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瞿秋白:多才多艺的职业革命家

2009-08-18苗体君窦春芳

党史博览 2009年7期
关键词:瞿秋白

苗体君 窦春芳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户官宦之家。因家道中落,天资聪颖的瞿秋白只读到中学就辍学了。1917年春,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到北京参加文官考试,但没有考取,随后到北京大学旁听。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1920年秋,北京的《晨报》、上海的《时事新报》决定向英、美、俄诸国派出一批驻外记者。因瞿秋白在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学习过,精通俄文,被选中赴苏俄采访。瞿秋白和俞颂华、李宗武成为中国新闻界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派往苏俄采访的第一批记者。在有“饿乡”之称的俄国,瞿秋白写下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不朽之作。他是最早向亿万中国人描绘列宁形象的人,也是中国记者中唯一与列宁交谈过的人。1922年2月,经同乡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俘。面对国民党的劝降,他不为所动,同年6月慷慨就义。在狱中,瞿秋白撰写了2万余字的《多余的话》,对自己进行了彻底的剖析。

瞿秋白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多才多艺,成绩斐然。如果做记者、文学家、学者、教师等职业,他可能不会输给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1923年,24岁的瞿秋白曾在上海大学讲课,走廊里、窗台上都站满了听课的人。后来成为作家的丁玲,也曾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在下面听他讲课。论文采,他不在鲁迅之下,并赢得了鲁迅的尊重。他去鲁迅家做客时,鲁迅和许广平睡地板,把床让给瞿秋白夫妇。在瞿秋白去世后,鲁迅整理他的遗著时用的是最好的装帧。同时,瞿秋白的俄文也极好。他还精通医道,精通书画。

学者梁衡在《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中评价瞿秋白说:“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现在,让我们重温历史,揭秘以职业革命家自居的瞿秋白丰富多彩的业余爱好。

喜爱书法

瞿秋白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喜爱“颜体”。“颜体”即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所写的字体,而书法爱好者学习“颜体”楷书的极佳范本,就是临摹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他从不阿谀权贵、曲意媚上的品格,曾一度深深影响着少年瞿秋白。

有一次,瞿秋白见自己的亲戚、著名书法家庄蕴宽的魏碑写得很好,就开始专心跟他学习临摹北魏《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书法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瞿秋白在临摹时刻苦认真,他的书法一直保留着魏晋风格。

喜爱石刻

瞿秋白爱石刻,是受他的六伯父瞿世璜影响。瞿世璜能篆能刻,技艺精湛,并且收藏有鹅黄、鸡血、寿山、桃源等诸多名贵的石头。

瞿秋白读中学时,他的国文教师史蛰夫在石刻艺术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史蛰夫见瞿秋白也爱好石刻,就抽出时间对他进行精心传授。所以,后来瞿秋白的石章刻得非常好,苍劲古朴。瞿秋白自刻有双、霜、爽、秋白、铁梅、涤梅、梅影山人等多枚图章。据瞿秋白幼年好友、秘书羊牧之回忆,有一次在瞿氏宗祠,瞿秋白替羊牧之刻了一篆文名章,但把羊字的角刻得特别大。羊牧之说角太大了,要瞿秋白重刻。瞿秋白笑着说:“角大能克敌,角大能摧坚,角大能自卫,怎能不大?”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俘。被囚禁期间,负责关押他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军官们大多是些鲁莽的武夫,为了装点门面,却纷纷向瞿秋白索要篆刻印章。瞿秋白不卑不亢,不论是军官还是普通的勤务兵,只要索要都一视同仁,一律奉送。

喜爱古玩

瞿秋白在上海居住时,连居室的挂表上都系着他收集的一个半两的古钱,可见他对古玩的痴迷程度。有一次,瞿秋白问自己的秘书羊牧之:“你晓得这个钱是什么朝代的?”羊牧之答道:“不知道。”瞿秋白解释说:“半两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汉半两,轮廓比这个要小一些;这是秦半两,大一些。秦半两是不可多得了。”闲暇时,瞿秋白常常去上海城隍庙古玩市场逛逛。一次,他在城隍庙古玩市场看到一面唐代的鸳鸯菱花镜,马上对其他人说,这一定是在苏州乡下购得的。由此足见瞿秋白在古玩方面学识的渊博。还有一次,瞿秋白在武汉时与秘书羊牧之同游黄鹤楼,在回去的路上,曾感慨地说:“黄鹤楼,名存实亡了。革命胜利后,一定要照原样整修重建,保存古迹。”这些都反映出瞿秋白对古玩、文物的珍爱。

喜爱下棋

幼年时的瞿秋白闲暇时,除了吹箫以外,就是下棋。羊牧之回忆说,小时候,瞿秋白常常与他下棋。当时一副白骨的棋子,缺了一个马,为了应急,瞿秋白就用白洋烛切了一段,在上面刻了一个马字。参加革命后的瞿秋白,有天晚上,叫秘书羊牧之与他对弈,羊牧之吃了一个炮,结果就被他将住了。瞿秋白高兴地对羊牧之说:“你不懂‘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啊。”瞿秋白在即将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没有哭天抢地,而是静静地坐在牢房的地上与人下棋。

喜爱京剧

为了欣赏京剧,瞿秋白还专门备了一部留声机,珍藏不少他喜爱的京剧名角名段的唱片,如谭鑫培的《李陵碑》、刘鸿生的《四郎探母》等。有时,听着听着,或许是受到了感染,他会跟随着腔调一起哼起来。当年,在白色恐怖的上海,作为中共领导人的瞿秋白仍常常到上海新世界听京韵大鼓和说唱。每次去时,为了防备敌人的抓捕,他会用大衣的领子遮着脸,用礼帽压着眉,而且还戴着墨镜,杂在人群中,静静地倾听着演员的唱词,细细品味着艺术带给他的快乐。他也常去看电影,但从不去市区的大影院,而是到沪西的中小影院。

