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谷打造整体休闲园

2009-08-27于雷鸣

投资北京 2009年7期
关键词:平谷区平谷民俗旅游

于雷鸣

目前,平谷区旅游局对桃花节,端午节等节目期间的游客做了一项随机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到平谷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面对诸多选项,有近70%的被访者回答:“对平谷十六景的印象最深,平谷就像一个整体休闲园。”

“4月中旬我和朋友去平谷赏桃花,没想到看桃花根本不用门票,走进平谷就像进入了桃花的海洋。”东城区李先生回忆观看平谷桃花海的情景时兴奋地说,“我们自驾车沿着40公里的黄关路穿越了一圈,沿途美景美不胜收,跟逛景区没什么两样,你说平谷像不像整体休闲园?”

其实平谷区早在2006年的《平谷区旅游发展“十五”规划》中就提出将全区进行整体包装,打造整体休闲园的发展思路。平谷区旅游局局长王听说,整体休闲园是以“平谷十六景”为核心,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处处有景点、处处有采摘,处处有民俗、处处可购买,处处能休闲,处处有文化、处处交通顺畅、处处环境优美,处处有贴心服务的旅游产业新格局。

从平谷十六景到整体休闲园

“旅游是朝阳产业,附加值高,前景广阔,但不是随便挖个洞就能采着金子。”王听感慨地说,“旅游发展关键要有前瞻性的规划。”

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平谷区现有14个景区、14家星级旅游宾馆饭店和143个民俗旅游村,但多年来景观分散,不成体系一直是制约平谷旅游发展的瓶颈。

京平高速贯通京津后,平谷一跃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地带。自平谷出发,40分钟进京,60分钟入津,20分钟到(空)港,平谷融入京津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愈加明显,这为平谷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面对京津冀300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巨大旅游市场,平谷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积极谋划构建“整体休闲园”的旅游体系。

2008年,平谷区吸取旧“京东八景”的精华,整合了区内旅游、文化、民俗及新农村建设等资源,打包推出“平谷十六景”,包括神桃峰,桃花诲、金海湖、大溶洞、大峡谷、石林峡、丫髻山、挂甲峪等景观,集中展示了平谷秀美的山川美景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塑造了以文化体验休闲观光民俗旅游为内涵的特色旅游品牌。

“‘平谷十六景好听好记,将其集中打包,既有利于行业管理,又便于集中宣传,关键是把平谷作为一个大景区整体推出,可说是一举三得。”区旅游局副局长胡九军说。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平谷十六景”使平谷整体休闲园的旅游格局逐步清晰起来。

从“平谷十二果”到精致化旅游服务

整体休闲园有了“平谷十六景”作发展核心和骨架,那么她的“肌肉”在哪里呢?

“旅游产业布局是分层次的。”王听分析道,“整体休闲园仅仅有核心景区、景观还不行,还要有支撑旅游发展的硬件环境与服务体系,吃、喝、住、行,一个都不能少。”

继成功整合“平谷十六景”之后,平谷又结合世界最大桃园、丰富的林果资源等诸多看点,别具匠心的打包推出了大桃、红杏蜜梨等十二大果品,总称“平谷十二果”,向游客展示了一个四季花果飘香、处处能采摘的京东绿谷。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精致化服务的时代,要从细微之处来满足游客的需求。推出平谷十二果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市场判断。”胡九军说。

精致化的服务理念还体现在平谷旅游的软硬件建设上。近年来,平谷区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山外环线、北山内环线、金海湖环湖路、西烟路、崔杏路、夏鱼路等主要干线四通八达,与京平高速联络线共同构建了完善的旅游路网。更新主要旅游通道和景区的导向系统,在全区29处重要交通路口设置了100余块旅游导向牌,在民俗村,观光农业走廊设立了标志性设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中、英文标识。对旅游企业员工和民俗接待人员加强培训,管理干部和从业人员上岗率分别达到98%和96%,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全年不间断地推出春季国际桃花节,夏季养生文化节、金秋采摘节,冬季冰雪节,为满足多样旅游需求,不断提高旅游效益创造了条件。

