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东阳

2009-08-17瞿启蒙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2期
关键词:竹编东阳木雕

瞿启蒙

浙江东阳是中国最具规模的木雕产地。东阳木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史料推断,唐代已经呈现东阳木雕的雏形。至宋代,东阳木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注重精雕细刻。北宋南寺塔出土的木雕佛像,是迄今为止发现世存最早的东阳木雕。以此考证,1300多年前的东阳木雕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明代,东阳木雕逐步向建筑和家具装饰领域发展。当时的东阳木雕以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为主,造型粗犷奔放,构图简洁明快,风格粗放大气,建筑雕饰已达到空前完美的程度,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系。1983年,东阳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木雕之乡”。

自1954年初杜云松等人组织“上湖木雕小组”(即东阳木雕总厂前身)起步,东阳木雕在当地逐步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群,并且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厂家为中坚,家庭作坊为依托的生产关系组合。在它的高峰时期,全市专门从事木雕工艺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和家庭作坊有2140余家,销售上千万元的有20余家,木雕从业人员2万余人,工艺美术和古建装饰行业产值达40余亿元,成为东阳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的大发展,使在雕刻上有潜在能力的人才大量涌现,整体技术能量不断扩展,随之那些有份量的好作品也源源不断出现:木雕台屏《文姬归汉》、《黄山风景》、《甘露寺》、《三英战吕布》被列为国家珍品《树皮少女》、《百鸟朝凤》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陈列展出;八件(套)豪华型龙沙发获第三届中国建筑材料与宾馆配套用品展览会“金质奖”;《和平颂》1957年被省府赠送来杭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1997年被省府赠送香港回归礼品大型屏风《航归》;于1956年完成的杭州灵隐寺高19.6米,重达26吨,由3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释迦牟尼大佛像,开封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为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制作的《钱江潮》;为国庆五十周年和澳门回归创作的《华夏雄风》、《博爱》,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而创作的巨型壁挂《山高水长》等,众多优秀作品的出现,一步步奠定了东阳木雕在浙江乃至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在东阳,另一有重要影响的工艺品种是竹编。东阳竹编形成于宋,传承千年。明清两朝东阳竹编发展迅速。清末民初,一代名匠大师马富进等人,将东阳竹编推向“当时中国工艺竹编的最高水平”。东阳竹编以立体造型和精细编织为强项,以精巧细雅为特色,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东阳竹编的发展高峰,创作出以国家级珍品《九龙璧》为代表的一大批传世精品,形成了以1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近万名从业人员构成的产业队伍,年产值逾三亿,成为东阳市支柱产业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大规模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生产规模的突飞猛进,带了更多的各种规模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急剧增多,乃至家庭作坊性的生产方式的大量出现,一旦市场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生产单位之间经营上的竞争愈演愈烈,如此松散的生产链,很难保证不产生产品的粗糙化、雷同化,销售中的竞相压价等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法出现;生产规模的大扩展,同时也引入更多的低层次劳力进入行业,这种技艺水平参差不齐的劳动者带来的是整体技艺水平的下调,特别是他们将低水平的产品带入市场倾销,对优秀技艺的保持、发展,绝对是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这种现象无限制地蔓延,必将使有着千年历史的东阳木雕优秀技艺出现不可逆转的崩溃。1990年代,东阳的木雕和竹编市场中这种岌岌可危的现象已初露端倪。

市场是需要调节功能的。自2000年以来,东阳地方上从政府到各层面的有识之士,对这样一个重要的产业没有袖手旁观,从各个角度、对东阳木雕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投入更多的心血,使她灿烂依旧。

政府的引导

2000年,市人民政府颁布了《东阳市古建筑文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至此,从1957年至2003年,各级政府先后公布文物保护单位5批,包括木雕古建筑12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处、省级4处。政府的态度,推进了民间对优秀传统的保护热情。从东阳木雕看,它本身即扎根民间,《保护办法》促使涌现出一大批民间收藏人士,更出现了从文化层面上对东阳木雕历史、现状的研究,有了以《东阳木雕》为代表的一批东阳木雕著作、史料集。在精神层面上,政府推出东阳木雕人文精神讨论,以挖掘东阳木雕的人文精神为切入点,提升东阳人、东阳雕刻人的精神层次,夯实发展东阳木雕优秀技艺传统的底蕴。

