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论述评及思考

2009-08-28

北方经济 2009年14期
关键词:管理型专用性产权

徐 建

摘要:西方主流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论没有把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置于公平的位置上,从而形成了一种资本要素优于劳动要素的先验理论前提,造成了认识与研究上的诸多缺陷,形成了排斥劳动管理型企业的主流理论框架。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丰富以及人力资本稀缺性的显现,再加之其与和谐社会理念的契合,使劳动管理型企业在我国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与实现前景。

关键词:劳动管理型企业资本管理型企业人力资本和谐社会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化经济中,人们对劳动者集体管理企业的尝试一直没有间断过。在19世纪的英国许多合作性质的生产企业开始出现:南斯拉夫在20世纪下半期也曾经长期实行“社会所有制”和“工人自治”的企业制度:最近几十年的美国,也一直存在着一些职工管理的企业。很多的经济学家如马歇尔、瓦尔拉斯等都曾经深入地研究过该问题。劳动管理型企业与西方职工民主管理的合作社属于同一类型,在理论上被看作“劳动雇佣资本”而不是“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西方主流企业理论中,管理学者及经济学者用最优化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劳动管理型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从而在许多企业理论中得出劳动管理型企业在实践中的不可行性论断。

二、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论述评

西方主流企业管理理论中关于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理由的论述,概括起来有五大模块。但它们往往忽略资本与劳动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两大生产要素的前提,从而也没有将两者置于理论上的对称位置来进行研究,因而得出的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论点也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疑点与缺陷。

(一)西方早期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对于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解释最早要溯至研究这一问题的先驱学者一沃德。沃德得出结论主要是:在传统企业运营有正的利润的环境下,劳动管理型企业雇佣劳动水平以及产出都将低于传统企业。瓦尼克在沃德关于劳动管理型企业更缺乏价格弹性结论基础上,认为与古典企业相比较,劳动管理型企业的确倾向雇佣更少的劳动,使用更多的资本密集技术,并且对市场环境变化反应更为迟钝。对于以上新古典存在明显的争议之处。一方面,经验事实并不能证明这些模型的论点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劳动管理型企业的职工将趋于将企业的销售收入尽可能转化为工资与奖金,使企业资金亏蚀,最后造成中长期无资金经营。但是职工这种不计长远利益的行为并不是绝对的存在。

(二)信用配给理论

该理论所持的观点是,在具有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信用市场上,由于职工的财富约束将使其找不到出资方,从而无法为创建一个劳动力产权占主导的企业进行融资。这种理论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资本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其二是信用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这两个问题都与劳动者的财富量紧密相关,因此可得出结论,由于财富约束的关系。相对贫困的劳动者将无法获得建立劳动管理型企业的资金。这种理论因为与现实资本市场有一定层次的契合,看似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但也存有一些可争议之处。它先验将企业视为资本要素所有者的企业即只有资本家才能够在资本市场中融资,从而拥有产权。至于资本所有者为什么拥有企业产权以及拥有对于劳动者的权威,它并没有给出解释。另外,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要素所有者创建企业屡见不鲜:以短期劳动力作为抵押进行融资的行为也普遍存在。

(三)社会选择理论

有很多学者运用集体决策中的社会选择理论认为,劳动管理型企业组织形式的集体选择与管理决策的成本过高,从而使得它与同类的资本管理型企业相比具有更低的效率。劳动管理型企业在集体决策方面困境的理论中,由汉斯曼和贝娜姆等人所构建的理论框架被认为是最突出的。该理论认为。同资本拥有产权的企业相比,劳动力拥有产权的企业内部更容易产生分歧。这种理论并没有把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放在对称性的位置。从而忽视了几点事实。一方面。在现代企业股份分散的前提下,虽然每个股东在理论上都有投票权,但对企业的控制是通过董事会来实现的。并且,当企业劳动力数量超过一定规模后,企业会通过职工代表的方式将直接民主转化为间接民主,从而减少决策成本。另一方面。劳动管理型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或采用企业内部人员利益同质性高的规章制度,从而避免集体决策成本过高的问题。

(四)实物资产专用性理论

运用实物资产专用性理论来解释资本管理型企业是常态,而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文献十分丰富。威廉姆森等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从资产专用性角度来为说明资本雇佣劳动。他们认为如果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则事后的竞争将被事后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会主义”。威廉姆森的理论没有考虑将控制权赋予资产所有者后,他们利用控制权过度盘剥劳动者应得租金的份额问题,而仅仅考虑了专用性资产投资一方被非专用性资产投资一方“敲竹杠”的可能性。该理论认为实物资产的所有权是权力的源泉,对物质资产的控制权能够导致对人力资本的控制,雇员将倾向于按照老板的利益行动。这种“资本强权管”在资本相对稀缺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古典资本主义企业中,与现实情况较为相符。但是,一旦进入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企业体以及人力资本为关键要素的新型企业,该理论则无立根之基。

