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

2009-07-31

北方经济 2009年13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大学生

王 江

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历年之最,加之历年累积,2009年加入就业大军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10万人。而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意义

(一)有利于劳动权的实现

劳动就业权是每个人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突出,所以,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和解决好大学生劳动就业权的实现问题。第一。就业权的实现是大学生生存的重要前提。劳动是谋生的手段。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赋予公民以充分的劳动就业权是人类生存基础的具体体现。如果劳动就业权被剥夺。那么人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支点,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劳动者通过参加社会劳动。获取劳动报酬。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需要,劳动成为谋生的必要手段。因此,只有顺利实现大学生的劳动就业权,才能使他们的基本生存得到保障。第二。劳动就业权是大学生的一项生存权。劳动不仅是人类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就业权也是人权的重要内容,而且世界各国的宪法也规定每个公民不仅有参加劳动、拥有一份工作的权利,而且有通过劳动获得生活资料、生存下去的权利。因此,大学生的就业权问题,是人权的重要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重视人权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劳动就业权的实现问题。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不仅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崭新的理念和时代背景。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三方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而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离不开用人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学生就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稳定压倒一切。国家没有稳定,就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容易引发群体事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人民就会对高等教育丧失信心,进而影响高校的招生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就难以真正落实。

(三)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劳动的过程。也是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的过程,可以说劳动权与发展权紧密联系。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权与劳动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权利主体的扩大、权利内涵的深化和权利外延的伸张。发展权使劳动权由片面性转向综合性、整体性,从而促进宪法对劳动就业权的规范和保障效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强化。发展权的推动要靠劳动就业权来实现。劳动使人获得了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发展权则要求人们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发展自己的价值。劳动就业权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并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劳动权还通过规定公民的获得报酬权、休息权等而使劳动者的个人能力得到发展,并实现个人价值。从民主宪政来看,劳动就业权可以促进人类民主宪政的不断进步。尽管民主宪政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目标在于建立有限政府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宪政精神的实现又需要具备包括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律理念等在内的环境,因此,通过劳动就业权的赋予使人类的民主宪政不断发展。可见,以社会发展和人的价值为纽带,劳动就业权与民主宪政价值融为一体,劳动就业权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所以,大学生劳动就业权的平等实现,有利于不断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

近几年,随着我国招生持续规模增长,毕业生人数也持续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比2001年增长35%:2003年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39%;2004年高校毕业生280万。比2003年增加68万,增幅32%;2005年高校毕业生340万,比2004年增加60万,增幅21.4%;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430万,比2005年增加90万,增幅26.5%;2007年高校毕业生为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增幅19.9%。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532万,比2007年增加37万:据全国人才交流中心公布的信息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1万,又创历史新高。

(二)劳动力供大于求严重

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较大,这就给就业权的实现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2007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10,5%,2007年将回落至10%左右。同时指出,2007年,中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的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500万个以上。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一方面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610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00万人,合计有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从动态看,世界经济危机已通过出口减少对我国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年前透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从这种趋势看,我国城镇的新增劳动力在逐年增加,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市场容量不足。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80%在其中就业,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提供的就业岗位自然就少,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社会需求发生变化

近年来,各个用人单位一方面要求高学历,另一方面对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非常看重,给本科生留下的就业岗位少,导致大学生就业权难以平等实现。现在的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有特长的学生,同时对学生实力、学生专业状况也提出严格的要求。因而在就业权实现过程中,复合型人才的毕业生前景广阔。

(四)大学生就业理念滞后

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滞后,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学生要想使自己的就业权平等实现,必须彻底改变就业的传统观念,以普通的心态实现就业。在普通的

工作中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就业形势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人事制度的改革,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设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产业高级化趋势加速,传统产业逐渐被新型产业代替。就业岗位在不断地变,就业者不能不变。所以,大学生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就业观念,认识到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五)“有业不就”是就业难的突出表现

很多人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外企,大学生几乎不考虑到基层、中小企业、广大农村等非常需要人才的地方。我们不否认当前就业总量缩减,但改变就业观,理性分析就业难究竟难在哪,对我们成功应对至关重要。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引导大学生在危机面前,注重调适自己的就业心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作为个体,必然要付出代价,我们要尽量缓冲,能做多少先做多少。等经济复苏后再充分就业。同时,骑驴找马,是一个很好的就业理念。有些就业岗位不一定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提供不了大学生理想中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岗位,这个时候。先找一份现实的工作,抓住今天。发展自己,待今后有机会或者机会成熟时。再到城市去实现自己理想中的就业岗位。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立法

尽快制订和完善防止就业歧视的立法,进一步明确平等就业原则。明确就业歧视的范围,明确损害赔偿的具体内容。目前,我国对就业歧视立法存在严重缺陷,尽管劳动法对就业平等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因无适当的配套制度与之共存,共同发挥作用,客观上确实难以执行。而有关就业歧视导致的诉讼案件或纷争与日俱增。积弊已久的就业歧视不但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阻力,与我国经济全球化不协调。从立法上铲除就业歧视,已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以此保证大学生就业权的平等实现。的确。从2008年底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陆续出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2009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而2008年11月政府公布的总额超过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刺激方案,更为促进就业打下强心针。

(二)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岗位17个: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岗位85个。但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仅占全国就业人数的27.7%,实践表明,第三产业越发达,就业岗位就越多,反之,就业岗位就少,就没有发达的经济。我国的第三产业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此增加就业岗位,使就业人员就业权得以平等实现,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2009年国内人才市场将进一步升温,我国目前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加大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拉动内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可以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进一步扩大和实现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的发展,需要择业人员的思路更加灵活,尤其是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要及时转变。灵活就业方式,既有利于企业优化人才结构、规避用人风险,也有利于择业人员积累实践经验、增加职业技能和知识才干,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与发展。同时要完善灵活就业的配套措施,特别是要完善劳动就业的保障法律制度,加强就业指导,促进灵活就业发展,使灵活就业更加灵活,以此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权。在目前就业大学生中,多数人认为只有到机关或国有企业才算正式就业,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合同才属于真正就业,要求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岗位和一份固定的收入。本文认为,大学生对就业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薪酬、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的期望。在现实就业压力下。毕业生对就业概念的理解应当更加宽容,只要有就业岗位和劳动收入就可以选择就业。为了确保大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劳动就业,必须结合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扩大和实现灵活就业。一是选择到基层去就业。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城市里的社区实现就业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这里蕴藏着非常多的就业商机。二是选择到西部去就业。我国目前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到西部去就业,可以顺利实现就业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到非公有制企业去就业。非公有制企业雇佣的应届大学生人数多,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实现就业会比较顺利。四是可以选择自主创业,达到实现就业的目标。创业既可以实现自己就业,还可以带动其他人实现就业,我国对此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大学生毕业生也要学会抓住机遇,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四)进一步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特点在于人员素质较高,市场范围更大,大学生毕业时较容易在本国甚至国际间流动。这样一种情况,使得建立比较完善的大学生供求信息网络,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比较原始和低效的方式获得信息,与需求方见面,信息渠道比较窄,成交率比较低。所以。一是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要安排专门的专业教师对他们的就业和择业进行指导,教育学生改变过去那种不能与时俱进的落后就业观念。二是采取有效方式和多种手段,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各地各种用人的信息,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顺利实现就业。三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就业与择业。现实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可以先就业再择业,以此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大学生之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