特别是近10年来,鼓励东阳木雕以精雕细刻和艺术创新为特色的发展趋势,引导行业走技术提高和艺术层次升级的发展道路,以此作为行业扩展的基础。这种基础性的导向,已将东阳木雕的发展纳入良性轨道。事实上,政府也作了倾注。在东阳,由政府投资、扶植建造了专门展示东阳木雕及竹编的“东阳市工艺精品馆”,建筑面积5965千平方米,其中木雕展示面积2500平方米、竹编展示面积1000平方米。馆内展出有东阳历史上对木雕发展具深厚影响的名师人文资料、历年出现的木雕精品巨作、当代工艺大师人物资料及其代表作品等藏品250余件。别致的是在馆的入口处,以大幅墙面展示了全东阳各级雕刻工艺美术人才的名录。在东阳木雕及竹编两大行业中,被省、部以上政府部门授予荣誉称号的有“木雕名艺人”5人;“浙江省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5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9人。到2006年止,全市现有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称的艺人1101名,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20名,工艺美术师189名,助理工艺美术师604名,工艺美术员288名。这样一种大张旗鼓的展示方式,显露的不仅仅是精湛的东阳传统工艺艺术,而是通过“显摆”行业中的技术、艺术优势,更张扬对东阳术雕及竹编行业中高端人才的崇敬。面对这样一面既朴素又有深邃含义的墙面,观者情不自禁地会产生仰视的心态,如果你是业中的一员,必然会有想把自己地名字放进墙上的冲动。

这种种措施,无非是向东阳人显示,传统木雕、竹雕要发展,要向高端发展。这个理念已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近年来,它的作用有了显现。现在的东阳木雕有规模,也有质量;有传承,也有市场拓展。各地工艺美术作品大展中,东阳木雕能以大团队出现,参加各类大赛中能摘金夺银,鸿篇巨制进入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标性建筑内装潢陈设的高端场所。在中国木雕行业中,东阳木雕的知名度和享誉度仍不减当年。

企业的投入

东阳木雕的优秀传统,依附于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则需要市场,只有通过市场,企业的价值才会体现,技艺才会有发展的路径。但如何进入市场,不同的企业自有不同的招式。在蜂拥而入的抢占市场大潮中,最有价值的做法是独辟蹊径,不踩他人的脚印。在东阳,一些领先木雕企业就是靠独特的方式方法,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同行回味借鉴。

1、对传统技术改进

传统技艺技术对发展来讲,似乎是一把双刃剑。不足,无法

体现它的优秀价值;过之,尤其是过多拘泥于传统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则无法进入现代社会的主流经济。这确实是一种难以丈量的尺度。东阳的木雕工艺家们在专业技术上作了颇多的改进,创造了众多的新工艺新方法,诸如“多层叠雕”、“火烧板木雕工艺”、“树皮雕”等等。其中最为典型或最成功的是由陆光正大师创立的“多层叠雕”技法。多层叠雕,是指在平面浮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浮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采用分单元(组)雕刻,逐层将其底(远)景分组画面横向鳞式排列固定在叉格板上,中近景单元图案以单边固定方式穿插组合到底(远)景上面,由此取得在平面上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画面,具有更为立体的艺术效果,同时解决了东阳木雕大型作品木材拼接变形开裂的难题。除去效果上的改进,更为重要的是使东阳木雕完全摆脱了材料的局限,创作画面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夸张一点的理解是作品尺寸可以是无限制的。“多层叠雕”技法的成功,使东阳木雕走进了现代大型建筑的装饰领域,适应了现代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结构条件下的大场景的装饰需求。运用这个技法,1999年创作的大型深浮雕壁挂《走向新世纪》,规格为6米1.2米;2003年为新建雷峰塔创作大型壁饰《白蛇传的故事》,规格达到7.7米×1.4米。新技法的开创,为东阳木雕开阔了全新的市场。2000年,陆光正大师领衔为无锡灵山梵宫创作全部大型木雕装饰,其规格之大、品种之多、手段之多样,均达到了东阳木雕史上的顶峰。其中超大型木雕规格达到8米×4米,装饰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样的木雕工程,在全国木雕行业中也属绝无仅有。东阳木雕在市场开拓上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体系和保证,一个鲜明的行业形象已经完全站立了起来。

2、引进现代技术手段

新的技术手段是推进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技术就是生产力”。如何在传统行业中利用当今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手殴,是推进传统工艺进入现代经济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流行的标准化做法,怎样用于传统手工艺行业,常常成为艺人们的痛苦的议题。在实际中,一些传统工艺的品种,或是一些品种的分支,是完全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很好。就在东阳市,有这样一个企业,同样从事的是木雕装饰业,同样采用的是东阳木雕的基本技法,只不过他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旁道,专门从事西洋风格的室内装饰件生产,产品的特性要求有严格的划一标准,这样的生产内容在东阳不多。在市场要求和企业既有产能发生矛盾的时刻,企业全面改换生产模式,将单一手工生产转换成以数控雕刻机为主,手工雕刻为辅的全新生产程序,并不断随着需求扩大数控雕刻能量。一台数控雕刻机的生产力,相当于八个技术工人,整整八倍的扩展。由于使用了机械生产,全部产品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对于完全做出口任务的企业,无需再为质量控制、协调工人花费烦人的精力。另外,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高学历的文化人才,使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文化和技术的提高,为企业的发展做了非常有益的铺垫。公司在当地成了纳税大户,是地方上的明星企业。董事长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雄心勃勃,准备延续这种生产模式,扩大引进力度,继续提升企业生产能量等级。

