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灾难性报道看中西方报纸写作的差异

2009-08-07刘素军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闻学

摘要:由于历史不同,文化环境不同,审美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更主要的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新闻观不同,中西方新闻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二者采写角度不同,做一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新闻学 中西方报纸 采写差异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93-01

21世纪正在冲破旧有的时空局限,把全球一体化的历史大趋势演进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现实。作为这一划时代进程的显著标志,传播国际化不可估量的起着推进的作用。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资讯传播,涵盖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革,都将突破地域的限制,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检验和评价。这或许正是近几年业内人士热衷比较中西新闻事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比较,才能显出差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就中西方新闻的写作做一比较,以看出二者的差异。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中西新闻的写作差异,我们拿中西记者对灾害性报道作一比较,就一目了然。

洪水、地震、火山喷发、旱灾、火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常常袭击人们,其危害之严重,范围之广泛,足以使之成为人人关注的大新闻;同样,人为的灾害,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海难、空难、桥塌、楼倒等新闻同样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同样性质的事件,中外记者的报道内容、写作风格却有极大的不同。

报道内容上,西方记者注重仔细描摹事实,赤裸裸地表现灾难对人类的摧残,强烈而直接地表现人们的痛苦、悲剧处境、毁灭感和与死亡斗争的顽强勇气,以此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如1906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杰克·伦敦在目击新闻《旧金山完了》中写道:“旧金山完了!组织瓦解,通讯完全中断,这座20世纪的城市,一切精致的新建筑都被地震粉碎了。……所有精妙的设计与人类遮风避雨处所,都在30秒的地壳翻滚中东倒西歪。”“成千上万的人们疲于奔命,其中工人聚居区的穷人实际上已奔波了一天一夜,他们是带着大包小包离开家的,为了轻装,他们不时把拖了好远的衣物扔在大街上。”“现在,旧金山就像一个火山口,而火山口四周搭满了成千上万顶难民的帐篷,仅普莱西蒂欧一地就有2万顶。”80年后,旧金山再次发生地震,马尔科姆·麦克弗特也作了类似的描述。他悲观地写道:“地震的最糟糕结果是终于使人惨痛地认识到,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自然力量,我们所有的人是多么无助。”“高度进化、握有科技的我们是怎样的脆弱。”

而中国记者很少有毁灭感、绝望感。占据记者心灵的是“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的观念,表现的是人们在战天斗地中展现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无私精神。灾难往往成了人们无私无畏的反衬。

写作风格上,西方记者多客观叙事而少抒情性细节,更注重以事实说话,作者的恐惧、绝望和怜悯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美国主流报纸《纽约时报》的雷蒙德在1851年9月18日的创刊号社论中写道:“我们不打算好像在感情冲动下写文章,除非有事确使我们激动。但是我们尽量不要感情冲动”基于这种心理,西方记者在对采访对象的表述中,常常让人感觉不到叙述者的主观存在。采访者的主体意识、情感,似乎都融化在了被采访者的一举一动之中,而那些“一举一动”也能够扣人心弦。

而中国记者则强烈地追求叙事中的情景合一,激情奔涌。这种激情除了通过环境烘托、穿插交代、人物对话、心里独白等手法表现外,作者仍显不足,还要站出来集中直接抒情和议论,这样能加强文章的思想性、指导性,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穆青在谈到人物通讯写作时说:“这种和英雄人物思想感情上的息息相通,水乳交融,有时是掺着血和泪的。它往往产生一种无论如何都抑制不住的冲动和激情,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甚至简直是一种魔力。”

中外记者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为何有如此悬殊,除了审美观、人生观不同外,新闻观的不同是其主要原因。在西方新闻价值中,不寻常、冲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资产阶级新闻学认为,积极的、好的、正面的东西不是新闻,坏事才是新闻。英国传媒研究者卡通和罗杰说:“一个事件负面因素越多,它构成新闻的可能性就越大。”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也认为,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事故、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正因为如此,美国许多新闻写作教程书籍都辟专章探讨“灾祸性新闻”。

无产阶级新闻学与资产阶级截然相反。无产阶级新闻学认为,负面的东西可以适当讲一点,但是要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的、正面的东西才是新闻,好人好事才是新闻,成绩才是新闻。新闻要使读者受到鼓舞,不能使读者读后垂头丧气。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把影子留在身后。要多讲光明面,少讲阴暗面。家丑不可外扬。1985年2月8日,胡耀邦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报纸上,大体应当是八分讲成绩、讲光明、搞表扬,二分讲缺点、搞批评。”1989年11月28日,江泽民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说“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要满怀热情地宣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经验,让群众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要使人们读报后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1991年1月15日,李瑞环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先进新闻集体表彰大会会议开幕式上说:“中央殷切期望新闻战线的全体同志,坚定地贯彻新闻工作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樊炳武.新闻理论[M].远方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刘素军(1971-),文学硕士,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写作学、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新闻学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融媒体”时代新闻学专业教学探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伦理内核问题的若干探讨
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新闻伦理与合力导向新闻学的关联性研究
高校新闻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以位于黑龙江省内的四所高校为例
对新闻学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