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舞蹈:舞蹈世界的生力军

2009-08-19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7期
关键词:意境舞蹈创作

叶 弦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表演艺术形式。依据参与的性质,舞蹈可分类为实用舞蹈和表演舞蹈。群众舞蹈基于它的群众性,既需要赋予它实用性,又需要符合其表演性的特点,其创作方法往往也有自身的规律。准确把握群众舞蹈的创作方法,紧紧抓住舞蹈艺术各种表现手法,并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实践,定会有好作品诞生。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群众舞蹈创作的时代属性、创作方法和专业学习等,谈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一、歌颂生活,赋予时代精神

任何艺术作品都需要具有时代性,脱离时代的艺术作品往往会失去生命力和生存价值。大量民族民间舞蹈能在我国长期流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们能顺应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追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并不断完善自身而得以生存。

舞蹈《春蚕》,是由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的意境而来。作品形象化地把春蚕、蜡炬的献身精神体现了出来。编导着重塑造和体现眷蚕的心灵美,突出了它造福人类的品格。在艺术手段的运用上,设计了一片硕大透明的桑叶,叶子背后是充满曲线美的“春蚕”(演员)。通过演员优美的双臂动作和手中缥缈的纱巾,表现春蚕吐丝作茧自缚的过程,展示“丝方尽,情不断”的意境,从中给观众以春蚕丝尽至死无憾的深刻思想内蕴。这个作品表现的是春蚕,实际歌颂的、给人启示的是人类的献身精神。

又如舞蹈《敦煌彩塑》,作品没有直接歌颂英雄人物,也没有赞美某种崇高思想,而是取材借鉴敦煌石窟中的“飞天”造型,塑造了一群少女的舞蹈形象。作者抓住女性美中最能打动人的几个方面——温柔、端庄、委婉、恬静,刻画出鲜活动人的东方青春少女形象,使人观后难以忘怀。作品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舞蹈的姿态、动作、造型与舞蹈意境融洽的音乐以及营造出特定氛围的舞美灯光,反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绝伦的造型艺术,由此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通过优美的舞蹈,以及女性美的独特展示,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激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如果我们结合基层文化馆的舞蹈创作实践就有更深刻的体会了。例如获得浙江省舞蹈创作大赛专业组创作、演出两个金奖的三人舞作品《塑》。就是一个以“圆”为动机,以“和”为精髓,借助雕塑的形式感,凝聚着力量和活力,展现人们奋进,和谐的作品。舞蹈开掘出了新鲜的艺术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情感,饱含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意义,体现了编导对社会生活新的体验、新的认知和对舞蹈艺术创新的追求。

通过对以上作品的简单分析,发现众多的经典群众舞蹈作品是由于它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并带给人们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时代精神”。

二、发现生活美,呈现艺术美

艺术源自生活,作为艺术的舞蹈亦是如此。

舞蹈作品、舞蹈形象提取于生活。作为群众舞蹈创作者,更需要顾及大众,把目光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摸索,逐步积累必要的素材,通过对素材的分析、理解和认知,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一定思想和艺术高度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由宁波市海曙区文化馆创作的三人舞作品《路灯下》,就取材于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于路灯下纳凉、下棋的生活小场景:作品以夸张的手法、独特的语汇,刻画出乐观好动、又犟劲十足的“老小孩”形象。反映了当代都市老年人幸福、健康、快乐、充实的生活。又比如该馆创作的广场舞蹈作品《扇韵雅风》,表现一群翩翩雅士,以扇为笔、以扇为书,将文、书之气韵糅合扇舞之动律,营造出扇影翩翩,书声朗朗,书香阵阵的意境,仿佛置身于天一阁的文翰书墨之中。这些作品都是取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反映当代都市人民群众健康、快乐、充实的幸福生活。

