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高唐方言中的词缀研究

2009-08-04刘玉梅

现代语文 2009年6期
关键词:词缀后缀

摘 要:在高唐方言中有丰富的词缀、可以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这些词缀在高唐方言中的用法和在普通话中的用法有同有异。本文主要介绍这些词缀在高唐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关键词:高唐方言 词缀 前缀 后缀 中缀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北部,东经116°00´--116°30´,北纬36°37´--37°02´30"之间。高唐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区。

一、高唐方言中的词缀

(一)前缀

1.普通前缀

普通话中常见的前缀“初、第、老、小”等也存在于高唐方言中,其用法和普通话中的用法有同有异。

(1)相同之处

初:初一 初二

第:第一 第二

小:小三 小四

老:老张 老大

(2)不同之处

a.“大”在高唐方言中可以放在表示时间的名词性词根前,表示意思的加强,一般指在某个时间做某些事情不合适。例如:大年下,大十五,大节下。

“大”可以构成另外一类时间名词,用来表示时间更远。如:大前天,大前年,大后天。

“大”可以放在称谓名词前构成具有另外意义的称谓词。如:大师傅。

“大”可以用在表示物体的名词前,在方言中表示特殊物体。如:大油,大料。

b.“老”在高唐方言中可以用在名词性或形容词性词根的前面,表示某一事物或者某一类人的特征,用“老”作前缀的词一般具有贬义色彩。

“老”用在形容词性词根前,如:老倔,老缺,老粗。

“老”用在名词性词根前,如:老鸹,老汤,老鸹枕头。

c.“小”在高唐方言中,可以放在称谓名词前组成另外一个称谓词。如:小工子。

2.特殊前缀

(1)“二”在高唐方言中多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根前,用“二”作词缀的词多含有贬义色彩。用在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根之前一般可以重叠为AABB式。

“二”用在名词性词根前面,如:二流子,二衣①子(两性人),二把刀。

“二”用在动词性词根前面,如:二思,二乎,二怔。

“二”用在形容词性词根前面,如:二憨,二拼。

(2)“圪”在高唐方言中多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象声词词根前面。“圪”用在动词性和象声词词根之前构成的词可以重叠为ABAB式,用在形容词性词根前面可以重叠为AABB式,意思比单独使用时语义强。

“圪”用在名词性词根的之前,多用来表示较小东西,如:圪蚤,圪针,圪脑。

“圪”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前,如:圪影。

“圪”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前,如:圪肢,圪嗒。

“圪”用在象声词词根之前,如:圪吱,圪嘣,圪蹬。

(3)“家”在高唐方言中当前缀使用时一般放在方位名词的前面,构成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方位词,用来明确物体存在或事物发生的处所位置。相当于普通话里方位词加上“面”构成的合成方位词。如:家东,家西,家南,家北。

(二)后缀

1.普通后缀

普通话中的后缀“儿、头、子”存在于高唐方言中,其用法和普通话相比有同有异。

(1)相同之处,如:

儿:花儿 草儿

头:木头 看头

子:剪子 刀子 锤子

(2)不同之处

在高唐方言中“头”可以用在形容词性、动词性词根之后,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

“头”用在形容词性的词根之后一般表示某一类人,多有贬义色彩。如:夹咯啦头,刺儿头,憷头。

“头”可以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表示一种抽象意义。如:活头,念头,玩头。

2.特殊后缀

(1)“巴”在高唐方言中可以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根之后。“巴”用在名词性词根之后,一般用来指具有某种生理缺陷的人。如:哑巴,嗑巴,瘸巴。

“巴”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表示动作的随意性,一般可以重叠为ABAB式,重叠后常用于语气较弱的祈使句中。如:切巴切巴,砸巴砸巴,剁巴剁巴。

“巴”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种特征,要比单音节词语义强。如:俊巴,挤巴,力巴。

(2)“包”在高唐方言中一般用在形容词性的词根之后表示人具有的某种性格特征,一般具有贬义色彩。如:松包,瞎包,苕包。

(3)“打”在高唐方言中一般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表示动作的随意性或反复性,一般都可以重叠为ABAB式。也可以用在形容词性的词根之后,一般表示有某种生理缺陷的人。很少用在名词性词根之后。

“打”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如:敲打,呲打,撒打。

“打”用在形容性词根之后,如:踮打。

“打”用在名词性词根之后,如:呱打。

(4)“道”在高唐方言中多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表示人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如:神道,么道,苕道。

(5)“乎”在高唐方言中一般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表示事物某一性质或状态的程度,在语义上比单音节形容词略显得轻一些,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的很少。

