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堂吴江 人间乐土

2009-08-20钱志培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13期
关键词:吴江全市生态

钱志培

吴江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苏浙沪交会处,全市户籍人口79.3万,面积1093平方千米。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全市财政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23.4%、33.6%、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1285元、22027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2.3%。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20多项国家级城市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

2004年,吴江市在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把建设国家生态市列为全市工作重点,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吴江已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观“环保优先”有序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吴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企业改制、发展民资、引进外资的“三资(制)”战略,进而使全民搞创业在全市形成了一镇一品各具特色的经济集群板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宁可放弃项目决不损害群众利益、宁可放慢速度决不牺牲环境”的原则,铁腕抓整治,确保了江浙断面水质的持续稳定。

吴江市紧紧围绕“环境立市、生态兴市”的战略目标,建立健全了行政首长负责、科学规划、多元化投入、政策激励等四大工作机制,把环境保护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进行落实,把环境指标作为“两个率先”的核心指标进行评估,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与环境竞争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

“环保优先”已成为吴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刚性”要求。当环保和发展产生矛盾时,必须首先让位于环保,而不是服从于经济。2008年的市委号召全市开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两大竞赛”活动,要求各地进一步落实“好字优先”方针,深入开展环境建设大比拼活动,以更大的力度抓环保、更高的标准严治理、更实的措施促建设,积极破解生态建设难题,着力解决环境瓶颈问题。吴江市将建设国家生态市的5项基本条件、22个考核指标和18项重点生态工程全部上墙,实行挂图督战。2007年和2008年市财政共拿出6000余万元,对完成创建任务的有关单位实施奖励和补助,有力推进了建设国家生态市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确立生态优先原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吴江市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建设国家生态市的核心内容,通过服务业先导、制造业提升、农业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高消耗的外延型增长向集约的内涵型增长转变。

优化经济布局,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一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打造片区经济。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思路,大力构建四大经济片区。北部沿苏片区以吴江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发展IT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建设生态工业园;东部沿沪片区以汾湖经济开发区为基础,重点发展精密机械、汽车配件和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吴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南部沿浙片区以盛泽为龙头,通过创新技术、削减排污总量、提高排放标准、推行循环经济,进一步做精做强纺织板块、做优做美盛泽城市;西部沿湖片区严格禁止污染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努力建成大上海的“后花园”。二是加快“存量调整”,实行“增量优化”。严厉查处环境污染大、群众反响强烈的企业。2004年以来,全市共关闭污染企业196家,责令停产整治668家。对新上项目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禁止高能耗、重污染工业项目进入吴江市。2007年共拒批污染项目34个,建议重新选址16个。三是以科技为支撑,提升产业档次。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4家、市新技术产品26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7%。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生态产业。编制并实施《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一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市政府出台奖励措施,凡列入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每家奖励10万元。全市已有26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4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11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盛虹印染有限公司60%的生产废水实现了回用。盛泽污水处理厂将污泥干化后制成颗粒,用于制砖或与煤混合作燃料,每年可处理污泥12万吨、节约土地100亩。二是实行“绿色招商”和链式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型工业集中区。吴江经济开发区强化“产业链招商”,各企业之间实现了物质资源的梯级利用,形成了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产品配套率达到90%。盛泽地区以东方丝绸市场为龙头,形成了“织造——印染——面料——服装”的完整产业链和“废水——碱减量回收——中水回用——污泥干化”废物处理和资源再利用循环链,提高了产业附加值,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三是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使之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市已有环保型企业20多家。生产除尘设备的科林集团是首批十家“江苏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之一;爱富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新型建筑板材,每年消化工业废弃物10多万吨,企业内部固体废物3万多吨。

实施科技减排支撑行动,全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007年重点实施25项减排工程,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一是明确减排责任。“量身定制”了19套《环保责任状》;二是完善了激励机制。市财政设立了减排治污专项资金,今年将拔出2000万元,专门奖励完成减排任务的单位、企业。三是着力推进减排、提标示范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提标治理力度,市政府对全市217家企业作出限期治理决定,建立进展情况检查、通报制度,有力促进了各项提标治污工作的落实。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在国家、省规定的指标内。

全面发展生态农业,有效控制面源污染。一是合理调整种养结构。吴江是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市,几年来,大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特别是大力发展林木苗木业,目前全市林木育苗面积7.33万亩。通过调整,全市形成了粮油、水产、蚕桑、禽畜、蔬果、苗木等六大支柱产业,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0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25万公顷;绿色有机农产品130个,绿色原料基地面积6109公顷。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全面禁止焚烧秸秆,采用秸秆还田、秸秆养菌、秸秆氨化养羊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采用测土平衡配方施肥,推广高浓度复合肥、包膜肥、有机生物肥: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筛选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市化肥使用强度、农药施用量明显降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加强国土资源保护。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供地、强化污染监控等措施,加快推进分散企业“退点进区”进程。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单位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开发进度等强制性指标,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盛泽镇大力实施“工厂上楼”工程,2007年节约土地170亩。二是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从2002年开始,将月用水量超过500吨的所有用水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管理,采用合理定价、推广先进技术等办法,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06年成功创建“江苏省节水型城市”并通过了国家级验收。三是全面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以电力、化工、建材、纺织、印染、化纤等行业为重点,确定11 2家重点企业,建立能耗月报制度,并制定五年降耗实施方案,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GDP能耗逐年下降。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城乡综合整治

吴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乡环境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核心工作来抓,强化投入,狠抓环境综合整治,使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善。

