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招激活诗歌教学课堂

2009-08-01王琥田

甘肃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朗诵理解诗歌

王琥田

〔关键词〕 诗歌;“漫聊”;朗诵;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A)—0044—01

在中学诗歌教学中,大多数教者还使用着陈旧而呆板的教学方法,这一方面使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热情降低,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诗歌教学质量的下降。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促进中学诗歌教学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使用新方法。笔者将这些新方法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漫聊”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教师可采用“漫聊”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以讲故事、谈轶事、说典故为主,利用丰富、新颖、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诗歌的博大精深和生动有趣。

比如在讲解韩愈的诗《自咏》时,笔者是这样介绍作者的:“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著名诗人。相传他的侄子韩湘子是八仙之一,曾一再劝说韩愈放弃仕途,苦心修行以期长生不老,还给他算了一卦说韩愈将来要背井离乡,在蓝关被大雪困住。卦上就是这两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后来韩愈果然‘言上书谏主,朝奏而夕贬,去京有八千之里,抵达蓝关时大雪纷飞,雪没马蹄,让他无法前进。韩愈感慨万端,始信韩湘子之言。”笔者讲了这些传说后,又讲了韩湘子成仙的经过,学生兴趣大增,几分钟就背会了这首诗,而且在课外还搜集了不少有关韩愈及其诗歌方面的材料。这时,学生已经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的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探求更多、更广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教师一人主宰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不再被束缚,在平等、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一改原来那种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成了知识的探索者。

二、配乐朗诵法

诗歌是作者感情的结晶,这种感情通过诵读最能被充分地表达出来。如果再给诵读配上优美的音乐,表达效果就更加理想了。

学习《再别康桥》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让学生自己找一段音乐,配乐朗读。上课时,笔者介绍了才华横溢的作者后,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轻柔的音乐和深情的朗诵交相辉映,把大家带进那种宁静、恬淡、飘逸的意境里。听完后,学生再静心默读,对诗歌的理解就深刻多了。最后教师抽查学生的配乐朗读作业,有的学生选的音乐与诗的配合恰到好处,有的一般,个别的不相配。教师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措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通过配乐朗读,在美的享受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再进一步理解这些诗歌时,诗里的音乐在学生们的心中鸣响,学生就不会觉得诗歌枯燥而乏味了。

三、正面引导法

学生对同一首诗歌有着不同的理解,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面的引导。

教师首先须肯定学生爱思考的精神,即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片面的、低层次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就批评和训斥。因为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就会受到限制。“诗歌是对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不同,就产生了对诗歌的不同理解。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对一首诗歌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理解。

但是,在肯定学生积极主动态度的同时,教师不能丧失其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发展。人们对于诗歌的理解毕竟有一致的地方,比如生活常识仍有其确定的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仍有其主流的取向等。就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历少、知识储备不健全、情感体验不深入,导致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有偏颇之处,所以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纠正错误观点,肯定合理观点,使诗歌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朗诵理解诗歌
诗歌岛·八面来风
幼儿园大班散文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