浙江省舞蹈编导孙红木在谈她的舞蹈作品《养蜂的小妞》创作过程时说:“从表面看,养蜂的工作按照舞蹈创作要求缺乏动态,难以很好地树立舞蹈形象。但从舞蹈擅长于抒情的角度,认真地进行思索、分析,还是不难发现蜜蜂这种神奇的小昆虫勤劳、坚韧、勇敢,为人类创造财富、送来甜蜜的美好品质。而养蜂人常年四处奔波,追踪蜜源,工作辛苦、平凡,养蜂人的工作和蜜蜂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赞美。至于如何用舞蹈去表现,则需要经过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养蜂人与蜜蜂有着不同寻常的亲密关系,而通过这种特殊关系使我们在他们‘静态的劳动中,又窥视到他们‘动态的内心世界。他们那种欢乐、甜蜜、幸福的内心世界恰恰适合用舞蹈去表现。具体的方法就是把思想、情感化为能被观众看得见的‘动的形象,这种形象是情感升华的表现,绝不是去勉强模仿表现他们劳动的外部形态,而是始终抓住并表现养蜂人的‘情。”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要善于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进行高度的浓缩与升华,要像蜜蜂吮吸花蜜那样,汲取生活中最甜美的营养,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象。作品《养蜂的小妞》,从养蜂人的头、身、手都沾满蜂蜜,蜂对人的追逐、嬉戏的过程,挖掘出蜂与人之间的情感,而过程实际上成了欢乐劳动中的“节奏因素”,情感便是人为的升华,使舞蹈“形”“情”基础皆备。加之巧如地运用道具,突出养蜂小妞可爱的性格特征等,不仅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与熏陶。

三、加强专业内外的学习,全面提高艺术修养

群众舞蹈作品的编创,离不开舞蹈最基本的创作手法。娴熟运用人体动作,善于借鉴和综合运用其它门类艺术:音乐感、舞蹈构图、舞台灯光、服装设计及意象的构筑和意境的升华等等。

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论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上的理解。例如,舞蹈家和画家同时听一首名曲,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就会不同。画家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构图、布局,是各种色彩、明暗的对比。舞蹈家则会根据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响的强弱、脑海中不断闪烁着各种跳跃、旋转和时而翻腾激烈、时而舒展委婉的动作形象。虽然理解不同,但他们都是很强音乐感的欣赏者。

舞蹈构图在作品中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觉它变幻无穷,内蕴丰厚。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的《小白桦树》,虽然动作简单,但它却运用蜿蜒流动的队型、迭幻繁复的变化,描绘出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闪射着迷人的魅力。

灯光和音乐一样,愈来愈成为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补充。舞台灯光变化运用的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舞蹈《再见吧,妈妈》通过特殊的灯光效果,营造出朦胧的、如梦似幻的母子相见的画面。这些巧妙运用灯光的艺术手段,都是按照编导的创作和设计要求而解决的。

舞蹈服装的设计一般要考虑两点:一是有助于点题,看了服装的样式、色调,就能明白你要表现的题材;二是服装要体现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另外,服装设计要充分考虑舞蹈的人体艺术特征,是用身体、四肢来“说话”,表达一定内容的。好的舞蹈服装,会给观众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舞剧《丝路花雨》中的“飞天伎乐”服饰,就把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搬到了舞台上。

舞蹈艺术的最终结果是感染人。意象的构筑和意境的升华,手法通常是联想,通过精彩的想象,就像童话中的魔杖,点到哪里,哪里就会产生奇特的变化。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舞蹈《雀之灵》,通过手臂和指尖的形态,塑造出孔雀雍容典雅、端庄高贵的仪态。

我们知道,现在蜚声海内外的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他最早的创作就是从群众舞蹈起步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每逢我下到县一级的地方采风的时候,当地的县长、县委书记和文化馆馆长为了让我了解当地群众的文化状况,就让演员们表演一个节目。而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演的舞蹈作品《黄土黄》《女儿河》《一个扭秧歌的人》《好大的风》等等,都是我早些年创作的作品。可见这些由诗词等文学作品延伸、升华出来的作品,具有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和多么广泛的影响啊。”

群众舞蹈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双重价值的艺术行为,它能够承担的作用,恰恰是其对人们生活的回报。舞蹈属于世界,舞蹈又拥有自己的世界,群众舞蹈作为舞蹈世界的生力军,它一定能够带给人们更多更美好的艺术享受。

猜你喜欢

意境舞蹈创作
Jazz
舞蹈课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