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欣赏学生身上的“亮色”

2009-08-27李会萍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亮色试卷

李会萍

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要想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关爱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避免“马太效应”,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公众给的荣誉比应得的多;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公众对其做出的成绩不予承认,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

显然,“马太效应”的结果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这种“马太效应”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同样存在。君不见,公开课中,老师对尖子生可谓宠爱有加,课堂上屡屡提问、时时关注,而对后进生则置之不理。在这些老师眼中,似乎只有提问尖子生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显示教师的教学才能。这种做法势必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首要标准是:客观公正、平等待人,不偏袒,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则是:不公正,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可见,青少年学生对教师的“向偏”是多么的深恶痛绝!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烦恼。”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一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每个学生都那么强烈地渴望教师的关爱;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教师给点阳光,他就会灿烂起来。

二、关爱每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特点、生活经验和成长背景,作为教师,应让这些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因为有了你,我才能喜欢当老师”,反映的是对待学生的心态,“你”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也包括那些较为木讷迟钝、淘气贪玩的“学困生”,我们应该看到后者身上所蕴藏的发展潜能,同时应认识到教师对他们表现出的尊重、信任、宽容和接纳为其所带来的成长动力。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心存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于是,判他的试卷时,看也不看便匆匆批上60分完事。这位学生深感教师对自己的漠视,每次发了试卷,便匆匆一瞥,随手扔掉。

后来来了一位新老师,她依然效仿前任教师的做法,结果发卷子时,新老师注意到,那男孩随手把试卷扔进抽屉。新老师心里猛一沉,她连忙走过去要回试卷,取出红笔重新为他批阅,结果这位学生只得了十几分。新老师说:“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批阅你的试卷是我的职责,你答对几题,我就只能给你相应的分数,只有这个分数才真正属于你自己。”几年后,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位大学生走到这位老师面前说:“可能您已经忘记我了,但我记得您,您就是那个给我关爱、给我自尊的人,是您的关爱和话语让我走到了今天。”

由此看来,对一个学生的关爱,有时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次表示赞许的点头、一句简单的表扬、一句善意的批评、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公正的评价,而这一切,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都会使他们下决心更好地学习,从而回报教师所给予的赞许、鼓励和微笑。可现实却又常常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失望。因此,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学习劲头不高,甚至懒于参加集体活动,因为“没有人会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甚至故意捣乱,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如此在思想感情上游离于集体之外,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欣赏学生的“亮色”,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做人

学生由于受先天条件、心理素质及文化素养的影响,学习成绩自然会有高低优差之分。教师喜爱优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对大部分“平淡无奇”的学生常常熟视无睹,对少数学困生乃至“刺头”更是心不在焉,这样便使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越发“不可救药”了。实际上,那些“平淡无奇”甚至“刺头”的学生,是更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虽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身上也有很多的“亮色”:有的心肠火热、乐于助人;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善良懂事、同情弱者;有的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的孝敬父母、爱护弱小。学生有的长处潜在,有的优点微存。倘是潜在的,教师要“沙里淘金”去寻找、去挖掘;倘是微存的,要扬其所长,尽量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此用我们的师爱去长善救失,就会使优等生更优,后进生变优。

既然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亮色”,作为教师,在和学生朝朝暮暮的相处中,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色”,学会欣赏学生身上的“亮色”,以便使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做人。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赞许,就可以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变某个学生的人生。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亮色试卷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亮色
荒原童话
缤纷童趣
瞬间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