3、保持艺术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生命力的根源。面对竞争纷呈、起起落落的工艺品市场,高手以保持独特性来促发展、保传承。东阳除去木雕外,竹编工艺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种,与木雕几乎有着同样的地位。与木雕相比,它进入市场的方式不同,发展的规模不及木雕,它是一个精致的、受众面相对较小的种类。在东阳,生产竹编工艺品的均为小型企业,有民营竹工艺企业30余家,竹编加工点和家庭作坊上千家。2005年,东阳竹编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品种。2006年,东阳竹编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先后列入东阳市、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25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东阳竹编纳入了政府传统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法律保护之下。在现有的条件下,个性化的创作生产方式,是维护竹编发展的重要途径。东阳竹编大师卢光华,从艺三十六年,在行业中成绩斐然,作品获奖不计其数。它对成功的体会就是要独辟蹊径。卢大师是一位从蔑匠走出来的大师,深谙普通竹编工艺品低附价值的痛苦,因而在历经八年艰辛的剖蔑、分蔑后,1989年成功尝试将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王羲之《兰亭序》(定武本)用竹编的形式表现,开创了竹编工艺的新品种,成为竹编中国书画第一人。正是他这样在技艺运用上的剑走偏锋的特殊之举,使他的竹编艺术开始享誉海内外。在《兰亭序》后,他继续在竹编中国书画方面深入,成功创作《清明上河图》,完成竹编书法向中国画的扩展。以后卢大师不断提升技术含量:细丝竹蔑、超细丝竹蔑、竹丝染色、边编织边染色工艺、组合装裱等等新工艺不断在新的作品中出现。卢大师的作品有特色,他作品的包装同样有特色,在卢大师看来,独特性是要全面实现的。他这样孜孜不倦追求艺术上的独特,使他完全可以对那些不正当的竞争方法不屑一顾。正是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卢大师获得了非凡的成绩:自1991年来,他的作品获奖四十余项,其中金奖十四件,是全国竹编行业中得奖最多,得奖档次最高的一人。与此同时,三十余件精品被各界收藏,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卢大师敢于发展,在个人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将他所进行的竹编工艺大大向前推进了。

4、个人的不懈努力

东阳木雕及竹编的艺术风格在同类行业中独树一帜。这种艺术风格是一代又一代东阳木雕艺人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随着时代前进和风尚变化与时俱进,在坚持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东阳人知道,创新必须是勤读苦学、自强不息的;创新必须是顺时借势、与时俱进的;创新必须是广闻博览、海纳百川的。其中根底是勤读苦学、自强不息,没有这样一种精神的支撑,难以想象去做其他任何探索、创造、研究等等。从事工艺美术、尤其是想认认真真做好工艺美术是一件要有极大忍耐性格的“苦作”,绝对要有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困惑、耐得住冷落等等各式各样困苦的准备。回眸各位大师的历程,无不会给你一幕幕的辛酸。在东阳,除去一批已站在事业尖塔之上的工艺大师,更有众多默默无闻的人在踏上这样一条艰辛的道路。这些摸索者,其实都是这座事业尖塔的铺垫者。或许有一天他追随前辈会跨上塔顶,或许一辈子仍然默默无闻,也许可能在中途就退出这支队伍。他们实际上是整个事业的推动者。他们的种种努力,成也好,败也好,上也好,退也好,都是在为整个事业发展做贡献。楼浩彬、厉锦兰夫妇俩就是这样一种类型。从事专业十余年,由于共同的爱好而结合,他们倾其所有时间、资金于创作中,简单的生活,专注的工作,唯有堆满屋子的材料、作品是他们的期盼。他们没有简单地去打工,却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他们以一种饥饿的状态来对待手中的工作,求师、讨教、探讨,不放过每一处可去汲取养分的机会。他们这样一批人的道路进程中,在互相牵引着,你的成功之处,可以是他的向前的支撑;你的失败之点,可以是我的规避位置。就是这样互相交错互相支撑互相影响互相推动。事业的发展必有这样一批人,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这样一批人。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不会是政府或企业或个人的单体行为,而一定是一种组合。各方面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上为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给与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多方位的力量。在东阳,这种组合的实现对传统工艺的发展作用应该有所体现。东阳的木雕和竹编两大行业发展道路是多样性的,同一个品种的多样性的改进,组合成丰富多彩的推进动力,使得这两大行业至今仍然生气勃勃。

猜你喜欢

竹编东阳木雕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一兜橘子
木雕鱼
我能不能养小白狗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的人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