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珅的贪污罪名哪去了

2009-08-07

百家讲坛 2009年13期
关键词:巨额财产罪状罗列

佚 名

嘉庆皇帝罗列了20条罪状除掉和珅,诸多罪名中却没有贪污罪,查看清代文献,朝廷对贪污行为的记载是直言不讳的,皇帝为何对首贪和坤的谕旨惜“贪”如金呢?

乾隆朝,和珅位极人臣、乱政祸国。嘉庆即位后,早有将其除掉的打算,如此,他既可杀猴给鸡看,还可将和坤的巨额财产充公,又能空上几十个官位安插心腹。乾隆驾崩后,嘉庆立即采取行动,着手除掉和坤。嘉庆要一手办理丧事,一手抄家抓人,可要在短短的十天之内审结一件惊天大案,弄清和珅相当于清廷15年财政收入的巨额财产来源是相当难的一件事。因为和珅除了公认的贪污受贿索贿之外,还有合法收入,他的家产中哪类财产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贪污所得,一时难以分清,自然也就不便明确其罪名。

官已革,家已抄,人已抓,嘉庆如果不及时找理由弄死和珅,便会骑虎难下,后患无穷。可如何在谕旨中罗列和坤令人信服的罪名,其实也是很费心的一件事。如果说抄来的巨额财产均是贪而所得,难服情理,如果让和砷死,还必须涉及财产。情急之下,嘉庆想到了一个隐晦的办法,既不说违法的贪,也不说合法的有,而是在20大罪名涉及财产类罪状中巧妙地选择了一个“藏”字,借以说明和珅巨额财产含有贪污所得因素,只是一时难以查清其真正来源。

由此看来,嘉庆赐死和珅的20大罪名中,除了欺君、不敬、越权办事等12项罪名外,涉及财产类的八项罪名。一“藏”遮百丑,模糊了事。按照时尚的说法,其实,嘉庆并未明确和坤的贪污罪,而是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惩办的。

其实,在赐死和坤的谕旨中嘉庆未提及“贪”字,还与乾隆不无关系。和坤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之间表面是君臣关系,其实已亲如手足。而乾隆享受奢华的个性。难免出现不合情理的开支,六次下江南沿途建造的30处行官、扩建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举行万寿大典等大量开支,都是和珅通过寻找财源从小金库中报销的,只不过在具体的操作中顺手牵羊地捞了一些外快,他和乾隆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今,嘉庆要扳倒和砷,肯定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如果说和珅贪,在和珅背后还站着一个大贪乾隆,要问和珅为什么贪,还不是乾隆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摆平一个奴才。而让自己的老子脸上无光,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为此。嘉庆皇帝忌讳在谕旨中提到“贪”字,这不但给足了老爹面子,也避免了人们联想一些关于乾隆的不敬之词。

此外,嘉庆亲政后,面对乾隆末年的危机四伏,更需要一个安定的团队和稳定的政局。所以他打出了“咸与维新”的旗号,大力整饬内政,整肃纲纪。他惩办和珅,只想速战速决,杀一儆百,不想顺藤摸瓜、深究深挖。他知道,面对和砷编织20载的贪污网络,真想把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查办,不但会导致人人自危,混乱朝政,而且也将是他一辈子闹不清、办不完的事情。

与其自找苦吃,不如大事化小。于是,嘉庆毅然决然地在谕旨中将“贪”化为“藏”,把和珅与当朝官员自然割裂。实际是出了一个安官告示:我要革的是和砷的小命,其他人大可不必担心。

编辑/子路

猜你喜欢

巨额财产罪状罗列
森林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
罗列计
以刑法的视角对幼儿园虐待儿童问题的思考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犯问题研究
接 访
司法会计鉴定人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中检验鉴定内容及防止出现的问题
使用广泛的“出”
浅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中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我的右派“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