歌唱欲望和歌唱情绪。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一个“情”字,以情绪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会送出情感的信息。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课外发生什么事情,教师都要面带笑容,亲切自然,满怀信心地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会使学生心情开朗,满怀喜悦准备学习和练习。

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强化声乐教学的情绪作用,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还应该时刻引导学生要做到忘我演唱:音乐响起时便进入角色,没有自己,没有观众,只有作品中的情与景,只有歌曲的旋律在萦绕,只有主人公在曲中高歌吟唱、悲喜交融、高低起伏、声情并茂,这样才能唱好一首歌曲,才能真正感动观众。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歌唱者的心理协调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贯穿教学表演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手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尽可能完美地去表现声乐艺术,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

[3]王如湘.跟我学唱歌[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湖,2006

[4]刘希里.浅论歌唱的心理调控[J].中国音乐,2002(3)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失控歌唱心理
一场吵架是如何失控的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定身法失控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心理感受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