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叠字的妙用

2009-07-30李燕萍

甘肃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叠字妙用诗经

李燕萍

关键词《诗经》;叠字;妙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B)—0023—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叠字非常广泛,寻找其根源,无疑应该溯源于《诗经》。深入了解《诗经》中的叠字,掌握其特点,对学生研读古诗词或进行诗词创作,极有意义。

首先,叠字的巧妙运用,使自然景物的描写更生动、更形象。《诗经》中的叠字多用来状物拟声,如“关关”、“喈喈”、“嘤嘤”、“薨薨”,写虫叫;“蓁蓁”、“菁菁”,写树叶茂盛之貌;“浓浓”、“湛湛”,写露水甚多之状。诗中用叠字来描绘自然景色,为诗歌的画面增添色彩,又通过摹拟声,音,使诗歌景中有声,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在诗歌中,景与情密不可分,而叠字的巧妙运用,使诗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如《秦风一蒹葭》一文开头即用了叠字“苍苍”,形象地描绘出霜雾重重的秋晨景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表达出主人公怅惘、迷离、恍惚的心绪。全诗共三章,分别用“苍苍”、“凄凄”、“采采”三对叠字,把各章情节的序幕拉开,感情步步加深。可见,运用叠字,对诗歌情节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叠字的巧妙运用,能使诗歌音节分明,韵律和谐,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如《周南·桃天》一文中第一章:“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室家。”“华”和“家”,押韵。很明显,诗中把“灼灼”放在前面而不放在后面,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华”(花)的火红的盛貌,另一方面是为了使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第三章中:“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与归,宜其家人。”如果按照第一章的句式,第二句应为“蓁蓁其叶”。但因“叶”和“人”不押韵,而“蓁”和“人”押韵,所以诗中便将“蓁蓁”放后面。由此可见,根据需要,或安排叠字在前,或安排叠字在后,也是《诗经》叠字使用的特点之一。叠字和联绵字的交替使用,使音调更加和谐,节拍更为分明。由于《诗经》叠字的影响,后来的诗词家有的直接采用《诗经》中的叠字;有的创造新的叠字,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叠字名句。东晋陶渊明有不少叠字名句历来为人称诵,如“暖暖远人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诗其一》)“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又如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既沿用《诗经》中的叠字“萧萧”摹拟马叫声,又使用了叠字“辚辚”摹拟车行声,还用叠字“啾啾”摹拟想象中的鬼的呜咽声。再如“悠悠”这对在《诗经》中用得最多的叠字,也被不少的名家所引用。《诗经》中的“悠然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用“悠悠”形容苍天的深远;唐代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用“悠悠”形容天地相隔之遥远;崔颢的“白云干载空悠悠”(《黄鹤楼》),用“悠悠”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韩愈的“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送湖南李正字归》),用“悠悠”来形容道路之远;白居易的“思悠悠,恨悠悠”(《长相思》)连用两对“悠悠”来形容思情恨意无穷无尽,更是收到了惟妙惟肖的效果。运用叠字“悠悠”最多的名家数宋代大词人辛弃疾,他的词作所用“悠悠”竟有十四处之多。如“袅袅东风,悠悠倒影”(《沁园春弄溪赋》);“将扰扰,付悠悠”(《鹧鸪天·登一丘一壑偶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那脍炙人口的名词《声声慢》一开头便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这七对之中,有三对叠字(凄凄、惨惨、戚戚)源于《诗经》。李清照在一首词里连续使用七对叠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词家叠字之法”,常被人们奉为运用叠字的典范。

猜你喜欢

叠字妙用诗经
余数的妙用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奇特的叠字联
即兴写作的妙用
叠字话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