“乎”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如:近乎,邪乎,扇乎(多指物体不牢固不结实)。

“乎”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如:揽乎,占乎,凑乎。

(6)“价”在高唐方言中多用在副词性词根之后,表示事物本身的一种状态或对事物的一种态度。如:没价(还没有),别价(别那样),不好价(不好)。

(7)“家”在普通话中一般是用作后缀,在高唐方言中除和普通话的用法相同外,还可以附着在表人名的词根之后,起强调身份的作用。一般在一定的语境中出现。如:闺女家,小子家,男人家。

(8)“可”在高唐方言中可以用在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根之后。

“可”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强调或提醒作用。如:明可,头年可,过年可。

“可”用在形容性词根之后,多表示事物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达到的性质或状态。如:热了可,红了可。

“可”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构成一个表示时间的名词。如:走可,来可,玩可。

(9)“拉”在高唐方言中可以用在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根之后,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表示动作的随意或反复,一般可以重叠为ABAB式。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表示事物或事情的一种状态。

用在名词性词根之后,如:疤拉,圪拉(落)。

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如:扑拉,划拉,白拉。

用在形容性词根之后,如:侉拉,皮拉,秕拉。

(10)“棱”(楞):在高唐方言中可以用于动词性、形容词性或副词性词根的后面。

“棱”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如:扑棱,支棱,摆棱。

“棱”用在形容性词根之后,如:侧棱,合棱,皮棱。

“棱”用在副词性词根之后,如:不棱。

(11)“么”在高唐方言中可以放在动词性词根或形容性词根之后,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一般可以重复为ABAB式,用在形容词词根后一般可以重叠为AABB式。

“么”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如:穴么,估么,约么。

“么”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如:迂么。

(12)“实”在高唐方言在中多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表示物体的某种性质或状态,比单音节形容词所表示的意义要强烈,如:壮实,敦实,瓷实。

(13)“歪”在高唐方言中多用在形容词性、动词性词根之后,一般都可以重叠为AABB式。

“歪”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如:腻腻歪歪,吱吱歪歪。

“歪”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如:蹬蹬歪歪,侧侧歪歪。

(14)“悠”在高唐方言中可以放在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根之后,一般放在动词性词根之后,表示动作的随意性或漫不经心。放在动词性词根之后一般都可以重复为ABAB式,放在形容词词根之后一般可以重叠为AABB式。

“悠”放在动词性词根之后,如:逛悠逛悠,晃悠晃悠,转悠转悠。

“悠”放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如:蔫蔫悠悠,么么悠悠。

(15)“着”在高唐方言中多用在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根之后,多指人的一种不好遭遇。

“着”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如:热着,冻着,凉着。

“着”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如:吓着,呛着,撑着。

(三)多音节后缀

1.“而呱唧”或“不啦唧”,这两个后缀多用于形容词词根之后表示人或物的某种特征,带此后缀的词大都具有表示轻贱或厌恶的色彩,两个后缀的意思基本相同。如:呆而呱唧/呆不啦唧,傻而呱唧/傻不啦唧,楞而呱唧/楞不啦唧。

2.“得慌”或“死了”一般用在动词性词根和形容词性词根之后,组成表示感知和心理活动的词,一般用来表示不愉快的心情。但是“死了”的程度要比“得慌”更厉害。

用在形容词性词根之后,如:气得慌/气死了,疼得慌/疼死了,累得慌/累死了。

用在动词性词根之后,如:晒得慌/晒死了,冻得慌/冻死了,热得慌/热死了。

(四)中缀

拉:胳拉拜 摸拉鱼子(木鱼) 蚂拉关(蜻蜓)

二、结语

本文通过对山东高唐方言词缀的分析研究,更好地呈现了方言中不同词缀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对高唐方言词缀的研究展现了高唐方言的独特特点,希望有助于探求汉语方言发展的历史规律,对方言现状的比较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注 释:

①带着重号的字是依照方言发音选取的同音字,下同。

参考文献:

[1]曹延杰.宁津方言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2]刘欣宇.唐山话词缀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2.

[4]钱曾怡.济南方言词缀研究[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3).

(刘玉梅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 221009)

猜你喜欢

词缀后缀
Module 1 Basketball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隰县方言词缀“圪”浅析
论汉语人称后缀“子”的色彩意义
倍增法之后缀数组解决重复子串的问题
大学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及教学启示
两种方法实现非常规文本替换
从型号后缀认识CPU性能
走进构词法专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