喜爱作画

瞿秋白的父亲瞿稚彬,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画家。瞿稚彬自幼喜爱绘画,特别喜爱学习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绘画技法,画的画多半是山水画。瞿秋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亲自教他画山水画。所以,瞿秋白在绘画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山水画画得很好。

现在存世的瞿秋白的画作有两幅,其中一幅现收藏在瞿秋白的故里常州博物馆内。这一幅名为《江声云树图》的画作于1916年,当时瞿秋白17岁。那年,瞿秋白在母亲自杀后不久,辞去在无锡杨氏小学的教师职务,赴湖北武汉二姑处,与表兄周均量研究诗文。一天,二人溯江西上。瞿秋白看到江水波涛汹涌,气象万千,于是就把自己一腔郁结,用画笔抒写在江声云树之间。整个画面是滚滚的江流,江水间有巨石当流,波涛冲击而过,浪花怒溅,十分生动。画面隔江处还有一处秋林,虽经历了严霜的摧残,依然有一种傲霜的气概。画面上方录有谢灵运五言诗一首,时为“丙辰孟秋”,上款为“纤哥”两字,下署瞿秋白,盖“生于戊戌”及“瞿爽”阳文小章。

另外一幅,现收藏在上海博物馆,是瞿秋白1919年的作品。1919年清明节,20岁的瞿秋白为其挚友、中学时代的同学李子宽作山水画一幅。该画笔墨秀逸,有清初“四王”遗风。画面上有老松数株,浓荫覆盖。有水阁一座,槛前若有人横琴抚弦的样子。隔溪幼树成林,溪水荡漾,让人有一种松风满耳、琴韵悠然的遐想。水阁的后面层山叠翠,点染于云海之外,有一种愈看愈远、愈远愈奇的感觉。画面上题有:“松风自度曲,我琴不须弹,胸中具此潇洒,腋下自有出尘之慨,何必苦索解人耶。”下题:“己未清明节,子宽学兄雅作。”末署“秋白瞿爽”四字。

喜爱诗词

瞿秋白喜爱诗词是受其母亲的影响。瞿秋白的母亲姓金,名璇,字衡玉,出生于世代相袭的官宦望族。瞿秋白的母亲从小就聪明伶俐,又爱读书,文史诗赋都有修养,未出嫁时,已会作诗填词,并写得一手工整娟秀的小楷。嫁到瞿家后,也得到婆母的喜欢。婆母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赞自己的儿媳妇有学问,说:“如果稚彬(也就是瞿秋白的父亲)也能像我家媳妇那样有学问,考科甲就很容易了。”

瞿秋白在襁褓里面时,母亲就教他背诵诗词名篇。后来,瞿秋白又在外祖父金心芗的教导下学习古诗词,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古诗词。

13岁那年,瞿秋白在家乡常州府中学堂读书。时至秋季,菊花飘香,他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咏菊花的诗:“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1924年1月,瞿秋白赴广州出席国民党一大时,牵挂新婚不久的妻子王剑虹,写下了他诗词的名篇:“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由此,瞿秋白有了“江南第一燕”的美誉。

在被囚禁的岁月里,瞿秋白总共创作了7首诗词,流传最广的是《卜算子·咏梅》,词曰:“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是逍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花如故。”这是一首充满革命豪情的词。作为一个革命者,瞿秋白当时虽已身陷囹圄,而且危在旦夕,却视死如归。他坚信,等到春天到来时,百花会开遍祖国的大地。

喜爱歌词创作

1922年12月21日,瞿秋白离开莫斯科回国,暂住在当时在北京外交部做事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就是在这一时期,瞿秋白重新翻译了《国际歌》的歌词。在这之前,《国际歌》在中国已经有三种译文。因为译文都不够准确,无法与曲谱配译,所以三种译文都无法歌唱。瞿纯白家里有一架风琴,瞿秋白就一边弹奏风琴,一边反复吟唱译词,不断推敲、斟酌。如法文“国际”一词,译成中文只有两个字,而这个词有八拍,瞿秋白反复琢磨后把法文的“国际”音译成了“英德纳雄纳尔”,这一唱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可见,瞿秋白对《国际歌》在中国的唱响与普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歌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除此之外,瞿秋白还喜爱昆曲,还擅长吹箫,还很能喝酒。当然,平常他一般是不喝的。有一次,他在汉口和郭沫若一次就喝下了三斤白兰地。据他的遗孀杨之华的妹妹杨之英说,瞿秋白早上起床总是先喝一小杯红茶,而且茶里面喜爱放一点点红糖,早餐最喜爱吃的是家乡常州的麻糕油条。平时,他的写字台上还常常摆着一碟茴香豆或一盘花生米,晚上写东西时觉得饿了,就吃几粒豆或花生米。他在上海大学讲课或外出上课时,总是穿着整齐的西装,但一到家就会把西装脱掉,换上一件日本式的和服,穿着一双拖鞋,在写字台边椅子上坐下,拿起笔就开始写文章。这就是生活中真实的瞿秋白。■

猜你喜欢

瞿秋白
再读瞿秋白《多馀的话》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独伊心中的瞿秋白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瞿秋白三次被捕
瞿秋白新闻活动和贡献研究
瞿秋白对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贡献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五四批判”与“文腔革命”——瞿秋白“第三次文学革命”思想论析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
瞿秋白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