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藉高原文化之神韵显大美青海之风流

2009-08-28甘生统

中国民族 2009年8期
关键词:三江青海旅游

吴 用 甘生统

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自古就有“三江源”之美称。三江源文化,是生活在青海地区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三江源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意蕴绵长,特色独具。数千年的历史沧桑、多元化的宗教传统、各呈异彩的民族地域文化。正因为此,探索三江源文化之奥秘,梳理三江源文化之源流,归纳三江源文化之特征,任务艰巨,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最近由董家平先生、安海民教授等主编的《三江源文化通论》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建立三江源文化学科的一部力作。《三江源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全书3。余万字。它是由来自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青海高原文化研究所、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10多位作者三易其稿、历时4年推出的。这部专著在三江源文化的研究方面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首先,《通论》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的历史、民族、宗教、文艺、信仰、风土人情等的展示,系统地勾画了三江源文化的渊源、形成、发展与流变的全过程,使人们对三江源文化本身的发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三江源地区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多彩的民间艺术,并有颇具特点的民间信仰、民间传统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三江源文化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核心元素。《通论》所突出的就是这些元素的独特性和蕴含在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了做到这一点,它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作了许多尝试。理论上,它既从西方当代文化理论中吸取有益的养分,采用了诸如系统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和模糊分析等“多维视野的研究和思维方法”,又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而加以发挥,将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综合起来,广泛地运用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社会学、解释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三江源文化的相关问题从学科层面作了整体的、多层次的、多维度的研究,对其历史、现状及生态、人文环境等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比如对三江源历史的论述。《通论》避免了一般史学著作以纪年和记人为主的编撰方法,而主要从形成多元文化景象的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民族的起源出发,对这些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爬梳和整理。其间,又不乏对这些民族文化风情的描绘,因此,在严谨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史料中又始终萦绕着美妙的旋律:藏族热情奔放、充满激情的歌舞,集色彩和财富于一体的服饰;土族充满情趣和民族风俗的婚礼,欢乐的安昭舞和轮子球;撒拉族横渡黄河的皮筏子,传统民族乐器口弦;回族的宗教信仰活动,热衷商业的传统习俗;蒙古族悠远婉转的牧歌和三岁小孩的剪发礼……这种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让人在读《通论》时没有读一般理论读物的枯燥,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享受:严谨的推理、充分的资料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交织在一起,给人启迪。给人无穷的遐想。

作者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追溯三江源文化之源流,从宗教文化的视角把握三江源文化之精髓,从民俗文化的视角挖掘三江源文化之特质,从民间文化的视角探寻三江源文化之形态,从民俗文化的视角揭示三江源文化之精神,从语言文学的视角阐释三江源文化之内涵,从旅游文化的视角抒发三江源文化之价值——《通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解读三江源文化底蕴的平台。如果将之比喻为游学三江源文化的神奇之旅,则读者将依次游历: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神秘多元的宗教文化,绚丽浪漫的民俗文化,美轮美奂的民间文化,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融汇共存的语言文化,梦幻雄奇的旅游文化,使游者在知行台一的体悟中,领略三江源文化的神奇魅力!

其次,《通论》以建立三江源文化学为己任,将三江源文化的研究作为区域文化的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因此在编撰中表现出了较为明确的学科意识。建立三江源文化学科是众多高原文化研究者的一个夙愿。早在2∞3年,《通论》的主编董家平先生和孙欲声教授就提出这一设想,新华社《青海内参》曾配发编者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书的编排体例、撰写思路,乃至语言风格都表现出鲜明的学科意识:它将三江源文化的概念、对象、内容、模式、特点以及研究理论、方法、目的、意义等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问题列入自己的研究视域,使这一研究显得系统而规范。

自觉的方法论意识是当代学术研究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论》一书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启示。毫无疑问,该著的学术方法是综合的,运用了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地理学、文献学、社会学、古文字学、史学等众多学科和神话、宗教、民俗、天文、历法、气象、数理、旅游等广阔领域的知识,予以融会贯通,不仅向读者提供了一幅三江源文化的素描画,而且通过思辨梳理,清晰地勾勒出三江源文化系统的内在构成关系。同时,作者站在三江源文化研究的前沿,对三江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进行多方面的理论探讨,表现了作者的开创精神和学术意识上的前瞻性。例如第七章《三江源地区的旅游文化及其评价》中,作者认为,青海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中。举凡自然美景、文物古迹。乃至音乐舞蹈、戏剧绘画、文学艺术等等,凡能为旅游主体带来美的享受和服务的,都将纳入旅游文化的研究范围。为此,作者从三江源人文地理的角度展开探讨,并对开发三江源地区旅游业文化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全书的结构安排也较有特色。从大到小作有序分配,大有编,中有章,小有节。每一章节自成一体,而又与其他章节血脉相连,不可分割。每章之后都注明引文出处,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有普通教科书的通用性。

再次,更好地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的进步,是《通论》研究三江源文化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因此,在研究中尽量贯穿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的意识,也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这种意识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对旅游问题的论述中。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已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刺激消费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文化产业。开展三江源地区旅游资源的研究,其目的,一方面通过研究扩大三江源文化的知名度,增强三江源自身的辐射能力,一方面三江源文化既要连接历史,也要面向今天,面向未来,《通论》通过对三江源地区旅游内容、旅游形式、旅游风格的探讨,通过对如何在旅游中充分利用三江源文化资源、再现其生态、人文价值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三江源旅游业的开发工作,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思路。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系统之一,其优长向来为世人所关注、采撷和运用,而区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更应把自己的文化优长发扬起来,阐发出来。泽以长流方及远,作为区域文化中极富生命力的三江源文化,需要《三江源文化通论》这样的精品力作加以研究和阐发。

《通论》的问世是青海学界的一件盛事,对更好地宣传青海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展示大美青海的文化神韵和深厚内涵,提高青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走进青海,你会发现,青海古老,但并不陈旧;青海深邃,但并不神秘;青海悠远,但并非不可及。三江源文化如同浩瀚无际的大海,令人浮想联翩;三江源文化如同连绵不绝的高山,埋有无穷宝藏;三江源文化如同尘封多年的美酒,香醇无比。

猜你喜欢

三江青海旅游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三江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