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2009-08-13梁建国

师道·教研 2009年7期
关键词:生命阅读教学作文

梁建国

生命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进行生命教育将丰富人文教育的内涵,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生命教育与新课程实施中的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呢?

一、在审美化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文学艺术的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也是重要的审美活动,在教学中处理得当,它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有助于推动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在现实中,面对自然,面对社会,个体生命是渺小的、脆弱的,人的一生有可能会遭遇坎坷,遭受各种不测,为此,应该如何面对呢?司马迁、苏轼、史铁生、海伦·凯勒等人在作品中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在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可以运用审美化的阅读教学,以情感为核心,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命历程,通过文本阅读,了解作者在截瘫之后的内心痛苦,了解作者如何走出阴影而最后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一旦残疾,就丧失了部分生活能力,如果再无出路,让他们陷于绝境,就有可能由绝望而轻生,但是残疾人也是有成就感的生命个体,只要为他们提供条件,他们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学会尊重,应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决不能歧视冷落残疾人,而应该给以更多的关爱。另外,一个残疾人,即使无路可走,绝望苦闷,他们也有生的留恋,他们也珍爱生命,想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这自然也唤起健康人的幸福感,唤起我们的生命意识,无论什么人,无论遭遇什么不幸,都不能自寻短见。

审美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明确生命教育的主题,加强审美教学,以情动情,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认识生命应怎样才有意义、才能幸福和快乐,生命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如何看待生命个体与社会、亲人、朋友的关系,如何看待生命历程中的挫折,等等。

二、在语文活动课中进行生命教育,加深对生命的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语文活动课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它体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和体验。学生通过朗读与朗诵、演讲与表演、调查与访问、写作与交流等语文综合活动,在培养和提升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的同时来体验生活并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丰富思想内涵和情感世界。当然,参与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过参与来获得体验才是目的。

例如,对于孔乙己这样的弱势人,教师通过文本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他失去劳动能力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责任。通过学生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他们对弱势者的同情和尊重,而不是嘲笑。犹如,对于祥林嫂失去儿子之后的种种表现,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会一个母亲在失去儿子之后的内心痛苦,加深对生命的体验。生命不但属于自己,也属于家人(特别是父母),属于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做一个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书写对生命的认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书写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总共列了九条,基本上都是形式方面的要求,诸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等。对于写作内容,它没有也不可能有具体的规定,而各种版本的教材也没有作统一的规定,这就给了教师一个自由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诸如“认识自我”“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等专题,做到训练内容的序列化,通过命题作文或自由作文的形式,让学生拿起笔来书写他们对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做到作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两不误。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生命阅读教学作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