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危机抢机遇 转型升级谋跨越

2009-08-22

群众 2009年8期
关键词:企业

李 琦

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部冲击和发展转型带来的内部挑战,江宁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工作主线紧密结合,按照科学发展、率先转型、争先进位的要求,创新思路、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转型,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1—5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A5680元,分别增长17.2%、14.2%、20.6%、11.4%和11.9%。

一、狠抓项目、猛攻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政策机遇,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创新策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今年招商环境趋紧、外向型经济开局低迷的局面,我们主动创新招商策略,加大招商组织力度。努力保持外向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强化主导产业扩容补链,瞄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链关键环节,主攻国际国内大企业,加大龙头项目、终端产品招商力度,上海大众B级车、坤宝光电等24个龙头及配套项目相继落户。强化产业集群配套,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引进软件研发、工业设计等领域10个优质大项目,投资总额达62亿元,为产业链式集聚、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推出总投资达80亿元的6个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打造产业链招商优质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增资扩股,实现与产业良性互动,中国高齿、新企投资等实现增资1.3亿美元。二是创造条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且建设成本下降的有利时机,建立保增长的项目推进机制,尽量多上项目、上好项目,组织实施了505个、总投资达624.5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和七大类232项、总投资超240亿元的城建和社会事业项目,确保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工业投入322亿元。同时加强和改善对项目建设的服务,对制约项目审批的权限设置坚决调整,对影响项目推进的管理流程坚决简化,对束缚项目实施的政策规定坚决破除。现在,不论是在建项目还是在手在谈项目,我们都建立了区领导挂钩推进负责制。三是创优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积极跟进,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规模。实施规模经济培育工程,对销售收入1000万元、入库税收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予以奖励扶持,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实施工业产品创新工程,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技改投入,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满足不同市场、不同层次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实施创业优先扶持工程,进一步降低注册资本门槛,放宽行业准入限制,加大创业奖励扶助,激发群众创业热情,促进个私业主“二次创业”。

二、调优结构、加速转型,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坚持以调高调优调轻为基本取向,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上水平结合起来,实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一方面,以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积极抢抓国家和省重点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推动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在新的平台上做大做强。1—5月工业生产增幅连续加速提升,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4.1亿元、同比增长22.8%。积极抢抓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大力推进风电产业发展,目前风电产业园已集聚了金风科技总装等20多个项目,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制造到总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今年以来风电产业实现逆市强劲攀升,其核心部件企业南京高齿完成产值同比增长84.7%。积极抢抓国家发展航空产业、禄口机场扩建等重大机遇,大力引进和培育航空指向性产业,加快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中航工业轻型动力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全省最强、国内知名的航空动力高技术产业基地。另一方面,以软件研发、物流商贸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倍增发展。充分利用投资消费全面拉动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叠加的契机,以生产性和智力型服务业为重点,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大力发展软件业,加快吉山软件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区等载体建设,推进软件技术产业化、软件企业规模化。大力发展物流业,以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工业物流、农副产品物流、滨江航运物流等四大物流集聚区为重点,积极推进中邮航、深基地、华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物流业务收入超过130亿元。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先后举办了“春牛首”文化旅游节、横溪西瓜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接待游客1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

三、创新驱动、增创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外部环境严峻、企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利用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自主创新,形成技术优势,构筑面向未来、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标准、品牌、专利战略,出台推动企业创新的激励措施,对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参与标准制定、获得省级以上品牌等分别给予10-50万元的奖励,以此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培育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在保增长中的贡献率。目前,全区90%以上的科技企业都设立了研发机构或拥有科研院所研发背景。今年1—5月全区专利申请量达86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件,分别增长109%和84%。二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我区高校、院所集聚优势,不断完善驻区高校与政府、企业联系会议制度,纵深推进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今年新增合作项目80项。充分发挥中创科技公司主导功能,整合各类资源。实施市场运作,整体负责创新型项目、资金、人才的引进培育,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新高地。充分发挥中国无线谷、清华科技园等十大创新平台优势,更大力度地集聚研发类、创新型要素,形成研发先行、制造跟进、服务配套的科技创新产业带,今年将投入创新资金3.2亿元。充分发挥风创投基金作用,扶持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加快规模扩张,助推总量提升,目前已对8家企业实现风投直接融资2.1亿元。三是加快创新人才引进步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制定和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所急需的各类紧缺的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保障。

四、优质服务、强化扶持,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强化保企业就是保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理念。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投资者、服务项目为内容的“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促进各类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是优化政策服务。在积极落实好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多项政策措施,整理发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文件汇编,为企业申请政策兑现提供“一门式”服务。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并要求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找准加强和改进服务的突破口,在关系企业发展的政策、信息、融资、技术等服务方面拿出有针对性、真正管用的硬举措。目前,已开展6次银企对接活动,区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8000万元,政府与银行的授信贷款额度达100亿元,为39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和股权质押,300多家中小企业融资超过1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407.8亿元、增长42%。二是拓展市场需求。针对市场开拓难,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一企一策,帮助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对华宝等出口型企业,引导企业变订单式生产为合作式生产,增加订单;对金风科技等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鼓励它们抓住成本低谷期机遇,扩大投入;对中电光伏等有国际市场,但目前销售相对低迷的企业,引导其拓展国内市场,应对当前困难。同时,积极整合区内市场资源,公布区内重点企业信息,促进企业产品就地采购、本地配套;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展销会,协助企业加强与客户总部的沟通,争取更多生产计划。三是提升服务效率。进一步开展行政审批流程的再造。精简办事程序,压缩行政收费,提升效率效能,真正为投资者提供规范、便捷和放心服务。在一站式审批,全面缩短审批时限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审批改企业上门审批为送审批上门,关口前移,贴近服务,为企业提供便利。

责任编辑:戈尚达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