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一与多样的博弈

2009-08-07

流行色 2009年7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物体设施

丁 圆

城市环境色彩是涉及城市形态、视觉形象和公众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城市和地方文化的鲜明个性,也体现着城市发展的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城市的环境色彩不仅具备物质性和视觉形象的功能,同时还具备有文化性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功能。城市环境色彩的文化性的重要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作用:1、色彩往往比造型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2、色彩容易形成鲜明的地方特征3、色彩又具备象征性的意义人们开始认识到色彩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当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城市环境色彩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中毫无节制的大量使用色彩以宣扬自我个性,会造成城市环境色彩的视觉和文化污染。现行的城市环境色彩规划往往尽可能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包括色卡、色谱等),并制订相关色卡、技术参数等规范性保障措施,希望用此来控制色彩。但是,由于城市环境色彩受到城市空间尺度、观察视点、视角、空气透明度、折射、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科学理性的做法有时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同时,城市环境色彩由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色彩综合构成,有层次、有主次之别。如果都用相同手法来构筑色彩体系,那么必将会造成色彩混乱。

色彩的应用应该在充分考虑到所处主体环境色彩的特征,并与之协调的前提下,突出小区域环境的个性。强调有序复杂性,并非指单一、统一和单调,而是在相对统一整体的色调背景下,赋予色彩新的内涵,探讨新的色彩表现手段。如光效艺术与媒体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色彩表现方式,可控性、非固定的、变幻的光色体现了现代都市环境色彩的新感受。

2008年初,为了配合北京奥运会的城市环境改造,笔者承担了由北京“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委托的前三门大街环境改造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公共服务设施色彩规划时,本着尊重和烘托城市整体环境色彩为前提的规划理念,在统一环境色彩基调中,分类设施主题色和点缀色来突出公共服务设施可识别性。

前三门大街整体环境色彩现状

北京市前三门大街属于内二环路的南段,横跨东城、西城、宣武和崇文四个核心城市区域。东至东便门,西至西便门,是一条平行于长安街的、东西方向的城市主干道,联系着西便门、宣武门、前门、崇文门和东便门几个重要的城市交通节点。沿街两侧涉及到各个历史阶段建造的各种形式建筑物,以及商业、居住、行政、交通、军事、公共事业等多种城市功能业态。其主要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街道功能形态复杂;车流量大,人流量大;重要城市交通节点多:城市环境色彩复杂,已经改变了原有城市的灰色调主体,开始偏向灰蓝等冷色系。前三门大街环境色彩汇总

与此相对的主要设置和色彩的问题很多:沿街公共服务设施挤占便道、附带广告多、缺乏统一标识;相同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年代、款式类型多样、可识别性差:造型色彩混乱、缺乏美感和设计感。如图2所示,街道公共服务设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废物箱,从灰黑色搭配、蓝黄色搭配、黄绿色搭配,到金属、木制、塑料等,各行政所辖区域内废物箱的推广形式、材料、色彩各不相同。在同一条大街上,同一种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着这么多形式和色彩,给整个城市环境带来了视觉上的混乱,也造成使用者的识别上困难。同时,有些设施配色过分艳丽,喧宾夺主,破坏了城市环境色彩体系的和谐。因此,有必要对街道公共服务设施的色彩体系加以规范,明确与城市整体环境色彩之间的关系,建立自身与环境相协调的个性化色彩体系。

环境色与设施色的色彩构成

街道公共服务设施是街道附属物,是街道空间环境中的一份子。因此,公共服务设施色彩体系规划与设计必须尊重环境色彩,既要融于环境之中又要凸现设施自身的存在。针对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环境色与设施色的色彩构成关系比较分析,并与国外一些相对成熟的案例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和解决方式。

色彩构成元素,比较环境色彩与公共服务色彩之间的关系。这种环境色与设施色之间的比较,当然存在着所选取场景范围所带来的一定的偏差,但是可以分析和判断公共服务设施与环境色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可识别的难易程度。

同时,比较国外一些实际感觉较好的案例,可以发现公共服务设施的色彩与周边环境色彩相协调,设施的主色彩基本是环境同类色,而在局部用相对鲜艳的点缀色加以提示,以突出公共服务设施的物体性质和空间位置。并通过分析点缀色所占用的物体投影面积可以发现,点缀色所占比例不超过整个物体面积的10%。由此,可以推断倘若点缀色所占的投影面积比重过大,那么就会演化为物体主色调,从而改变物体的色彩属性。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并作为色彩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1、环境色彩由规划对象物体本色和所处环境色综合构成:

2、构成物体色彩的比例关系决定物体的最终色彩特征;

3、规划对象物体的主色调与环境色相协调,同时应通过点缀色来提醒设施分类特征和突出设施位置;

4、点缀色使用量应控制在整个物体的投影面积的10%左右。

主色调与分类点缀色的选择

古都北京自古以来逐渐形成了以灰色主基调、配以红、黄色构成整体城市色彩格局。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玻璃、金属外装材料等现代外墙材料,加之为了烘托建筑本身个性或者商业目的大量使用广告、灯箱等,使得整个城市色彩逐渐变亮变艳。同时,街道公其服务设施属于街道附属物,既要便于识别和使用,又不能过于显眼。因此,除了考虑造型外,还需对设施进行分类,通过点缀色加以区分。

根据北京市原有城市环境风貌,拆除有碍城市环境色彩的广告等,恢复城市固有的环境色彩。街道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色调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总体色彩基调和奥运会所规定的主体色彩,确定灰色主基调,配以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的色系为分类点缀色,突出设施的存在和色彩特征。借鉴传统对色彩的认识,我们把黄色具有警示的作用,定位为交通、安全类设施(包括步行者导向牌、便道桩、路名牌、人行道护栏),蓝色定位为信息、服务类设施(包括信息亭、电话亭、报刊亭),绿色定位为卫生、休憩类设施(包括废物箱、活动厕所、座椅)。

即便是相同的色彩体系和搭配方法,但是公共服务设施色彩体系设计还必须针对具体的设施造型确定色彩设计方式,以及点缀色的位置和比例关系。步行者导向牌的色彩设计,在不改变原有推荐设施造型的基础上,其主色基调沿用了灰色与周边环境背景色相协调,而将标识符号“i”的色彩设计为显眼的黄色,起到点缀和提示存在的作用。同时,内置LED光源,兼顾晚上的视觉效果。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过分追求自身色彩的标新立异往往会造成整个城市色彩环境的混乱,反而很难突出自身的存在。环境色彩的使用,首先必须强调整体环境的统一,即应该建立在统一的前提下的有序多样化的色彩体系,才能达到整体色彩环境的融合。

丁圆简介:

工学(建筑)博士,日本国立三重大学博士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教研室主任,从事景观设计的新学科创设和教学、研究工作。中国流行色协会建筑与环境色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日本建筑学会会员,主编《景观设计概论》,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物体设施
公共服务
民生设施非“摆设”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