(五)监督理论

监督理论往往是拿“搭便车”的行为来解释劳动力产权的失败及劳动管理型企业的不可行性。该理论认为正是为了解决“搭便车”行为,企业才大多采取资本管理型。因搭便车而使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观点同样面临诸多质疑与缺陷,一方面,从不完全契约理论来看,企业内部契约被认为是自我实施契约。这种契约是通过中止交易关系和把合同失败公布给市场等威胁手段可以隐性的实施合同。这种合同处于自我实施范围之内,即从理论所讲的合同及相关治理结构一旦确定,机会主义消失,监督不再需要。另一方面,该观点在更广的理论层次上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理论上专用性资产被滥用的最优解是劳动力也拥有实物产权,这使实物资产以最优方法使用并节约了监督成本。

三、中国劳动管理型企业发展的前景思考

资本管理型企业是早期资本主义的支配性现象,也是当前的主流状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长期以来,无论是古典企业还是现代企业,都把劳动管理型企业当作理所当然的公司治理模式。由此可见,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特定条件下资本管理型企业必然有其优越性,这也就决定它一直是处于主流地位的公司治理模式。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总可以看到大量的劳动雇佣资本现象,如大量靠人力资本计股入股的公司就是如此。目前越来越盛的人力资本公司、基金公司、咨询公司等都是如此。而且自从20世纪初以来就日益凸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象实质上也是对资本雇佣劳动的革命。同时我们对上述西方主流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的理论的述评中,也已经指出了其多处疑点与争议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劳动管理型

企业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技术、智能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未来发展趋向,而在以高科技为支柱的财富的创造中,劳动的作用显著上升,而实物资本的作用有下降的趋势。在现实实践中,资本相对于劳动的重要性急剧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存活,就必须能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有良好的反应。企业拥有的资本只是“消极货币”,它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前景,但不起决定性作用。真正对企业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能对市场不确定性有洞察力、做出正确决策的企业家才能。另外,在世界范围内员工持股计划的日益普及,也已表明一般劳动力商品已转化为人力资本普通劳动者成为合作剩余利益的分享者。由于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的产权权重主要是其资源稀缺程度决定的在后现代企业合约中,人力资本将成为优势产权,企业中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将发生变化,企业所有权安排将使得劳动管理型企业成为合理趋势。一旦人力资本家从拥有人力资本的普通劳动者分离出来,就会引起经理人作为货币资本所有者代理人向人力资本所有者代理人的转变。正如张曙光教授的论点:在后现代式企业和企业制度中。由于管理者分享部分剩余,从而也就具有了企业所有者和财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表面来看,这与资本家出任管理者的情况没有什么差别,实际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反向的过程。不是委托人选择代理人,而是代理人变成委托人;不是委托权的初次分配,而是委托权的重新分配;不是资本雇佣劳动,是劳动雇佣资本。此外,历史上人类对其人身自由的追求,或者说是从形式上获得完全私有的劳动力产权,成为劳动管理型企业发展的重要诱致性动力,

从理念上看,劳动管理型企业的出发点是追求社会合作、实现均富的集体理性。它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契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从社会角度看,劳动管理型企业的发展意味着劳资合作与社会凝聚力的增强。如果对外能够抵制国际资本的不良整合意图,对内不受“利润”与“发展”的诱惑误导,坚持构建小康的社会主义理想,那么在具有自力更生、互助合作的文化传统,又得到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几十年浸润的中国社会实现劳动管理型企业的发展,除了制度的具体设计外,也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原则障碍。

四、结语

通过对于西方主流企业管理思想的劳动管理型企业不可行论的述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共有的思想缺陷一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的不平等对待。因此,以一种经济学应有的客观理性的态度将劳动管理型企业的研究推进下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劳动管理型企业在中国前景的研究,其除了弥补主流企业理论在此领域中的缺失外。还能够为劳动力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思路,因而也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1杨瑞龙,卢周来,对劳动管理型企业的经济学研究:一个方法论的评述[j]中国社会科学,2005(2).

[2]曹天予.劳动产权与中国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黎煦.中国劳动力市场变迁的产权经济分析[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石婷婷.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刘建珍.浅谈“资本雇佣劳动”与“劳动雇佣资本”[j].现代商贸工业,2007(6)

猜你喜欢

管理型专用性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究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究
横向并购对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的影响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公司治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
烟草企业管理型QC小组活动组织与创新研究
资产专用性的度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