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2009-08-28

北方经济 2009年14期
关键词:舟山市临港工业

赵 珍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在对舟山经济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后,利用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舟山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状况,提出舟山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一、舟山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定性分析

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但经济发展必须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研究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舟山地区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环境质量却伴随工业发展逐渐下降。怎样使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环境影响最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舟山市经济发展现状

舟山市按照要建设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临港产业、港口物流四大产业为主的城市的定位要求,对全市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国民经济总量得到长足发展。根据历年舟山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1999年至2007年舟山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9年间全市的生产总值从106.15增加到408.52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全市的财政收入从8.19增加到52.5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856元。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118元,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见表1)。

(二)舟山市现有的环境状况

由于工业发展、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原因,舟山生态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以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为主要指标,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999年的826万吨,增长到2007年1687万吨,增长了1倍。工业废气SO2排放量从1999年的9982吨,增长到2007年的26557吨,增长了近2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从1999年的14.0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65.35万吨,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在9年间增长了近5倍。总体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物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见表2)。

但是舟山能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与防治工作,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排污费的征收从1999年的551.01万元,到2007年增加到2736.93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从1999年的48.8%提高到2007年的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9年间最低2002年的74.2%提高到2007年的98.3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因为工业占地等因素而减少,反而增加到38.38%。绿化覆盖面积与1999年的2410公顷相比,曾一度在2005年达到2919公顷,到2007年仍然能够保持在2200公顷以上。

二、舟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的环境系统的原始数据如表1和表2。

下面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舟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及代表性,根据舟山统计年鉴等资料选取了部分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反映环境生态的指标进行分析。利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得到这些指标在各主成分上的载荷矩阵。

根据上述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其中C为协调度。由表1、表2分别计算出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式中为相应的指标权重,通过主成分法取得。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安全同等重要,取k=2。对1999到2007年舟山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分别进行处理,并代人公式,利用SPSS软件求得舟山1999至2007年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为:

计算结果见表3,从1999年至2007年,两者协调度不断提高,曾在2005年,协调度达到了0.996,属于高度协调发展。但是在近两年又有了下降的趋势2007年两者的协调度为0.707,这说明在2007年舟山环境与经济发展属于中等协调发展。从定性分析来看,舟山地区经济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环境污染也伴随着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日益显现。综合看来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环境的改善速度,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暂时处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促进舟山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舟山工业化进程尤其是临港工业等进一步加快,无疑带动了舟山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如何提出在促进舟山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保持舟山优良的生态环境的对策,使舟山成为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临港工业、港口物流共同发展的海洋经济强市,成为舟山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调整舟山产业结构

充分利用好舟山原有的渔业、旅游、港口资源的优势,构筑以现代渔业、海洋旅游、港口物流为等主导并将相关产业有机串连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具体地,对第一产业的调整要遵循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渔业。舟山有大批的渔农民转产转业,必须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对农副产品、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对第二产业要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要求,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排污少的项目。要考虑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等综合因素,从城市污染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合理布局。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通过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舟山作为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临港工业、港口物流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海洋经济强市,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在大桥经济时代背景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而这些项目的运营都直接影响舟山当地的生态环境。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一高利用一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中,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经济发展高效化和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在舟山开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延伸产业链,减轻环境压力,使舟山经济发展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就工业企业而言,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和厂内循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资源的综合和有效的利用。对生态工业园区整体建设,通过工业小区的集聚,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以主体企业为核心,可以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规划和招商引资方面,注重体现循环经济的思想,使之成为舟山工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聚集区域。

(四)突出重点地区的环保工作

舟山近几年随着临港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六横、马岙等地的环境污染开始日趋严重。具体措施是抓好工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了工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突出重点地区的环保工作,重点监控重点污染企业的环保工作。要求制订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的规划。健全企业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

参考文献:

[1]尹海伟,孔繁花.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j].人文地理,2005(2).

[2]杨士弘等编著.城市生态环境学[M].科学出版社,2003

[3]刘传江,侯伟丽主编.环境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舟山市临港工业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我是小画家
工业人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