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

2009-07-30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一节课教材内容新课程

张 强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给基础教育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惑。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作为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师,我们必须作出深刻思考。

目前,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时间少;二是知识点难把握,讲少了学生“啥也不知道”,讲多了学生“啥也不会”。我们使用的是鲁教版化学教材,按教材内容展开教学程序,结果收到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类书刊也都众说纷纭,但如何在课堂上去实施,结合每一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为此,笔者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简单地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深入理解课改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高考考纲这一范围内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学生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学生很难有所创新,很难有能力的体现。而新课程中注入了新的教学思想,使得教师的教学角色发生了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主要看教师怎么样教,而新课程中更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还要看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要求教师建立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课程资源的扩大。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以及实践活动(实验)中;三是学习方式的变化。由原来的学生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合作;四是旧教材重知识轻能力只看分数,而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

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实验的教学。同时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这也是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抓住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在实验中学生往往会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并且有蓝色絮状沉淀出现,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向学生提问:气体是什么物质?蓝色絮状沉淀又是什么?它们怎样产生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各抒己见、大胆推测,最终寻找到结论。经过这样多次训练,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来完成实验。对于实验的设计本身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只有大胆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自行探究,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创新。其三,通过对性质实验的改进和对照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做到了学以致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学科,这样就必须把宏观和微观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设推理能力。例如:根据钠原子的结构去推测钠单质的性质。

四、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少,确实有许多内容须要完善。例如:鲁教版《化学》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习题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学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工夫让学生掌握它。因此,我们在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改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和拓宽知识的计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初中以及高中的各种版本),综合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五、在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看起来有点早,其实是我们调整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以及准备好问题,但在教学中反应出学生一问三不知,这说明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得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重新调整教学程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新的信息,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应端正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一节课教材内容新课程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