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提琴教学之我见

2009-08-12王震山

琴童 2009年8期
关键词:琴童小提琴教学法

王震山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曾赴匈牙利留学,先后就读于巴托克音乐学校、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F.Gabriel、D.Kovacs、B.Katona等教授。

现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40余年来,培养的许多优秀小提琴家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匹兹堡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国家爱乐乐团等国内外著名乐团中演奏

多次出任小提琴室内乐比赛评委;文化部、国家交响乐团专业资格考试评委;曾任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艺术指导;多次率团出国比赛、演出,应邀赴欧洲、美国等多个国家访问、讲学!2008年特邀担任“CCV钢琴小提琴大赛”总监审;倡导举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并连续担任秘书长;获“扬雪兰教育奖”,享受国务院津贴。

在从事小提琴教学的同时,长期教授室内乐,任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教研室主任,组建了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团,任艺术指导

人们普遍认为“小提琴是最难学的乐器”,其实如果换成“在初学阶段,小提琴是最难学的乐器”,在我看来,则更为确切。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小提琴初学者的困难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准。小提琴不像钢琴、管乐器那样有键盘、按键,演奏者需要手指在指板上找到每一个音的正确位置,这需要具备非常灵敏的音准分辨能力。

二、姿势。小提琴的持琴姿势不是我们生活中的自然姿势,两手做的是不同方向的动作,这又为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发音。发音方面的困难如人们常说:“初学者拉琴声音像杀鸡”,儿童必须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才能拉出比较悦耳的声音。

正因为学习小提琴有一些特殊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反而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儿童的思维、理解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的发展。

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儿童对音乐和对乐器的兴趣,并针对儿童所学的乐曲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我也建议,家长在儿童初学时跟随儿童在课堂上一起学一些音乐知识、小提琴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最基本的演奏动作要领。如:持琴、左手位置、手指动作、握弓运弓的基本动作、发音方法等。我过去教初学儿童的同时也手把手地教家长们学习这些动作,因为初学儿童是一定需要家长辅导的。只有家长对演奏方法有了感性认识和体会,才能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关于指法,有些作者在儿童小提琴乐谱中标出了很多指法,甚至每个音上都标了指法,一些老师也在效仿,以为这是“捷径”。它导致学生只会看指法,不认音符,不动脑筋,影响以后的学习进度。

关于学习进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每天练习的时间的多少以及学生接受的能力来决定。小提琴的基础训练非常重要,不应过分追求进度。现在大多学习小提琴的学生,都参加各地组织的业余考级,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单纯地追求考级,更不要为了升学“加分”而盲目地跳级,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很小的儿童来讲更不应如此。当今中国的琴童家长普遍存在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应试第一、兴趣第二,艺术教育中的“应试考级”功利因素也让学琴之路苦不堪言。我们应坚持国际认同的“培育创造性”的理念,从琴童的学习兴趣着手,而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学理念,对因纯粹“机械的技能练习”造成的教学模式禁锢进行改造。学习小提琴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少年儿童的音乐文化素养和智力发展。

在中国琴童家庭,孩子的学习过程主要靠家长辅导,而未经历音乐技能教育的家长(包括祖父母、家政服务人员)指导孩子的方法普遍缺乏科学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适当接轨、小规模培训机构泛滥、教学水平参差、优秀师资匮乏等问题困扰着琴童家庭。

如何通过学习小提琴使左右脑得到有效、科学、合理的开发,而不是让孩子在急功近利的学习中而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首先,家长和老师应注意音乐学习所包括的以下三部分内容:

1琴童:课前准备、课后练习习题(乐理、针对学习课程中遇到的困难)。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帮琴童解决的技能技巧问题。

3家长:针对琴童课后练琴辅导(主要是琴童练习时碰到的心理问题),如何指导琴童科学正确对待练习,真正关心琴童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心理、技巧)。

只有三管齐下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家长和老师应了解儿童学琴的心理变化过程:

1初步兴趣阶段:学习兴奋期,对乐器的好奇心和探密性,期望自己也能唱出或演奏出悠扬动听的乐曲。

2兴趣下降阶段通常上课3-4个月后,兴趣会减少。对学习失去兴趣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在体验一种纪律约束,每天重复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

3兴趣维持阶段:在开始的时候由于学习的简单,但后来会越来越有挑战性,兴趣就会越来越淡,家长需要找到学习的原动力,应采取必要的办法让幼儿保持兴趣和热情。

4主动练习阶段:在孩子形成每天练习的习惯,并在练习中找到乐趣后,会忘记沉闷的练习,产生了继续练习的动机和愿望。

在充分理解以上两个方面之后,家长和老师还要大胆吸收外来各种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曾风靡世界的“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都在其中,可谓国际音乐教学课程的“集大成者”。要汲取这些外来模式的优点,对之进行兼容和消化,最终生成适合中国本土音乐教学特色的模式。目前小提琴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基于在中国家庭远负盛名的“铃木教学法”而编成,但由于“铃木”的教学曲目大都改编自钢琴曲,作为小提琴曲目演奏也有不足之处,完全依靠“铃木”来学习,并不利于打下扎实的小提琴演奏基本功。单纯练习“铃木”的琴童将来碰到高难度的演奏曲目,会遭遇“心到手不到”的情况:另有一个极端就是“手到心不到”的状况,也多由于单纯依靠技巧练习常规练习曲,音乐表现力完全得不到锻炼。该套教材从演奏技巧和旋律性角度进行补充和完善,针对基本姿势、训练原则、持琴、按弦、握弓、运弓、音准、音色、视谱技巧、乐曲处理风格、视奏能力等角度都有系统的阐述。琴童依照系统的小提琴学习,“心到手也到”的境界指日可待。要结合中国琴童的心理喜好选取诸如《小红帽》、《小兔乖乖》等在内的儿童曲目便于琴童带着兴趣练习。

自幼学习小提琴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力,形成良好品质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自幼学习小提琴有助激活孩子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为其日后成长打下优良的基础;家长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活动,也有助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情商。琴童家长一旦认识到这些科学理论,陪同孩子学习音乐就是一件轻松快乐其乐无穷的事。让孩子在互动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音乐学习、并终生喜爱和享受艺术。

猜你喜欢

琴童小提琴教学法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