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009-08-13林振波

师道·教研 2009年7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课外活动课文

林振波

吕叔湘先生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可见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把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乐于参加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本人的做法是从开展语文活动入手。一是通过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兴趣,如朗读小组、作文小组、书法小组、读书角等,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兴趣;二是通过自办手抄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学期每位学生自办、自编一期或两期手抄报,报纸内容以刊载学生的作品为主,报纸可划分为若干版面,学生的作品可以互相刊登在对方的小报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三是通过画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画,画的过程既是思考的过程,又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手中的笔,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了课文内容,不仅强化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避免了烦琐的分析,同时,也使蕴藏在文字中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达到了“以画代讲,尽在不言中”的效果。

二、自编自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若单纯采用字词讲解、课文串讲、写作分析等方式,显然有些不适宜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课本剧,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像《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等课文都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排演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人人参与,或扮演角色,或承担服装、场地、背景的设计,或改编剧本,或导演。在编演过程中,学生要分析人物关系,揣摩人物心理,还要查阅故事发生的文化背景,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学生在预习中表现出对这篇字词看似简单的文章的轻视,为了养成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我要求他们下去后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自演一出课本剧。邹忌三次提问“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若不作表演,不把书面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学生难以会发现其中细微差别,自然领悟不到邹忌因人而异的问话语气了,当然也不会如此深刻地意识到语言表达得体的重要

性了。

三、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仅仅靠上课的时间是不可能大面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极其重要。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外的实践,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多引导中学生参与课外的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开展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作文竞赛,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读书、看报、听广播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此外,还可将千姿百态的社会信息引进校园,或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向五光十色的社会,让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如开展野炊、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身从事改造世界的真实感受,体验和确认自身的创造力。

四、实践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定位是第一位的,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实践中,必须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某一方面达到提高的目的。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要求语文教学走出封闭的模式,重视课外活动。经常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以全面落实。

参与性原则。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不应是试验者,而应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设计师。教师要注意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让他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去。教师要将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萌发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课外活动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