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克服惰性

2009-07-30李齐荣

当代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惰性教师应教材

李齐荣

现在的学生在生活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许多家长认为其他事不要孩子去做,也不要孩子去想,不要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只要他们一心去学习。殊不知,这样的学生不会学习,到初中后,数学成绩不升反降。许多家长经常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后,就找家教辅导。殊不知,家长在认真琢磨题目时,孩子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最终的答案。殊不知,上课时孩子也在想着家中有家教,不听讲也没关系。这一切均助长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孩子的独立性也便随之消失,更不必谈创造性了。

下面仅就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以思维的积极性克服惰性思维谈谈个人看法。

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1)热爱学生,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内唤起学习兴趣。热爱学生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治学勤奋严谨,处处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不歧视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榜样,能够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能够从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唤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自己的博爱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

(2)挖掘教材,让学生从图文并茂的学习气氛里感受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学生投入到数学中,去感受数学的意义,应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江苏科教版数学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做一做”、数学实验室、及数学活动,教者要灵活应用好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数学实验室中激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兴趣。《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活他们的兴趣与思维,让他们感悟数学,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才便于他们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启发思维,理解数学,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实践者、发现者、探索者。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服务于生活,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把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在最佳状态。

(3)把握课堂,让学生在你的魅力课堂上生成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强化和巩固已经形成的兴趣,并使之趋于稳定。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语要用风趣、幽默、精彩的语言来描述所教问题。要让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情境创设,要进行恰当的质疑问难,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教学过程中还应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把学生导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遇,再把握火候激发思考,给予提示,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恰当运用直观、形象的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想、性格和他们独立的要求,教师应顺应学生独立的心理及发展趋势,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即“授之以渔”。教法多样,启迪兴趣。精心设疑,启发兴趣。语言艺术,引起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去尝试、实践、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应启迪学生克服惰性,增强信心,敢于向困难挑战,即使再次受阻,也要重新振作,把握思维,寻求通途。

猜你喜欢

惰性教师应教材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教材精读
惰性知识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惰性,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
惰性与执行力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