科学规划、典型引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规划。对新农村建设实行分类指导,主要规划建设城镇小区、新型社区、新型村庄、古村落等四类农村社区。全市已规划将原来3338个自然村整合为375个新农村规划点,由新建点、改造点和公寓点三类组成,其中新建点20个、改造点341个、公寓点14个。二是落实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市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对城镇规划控制区内的农民不再安排宅基地,建设城镇小区进行公寓房安置;对规划建设控制区外需拆迁的农户,在非中心镇社区建设以联体住宅为主的新型社区;对规划建设控制区外的农户,新建翻建住宅一律向规划确定的新型村庄集中;对具有历史价值和人文底蕴的古村落一律不准新建住宅,保持古村落生态原貌。三是典型引路,实行重点突破。2006年以来,吴江市选择39个村作为首期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加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在新农村形态上,实现道路硬化、住宅美化、河道净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垃圾处理无害化“六个化”;在配套设施上,实现自来水、电、燃气、电信、公交、有线广播电视“六网进村”。通过建设,目前已涌现出杨文头、龙降桥、圣牛、北联等一大批环境整洁、村容整齐的示范典型村。

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东太湖和江浙断面水质。继续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段、铁面无私、铁石心肠的“五铁”精神,强化对盛泽和沿太湖地区的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是严格执行“双控”限产措施。对盛泽地区27家印染企业实施控制生产设备、控制排放总量的“双控”限产措施,印染废水排放量严格控制在10.5万吨/日以内。太湖蓝藻暴发后,市政府责令所有印染企业排放总量再削减40%,目前印染废水总量控制在6.5万吨/日左右。二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工程建设。盛泽镇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截流管网工程,共完成污水管网铺设40余公里。目前,沿浙2镇已具有22.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三是全面落实夜查机制。从去年开始,环保部门在强化白天监管的同时,改日间监管为日夜随机督查,对污染企业实行严查重处,有力震慑了违法排污行为。四是创新断面水质报告制度。2006年以来,环保部门将江浙断面的监控点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25个,每天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市委、市政府、环保部门、各镇、各印染企业领导。五是形成江浙团结治污的合力。加强了与嘉兴秀洲区的沟通交流,两地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相互参观学习,双方环保部门保持经常性联系,确定了信息互通、联合督查、联合会办机制。六是加强对沿太湖地区的生态修复。沿太湖各镇在严格禁止新上污染项目的同时,加强了对东太湖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及沿湖村镇绿化建设,建成长47公里、宽23米的的沿太湖生态林及湖滨防护林。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市、镇两级财政逐年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2005-2007年,全市环保投入达9.52亿元、10.89亿元、23.76亿元,分别占GDP的2.36%、2.17%、3.84%。按《吴江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有序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投资7亿元、日供水能力60万吨的区域供水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供水管网已铺设到全市8个镇2个开发区,全市79万人民用上了洁净的太湖水。投资5985万元的天然气一期工程如期竣工,2-8万余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在市区建成了2座日处理能力6.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各镇也都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全市有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厂157个,居民集中区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6个,日处理能力达41万吨,确保了工业和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投资2.5亿元、日处理能力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投入450万元,建成了全省惟一一家县级农产品监测中心。投入910万元,建成了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全市水、气、声等环境质量的实时在线监测。城市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

加快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以建设生态村、卫生村为抓手,在全市组织开展“环境建设”竞赛大比拼活动,强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完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市财政专门安排5 00万元,对“环境建设”竞赛大比拼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实施奖励。二是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56个村因地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予以补助,对建设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的村,主体工程补助25万元,每接管一户农户补助1500元:对接入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村,每户农户补助2 000元;对进行四格式改造的村,每户农户补助1 000元。三是狠抓农村三绿建设。以“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家园,,为重点的“三绿”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市绿化建设投入达3亿多元,新增绿化面积15250亩,先后完成318国道、227省道、苏同黎公路、同周公路等沿线的绿化工程和市区西入口生态园、新世纪公园、学院路生态带等重点绿化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公路航道为轴线,城镇之间绿带相绕、绿地相接、绿色绵延的绿化建设新格局。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生态文明

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提升生态文化内涵,形成浓厚的环保生态氛围。

因地制宜,建设生态人文。市政府所在地松陵镇,以东太湖生态环境作背景,以贯彻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为中轴,以河流水网结合道路绿地,构筑“水绕城、城连水”的生态结构。以“锦秀水乡、人文吴江”为目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获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有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的名镇同里,把“古镇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特色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成为闻名退迩的江南古镇。占地3.5万亩,“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的肖甸湖森林公园、铜罗森林公园,吸引了白鹭、灰鹭、刺猬、野兔等10多种野生动物,成为吴江的“绿色之肺”和“天然氧吧”。全国十佳苗木圃之一的吴江苗圃、震泽的新申农庄等,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方向发展,已成为吴江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洁静优美、幽雅舒适的环境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创业定居旅游,全市外来人口达到75万,2007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20万人次。

深化系列创建,倡导生态文明。目前,9个镇中有3个国家级卫生镇、6个省级卫生镇,250个行政村中有216个建成省级卫生村、70个建成了省级生态村;创建各级“绿色学校”88所、各级“绿色社区”43个、“绿色宾馆”12个。

坚持不懈抓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态意识。实施“百村千厂万人”环保宣传活动,将编印环保法律法规、“环保基础知识”数万册,下发到村镇、社区、学校、企业;举办全市性环保知识竞赛、中小学生环保书画展、“绿色学校”评选、“青少年环保监督岗”等群众性的环保文化娱乐宣传活动 。全国绿色学校芦墟中心小学创建“永鼎环保科技园”, 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

建设国家生态市是吴江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基础性工程。“爱护水乡环境,让天堂吴江更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今日的吴江真可谓是“绿色新家园”“千年水天堂”,是最适宜人们居住的乐土。

猜你喜欢

吴江全市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