从乡村度假酒店到节庆旅游“井喷”

纵观平谷区近5年的旅游数据,年均增长率超过12%。平谷整体休闲园的直接受益者是全区22万农民,“旅游富民”在平谷可不是句空口号。据统计,农民增收有近三成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

黄松峪乡雕窝村崔长河的小农家院日接待能力虽然仅有150人,但年纯收入超过10元,用他的话讲就是“一年365天没有淡季”。而5年前老崔没有加入“民俗大军”时,年收入不过1万多元。现在的雕窝村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大山里的“三里屯”,每年初夏,雕窝村的大小民俗院就被来自京津等地的市民早早预订。傍晚,人们在路边饮扎啤,吃烤肉,点燃篝火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像雕窝村这样的民俗旅游专业村,全区目前已发展到14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2.4%。随着全区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民俗旅游也在不断升级换代,逐步告别了先前的清色老式格局,成为颇受市民欢迎的乡村度假酒店。雕窝村路两旁全是文化气息浓郁的酒吧茶肆,颇有“后海”的韵昧。挂甲峪,玻璃台、将军关等一批民俗村,风格各异,既有纯朴乡风,又有现代风情,游客可以充分体验回归自然怀抱的舒适与乐趣。

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平谷国际桃花节为整体休闲园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商机,4月17日至5月7日,全区共接待游客190.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8%,旅游收入50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4%,均创出历史新高,位列京郊首位。其中,民俗旅游11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2%,占整体旅游人次的58.2%,民俗旅游收入3003万,比上年增长36.1%,占整体旅游收入的59.6%。

王辛庄镇太后村回故里农家院桃花节期间几乎日日爆满,最高日收入达到4.6万元,大华山镇泉水峪村游客的车辆排起了长龙:范来生农家院把用于住宿接待的房间全部用于餐饮接待仍然应接不暇,仅中午用餐的游客就逾700人。桃花节旅游“井喷”并非偶然现象,平谷构建整体休闲园的市场引导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文体旅一体化到生态休闲绿谷

“桃花节已成为京津冀春季旅游的著名品牌,它的成功策划与市场推广,为我们明确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文体旅一体化。”谈到平谷旅游的发展前景,王听表示,“整体休闲园必须要注入文化艺术,体育的元素,适时推出参与性强,能让游客亲身体验的项目,达到快乐休闲的目的。”

今年平谷桃花节共推出文化、体育旅游三大系列40余项活动。其中,第20届丫髻山传统文化庙会再现了康乾祈福盛景,平谷与贵州荔波联手打造“北有桃花、南有梅花”的旅游新概念,国内首条国际健走大道在平谷北寨揭牌,世纪广场桃花大舞台连唱六天大戏……一系列囊括文化,体育等多种元素的活动把桃花节变成京津冀市民的“狂欢节”。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谈到首都乡村旅游定位时说,全市旅游发展要实现一区一色、一村品。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文体旅一体化理念为平谷全面升级旅游产业模式注入了新内涵,即以整体休闲园为依托,构建京东的生态休闲绿谷。

平谷区委书记秦刚表示,平谷区要树立旅游发展“一盘棋”的思想,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明确旅游城市的概念、内涵及标准,建设以发展高端时尚休闲游为主导、以乡村旅游为补充的山水宜居新城。

目前,平谷区正在加快御马坊度假城金海湖休闲度假区、峪口镇商务休闲总部区熊儿寨乡东长峪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旅游城市新亮点。同时,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提高旅游接待品质,重点发展批特色农家院,建立完善的旅游产品销售体系及服务内容。村庄,田园、山场、城市、景区,公路交相辉映,突出了欢快、活泼,亮丽、动感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生态休闲绿谷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

猜你喜欢

平谷区平谷民俗旅游
平谷大桃 筑牢品牌护城河
耕地肥力空间特征与提升策略研究
北京市平谷区大桃生产现状调查分析
平谷区委组织部:开展“喜迎国庆70周年 志愿共建美丽平谷”志愿服务日活动
一张19588年的国务院公报
北京市平谷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北京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