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材走向学生

2009-07-31李跃福

关键词:母亲教材资源

李跃福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理解以及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数学。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谓高屋建瓴。”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领会课改精神,正确认识教材

对教材,特别要注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思想。比如“月历”作为一个素材,为什么数学课用“月历”来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月历中“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1”“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7”等规律吗?如果这样理解教材,那么课堂教学就可能从根本上偏离了目标。事实上,用“月历”创设情境,其意图是因为它来自于生活,学生十分熟悉却从来没有用数学的眼光去研究过它,“月历”进课堂可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月历”中数字的一些规律,这样创设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通过探索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系列有序排列的数字常常具有很多规律,从而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字(如身份证中的编号等)产生探索其规律的兴趣。

二、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才能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呢?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必须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1、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

针对具体的数学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资源,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如设计路线问题:为改善市民吃水质量,某市政府决定从新建的A水厂向B,C供水站供水。已知A,B,C之间的距离相等。为了节约成本降低造价,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铺设的输水管道最短。在图中(见图1)画出你所设计的方案的线路图。

教师以改善市民吃水的质量为背景,以铺设输水管道的设想为线索,为使造价最低,使三点之间连线的总长度为最短,引发学生设计出方案。这就是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打开学生的社会视野,让学生从课堂中的教材走向社会,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

2、以教材为线索加强各科联系

以教材为线索,使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如学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可设问:同学们,你们检查过视力吗?检查视力时,医生经常让被查人通过对面的镜子,观察自己上方的一张视力表,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生答:我们在物理中学到,实际上人从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虚像。

教师用医院检查视力这一生活问题为学生学习的背景,使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本学科的内容。而且把物理学课的内容与数学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使物理学平面镜成像的内容成为数学学习的知识背景,体现了教师的学科综合意识。教师又以“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来引发学生探究这一现象中蕴涵的数学原理,实现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是把课程的结构与课程的内容整合起来,对数学教材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激活各学科的联系。

3、以教材为载体传递情感体验

在“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中,教师说:“给大家讲一件事情,一位母亲非常高兴地对我说,她家衣柜上的圆形玻璃镜不小心被碰碎了,这位同学仅仅找到一块带有边缘的碎片到玻璃店就配了一块合适的镜子。听到这件事我和这位母亲一样高兴,大家一定也为这位母亲高兴,为这位同学高兴。高兴之余,大家考虑一下,如果要是你,你能够做到吗?这个同学是用什么方法完成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数学知识,更是一种世界观形成的过程。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母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一名让母亲骄傲的好孩子的欲望。教师用“听到这件事我和这位母亲一样高兴”来引导学生判断什么样的行为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又以“大家一定也为这位母亲高兴,为这位同学高兴。高兴之余,大家考虑一下,如果要是你,你能够做到吗?这个同学是用什么方法完成的?”教师此时在黑板上画出碎片的图形,并引发学生把感受变成一种动力,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去体会这种感受。在师生的探讨、交流中,学生找出了这位学生复制镜子的办法和这里面用到的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圆的定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仅获得了三点确定一个圆的定理的知识,而且让学生体验了怎样做才能是一名让母亲骄傲、让同学尊敬的好学生的感受。正像教师所说:“假如我们遇到此类问题,也会做得很棒,也会让我们的母亲感到自豪。”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材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就是课程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三点确定一个圆。同时学生对母亲爱的感受,对受到别人的尊重的体验,是教材中没有的,这种感受就是课程的生成。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学资源的利用、老师的引导,使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这是课程在教学中开发和生成的过程,这样不但激活了知识,也激活了学生的情感。

4、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

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除了搜集加工课程资源,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象,就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更有利于教材的创造与开发。

如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由于寒潮来袭,每天气温下降2摄氏度,已经预报明天的气温为零下2摄氏度,你能预测后天的气温是几摄氏度吗?3天后呢?4天后呢?如果气温继续下降,天数继续增加呢?

有些学生想到用减法,有些学生想到用乘法。用到乘法的学生想:加数越来越多,书写与运算也就越来越麻烦,这使他们想起小学时学的“相同加数相加”有简便运算。所以就将那个相同加数作被乘数,相加的个数作乘数,计算得到了结果。从学生的思考过程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在交流中学生的不同认识是教案中、教材中没有的,这些不同的认识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产生的。这是教师与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到课堂,通过交流实现课程的开发和创造。

教师不应该把教材看做是金科玉律,而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教学资源。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必须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从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扩展,使自己成为“利用”教材的智者。

猜你喜欢

母亲教材资源
教材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