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柴社会责任实践纪实(三)和谐员工:创造自身最大价值

2009-08-26于志宏张春华张洪福

WTO经济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玉柴技师职工

于志宏 张春华 张洪福

“修好生活区3条道路、建立职工爱心超市、更换职工洗澡房水箱。”玉柴集团工会主席饶英贤的案头,摆着一份盘点2008年向职工承诺的好事、实事完成情况。

“对于职工诉求,事无巨细,工会基本能做到‘落地有声。”饶英贤说。

玉柴拥有1.7万名员工。一直以来,玉柴将每一个员工都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秉承和谐的人文观,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员工提供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和潜能的广阔舞台。

“员工利益无小事”

这两年春节,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都会深入企业一线。遇到节日还在岗位上的职工,他会送上一个红包。

“有些员工可能都不认识我,我就告诉他我是谁,并感谢他过年还在为玉柴坚守岗位。”晏平说。他认为,玉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智慧的团队,正是有了他们的拼搏奋斗,玉柴才会基业长青。

员工利益无小事。为了能及时全面把握企业脉搏,晏平在大会上公布自己的电话,公开鼓励员工给他发信息。“我就是想了解高管们发现不了的事。”他要求秘书,只要有工人找他,绝对不许阻拦,“职工下决心要见领导肯定有他的道理。不到万不得已,员工是不会这样做的。”

“晏平主席对我们工会工作的要求可以浓缩成一句话:‘怎样做能加大维护职工利益,就怎么去做!”饶英贤说。

这些年,玉柴集团工会一直把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每季度一次的恳谈会成了玉柴特有的倾听民意的渠道。在玉柴高管的眼中,这样的会议“能听到最真实的意见、最朴实的语言”。

2008年12月,集团年度最后一次职工代表恳谈会如期举行,来自6个分厂、子公司的40名一线职工,就当前形势下企业如何练好内功、职工如何与企业共渡难关等问题踊跃发言,会后工会将意见汇总提交公司职能部门。每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更是从制度上保证了每位玉柴员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让每位员工感到在企业中有地位、有前途。

许多员工都清晰地记得玉柴集团第十五届职代会第一次会议和第二次会议上如潮的掌声。第一次会议在救助困难职工家庭方面就通过了包括子女上学就业、职工大病救助等四大章程;第二次会议改革了对公司领导干部民主评议方法,由过去在“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上简单打钩,改变为从“德、能、勤、绩、廉”等5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评议,重点查找领导干部工作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当年度即有两名领导干部受到职工代表质询。

从为职工煮茶水、送生日问候到签订集体合同、开展工资协商,维护职工权益的点点滴滴承载着一代代玉柴人的收获和希望。

“玉柴的宝贝儿”

今年6月26日下午,在发动机一厂重机试机工段,工人技师演示了发动机“一装准”、“一判准”技能。精彩的绝活吸引了其他技能板块技师们的观摩学习,也赢得了晏平等公司领导的连声叫好。

此次演示的“一装准”绝活是装配YC4D型发动机提前器。自今年2月以来,发动机一厂针对“提前器总装装不准”的难题进行了攻关,对装配工艺进行了改进,工人技师们更是通过勤学苦练,练就了提前器“一装准”技能,提高生产效率13.3%,在降低能耗、提高发动机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发动机故障“一判准”技能演示中,工人技师通过看、摸、触、听后,准确地判断出了发动机的故障部位及其故障原因。

“玉柴的宝贝儿”,晏平喜欢用这样的字眼来赞誉那些没有什么高学历但又“身怀绝技”、从学徒起步却能成为“技能大王”的玉柴技工。

18岁就进厂当学徒的机修钳工曾显林,广西第一批工人高级技师。他靠着几十年的钻研和勤奋,被玉柴人称为专给外国机器治病的“玉柴神医”。赴美验收进口设备时,只有初中文化、基本不懂英语的他,居然凭着耳朵和经验准确发现了设备的缺陷,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令洋专家瞠目。

电器专家梁春威,“老三届知青”,翻砂工出身。他设计的“铸造自动生产线”摘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科技特等奖……

2008年玉柴技师协会成立,晏平亲自担任名誉会长。技师协会通过开展讲座,分板块开展技术交流研讨会,以及现场诊断故障、举行“绝活”展示、技能比赛、外出学习、开展师带徒活动,将高级技师们的宝贵经验汇编成册,共享给工人们学习等系列活动,发挥了整个高级技师队伍的强大作用。

玉柴集团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基础培训、技能培训、素质培训、学历培训”四大培训支柱的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三级培训网络,探索出了三级师带徒方式、六步法多岗技能升级、每月讲坛、英语角、远程教育、ELN干部在线学习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而且每年都会大规模地举行一次职业技能大赛。2008年10月18日,玉柴集团年度职业技能大赛便在历时5个月后落下帷幕,大赛工种涉及车工、铣工、钳工等11个工种,共384名职工参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晏平爱才、惜才。他经常说,“企业面临的挑战是永恒的,但只要人才不流失,我就对企业充满信心”、“我当董事长,想在我手下挖人,别想”。……

地处偏僻的玉柴,创立了“聚天下英才,创玉柴伟业”的全球人才引进观。公司通过全员搜寻、团队引进、合作引进、项目加盟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如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卓斌教授,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誉为“将直喷式轿车柴油机介绍给中国的第一人”的留德博士、排放专家李勤等人均加盟玉柴。目前,玉柴共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00多人,博士24人,硕士211人,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为国家级技术专家;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61%,中高级职称人员占30%,青年技术人员占70%。构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实力强劲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2007年7月,玉柴工程研究院挂牌成立,由卓斌教授出任院长。研究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动力人才小高地等平台,并与德国FEV、美国西南研究院、英国Brunel大学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0多家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品研发工作站。

在人才激励方面,玉柴采取协议购房激励、项目积分奖励、新品提成奖励、谈判薪酬、重大科技进步奖、期权激励等举措。如在2005年、2006年的重大科技进步奖励,玉柴分别拿出400万元和228万元重奖突出科技人员,共有10个项目、152人次获得奖励,其中个人单项奖励最高为30万元;公司从2005年起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期权激励基金,目前共有42位科技骨干享受此项激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近年来,玉柴奏响了“国际化”的号角,经营业务已经延伸到亚、欧、美、非、大洋洲。从目光越过国门的那刻起,晏平就认定,企业国际化最关键的是人才国际化,为此,他提出了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高绩效的管理团队”,建设“创造性的劳动群体”的团队建设目标,并且搭建了立体式的人才培养平台。

猜你喜欢

玉柴技师职工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玉柴集团董事长李汉阳兼任玉柴股份董事长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玉柴客车动力出口首次突破1万台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