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提“效”智慧教学

2009-08-27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字理情趣识字

张 莉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而有效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的。这份情趣既是通过教师语言、体态等外在的东西所营造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本身的趣味,通过智慧地教学,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事物,充分激发学生纯真的童心、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读好书、写好字。

一、“理趣”提高识字之“效”

识字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目前识字教学仍存在高耗低效现象。教材中虽有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形式,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图方便,不注意识字方法的变换,机械识字多,方法单一,凡识字都要求作繁琐的笔画分析,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大大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教学视野狭窄,只关注课堂识字,忽视学生课外识字,无视学生识字的能动性,总是把学生当作“零起点”看待。

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呢?著名语言心理学家佟乐泉提出,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好坏,“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直观、联想等方法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以达到识字目的。

如教学“帽”字,在书写时,人们常常把右上部分写成“曰”字,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虽注意到缺口框里两横悬空,却很少知道其中的道理,更谈不上讲给学生,因此学生只是机械记忆。特级教师黄亢美在教学中就充分运用字理知识,以“冒”的古文字进行解说,告诉学生“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下面“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所以“帽”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和它字理相似的字还有“冕”,也是帽子的意思,所以上面的两短横也是左右两边不封的。这样的字理识字法生动形象,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由此推理到“冕”字等与帽子有关的字,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情趣”提高朗读之“效”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训练。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对于低年级来说,能正确读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渐达到流利、有感情。“有感情”是要“读出合适的语气”“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注重感情投入”,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课文,在这方面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的示范和点拨指导。

如在《鲜花和星星》的教学中,老师发现孩子们能很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但语速过快,没有表现出“这里一朵,那里一朵”慢慢“数”的情趣。于是,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孩子们伸出小手像诗中的小姑娘一样,很专注地数着:“这里一朵,那里一朵。这里一颗,那里一颗。”孩子们的动作渐渐慢了,语速也渐渐慢了,加上老师亲切生动的点评指导,唤醒了孩子的童趣与童真,诗句的情趣从充满童趣的动作和语言中自然流露了出来。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指出: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朗读作为低年级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只要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情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朗读必定会发挥其特殊魅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意趣”提高感悟之“效”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儿童正确使用语言文字,逐步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能力,即“循文明象,体情悟道”。每一篇课文,不仅仅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是阅读、写作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炼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并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告诉孩子,让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进行恰当的语言实践,在实践中有效地感悟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学会阅读。

对于侧重于描写形象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赏析和品味,深刻地感悟课文所描述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晚上的“太阳”》一文中写爱迪生利用镜子反射,助医生成功手术的一段文字,语言有深度,是训练学生理解能力的好例子。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动手摆一摆,学生兴趣极浓厚。但是第一个孩子就把镜子摆错了位置,我抓住时机及时指出,课文的描述有一定的顺序,爱迪生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表现出他的智慧,只有仔细读课文,我抓住关键动词再动手,才能理解课文深刻的含义。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再读课文,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填空,用“先、然后、接着、最后”梳理文章的顺序,紧扣“端”“搬”“放”演示,学生静心在文字中走一个来回,真正读懂了课文,明白了爱迪生布置手术灯光的原理,不仅感悟了形象,更培养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构建充满“意趣”的课堂,教师设计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静”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语文课中的“动”能激活孩子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静”则有利于孩子的深入思考。如果语文课上“动”多“静”少,就会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孩子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如果“静”多“动”少,孩子就容易产生疲劳。因此,教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字理情趣识字
爱情趣数字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故事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