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鹧鸪意象分论

2009-07-30张传刚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鹧鸪意象

张传刚

摘要:宋诗中的“鹧鸪”所指有两个方面:一为动物学上的鹧鸪,诗作主要是取鹧鸪的形(斑)、声(啼)、态(飞)入诗,构成了鹧鸪斑、鹧鸪啼、鹧鸪飞三个意象,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乐曲的代称,为抒发相思别恨或歌唱男女爱情的流行乐曲。

关键词:鹧鸪意象乐曲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栖息于山林之中,形似雌雉,胸前有白色斑点,背间有紫色和红色羽毛。《山海经·北山经》有记载:“东百八十里,日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習鸟,食之不灞。”这里的“鸪習鸟”即鹧鸪。《文选·左思《吴都赋>》:“鹧鸪南翥而中留,孔雀纬羽以翱翔。”刘逵注:“鹧鸪,如鸡,黑色,其鸣自呼。或言此鸟常南飞不止。豫章已南诸郡处处有之。”《太平广记》卷461有“鹧鸪”条目,描述更为详细,现抄录如下:

飞数:鹧鸪飞数逐月,如正月,一飞而止于窠中,不复起矣。十二月十二起,最难采,南人设网取之。(出《酉阳杂俎》)

飞南向:鹧鸪似雌雉,飞但南,不向北。杨孚《交州异物志》云:“鸟像雌雉,名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出《旷志》)

吴楚鹧鸪:鹧鸪,吴楚之野悉有。岭南偏多此鸟。肉白而脆,远胜鸡雉。能解冶葛并菌毒,臆前有白圆点,背上问紫赤毛。其大如野鸡,多对啼。《南越志》云:“鹧鸪虽东西回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翥。其鸣自呼社薄州。”又《本草》云:“自呼‘钩祷格磔。”李群玉《山行闻鹧鸪》诗云:“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轿格磔声。”(出《岭南录异》)

陆佃《埤雅》卷七也有鹧鸪的详细解释:“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飞数随月,盖若正月,一飞而止,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飞则以木叶自覆其背。古笺云‘偃鼠饮河止于满腹,鹧鸪衔叶才能覆身。此之谓也。臆前有白圆点文,多对啼。志常南向,不思北徂。《南越志》所谓‘鹧鸪虽东西回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翥,亦‘马嘶北之义也。《本草》曰:‘鹧鸪形似母鸡,鸣云‘钩辅格磔。”

鹧鸪很早就进入了文学作品,成为人们笔下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唐诗人郑谷有著名的《鹧鸪》诗:“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该诗令时人击节叹赏,广为传颂,诗人因此被誉为“郑鹧鸪”,留名文学史。在唐宋词中,以鹧鸪名人词牌者就有“鹧鸪天”、“鹧鸪引”、“瑞鹧鸪”、“鹧鸪词”、“瑞鹧鹋慢”等,词作近千余首。在众多词作中也多有以鹧鸪直接人篇的,构成了诗词中的鹧鸪意象。据北京大学《全宋诗分析系统》检索,在全宋诗中古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等体都有“鹧鸪”作品,古体诗如晁说之《喜鲁直还用前韵再作》、强至《送评事十九叔人秦》等;五言律诗如邵雍《鹧鸪吟》、俞德邻《金坛郊外》等;七言律诗如周弼《送人之荆门》、柴望《西湖》等;七言绝句喻良能《松源山》、吴隹信《书山家》等。在这些涉及鹧鸪的作品中,鹧鸪所指有两个方面:一为动物学上的鹧鸪,二是乐曲的代称。前一方面以鹧鸪直接人诗。分取鹧鸪的不同方面,情况如下:

一、以鹧鹤形入诗词

鹧鸪“臆前有白圆点文”,胸前有白色圆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鹧鸪斑”,写入诗中,借以抒发个人情怀,形成“鹧鸪斑”意象。陈允平《倚楼》:“金虬熏尽鹧鸪斑,独上层楼倚画栏。满院梨花香寂寞,隔帘风雨正春寒。”“鹧鸪斑”与“画栏”色彩对比鲜明,在浓重的色彩反差中凸显寂寞之情。陆游《斋中杂题四首·其三》:“荣几砚涵鹤鸽眼,古奁香断鹧鸪斑。绝知造物殷勤意。成就衰翁到死闲。”华岳《春闺杂咏·寄书》:“一书欲写寄云鬟,更把春衫裹素蛮。欲识相思谁最切,泪痕令作鹧鸪斑。”“鹧鸪斑”一方面写实,指鹧鸪身上的斑纹,白花各色相间,色彩斑斓,为人们喜爱。其形被用于装饰人们的生活物品,如温庭筠《更漏子》:“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鹧鸪被描绘到了屏风上。另一方面是取虚,以点带面,以鹧鸪斑代鹧鸪,借鹧鸪来抒发个人情感,如华岳《春闺杂咏-寄书》:“欲识相思谁最切,泪痕令作鹧鸪斑。”鹧鸪常“对鸣”被人们赋予了相思之意。在该诗句中,诗人相思深切,不禁泪如雨下,泪落衣裳,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渍迹,与衣裳的颜色相衬而出,与鹧鸪胸前的斑类似,诗人形象地称之为“鹧鸪斑”。形意相生,构成一个完美的组合。此外诗人也有以鹧鸪整体形人诗中的,如周紫芝《次韵王兴周斋宿省舍》:“……聊持鹧鸪梳,为浇冰雪肠。……”“鹧鸪梳”,一种鹧鸪图案为装饰的碗。这也是鹧鸪进入人们生活常态的表现。

二、取鹧鸪声入诗词

鹧鸪叫声音近其名,《埤雅》说“鹧鸪自呼其名”,这一特点被诗人抓住,表现在诗作中就“自呼”代之。如晁公迦的《偶成》:“离离树影晓仍竦,寂寂禽声暖自呼。雨垤蓄糇来聚蚁,风檐坏网落悬蛛。十年空诵归田赋。万里试披舆地图。老向人间定何许,只今湖海更南隅。”王安石的《送项判官》:“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杨亿的《内当》:“芝泥初熟诏书成,红药翻阶昼景清。屋瓦生烟宫漏永,时闻幽鸟自呼名。”“自呼”表现出孤鸣无应的寂寥荒凉之态,由物及人,表达出人生的孤寂。

关于鹧鸪叫声的具体说法,《本草》记为“鹧鸪鸣云‘钩耕格磔”。《别雅》卷二则说:“钩鹧钩辅也。林和靖诗‘云木叫钩辅谓鹧鸪也。张华注禽经日:自名‘钩鸩格磔,‘行不得也哥哥。按鹧鸪即鹘鸩钩鸩之声,即鹘鹏之变也,又变而用聃,皆假借耳。”综合说来,鹧鸪的鸣叫声听起来像在说“钩辅格磔”或“行不得也哥哥”。这在宋诗中多有体现。如洪咨夔《宿妙胜阁·其一》:“钩辅格磔鸟呼晚,勃率垫姗人试寒。野水不流山四合,宝华云里着栏干。”范成大的《两虫》:“鹧鸪忧兄行不得,杜宇劝客不如归。天涯羁思难绘画,惟有两虫相发挥。”“鹧鸪忧兄行不得”旬即取自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之声,并将其拟人化。胡仲弓《世路》“春山寂寂锁云萝,林外钩轿声最多。不是哥哥行不得,祗愁世路有风波。”直接以“行不得也哥哥”入诗,只是将词语的顺序调动了一下“哥哥行不得”。将简单的叫声赋予了人生世路艰难的意义。充满了人生际遇感慨。陆游《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四首-其四》:“杜宇真吾交,劝去恨不速。忠告输肝肺,厚意均骨肉。陋哉鹧鸪语,揣我贫念禄。竹鸡更鄙浅,泥淖忧车轴。秋风严濑清,春雨戴溪绿。行矣勿复疑。照影巾一幅。”其中的“陋哉鹧鸪语,揣我贫念禄”则取其反意而喻,表露自己心志,并不是贪念功名利禄。

鹧鸪叫声的特殊,使诗人们对其特别关注,赋予其丰富的内容。这也就形成了“鹧鸪啼”这一意象。“鹧鸪啼”屡屡在诗句中出现。俞德邻《金坛郊外》:“草荒翁仲立,树密鹧鸪啼。”孟宾于《怀连上旧居》的“明月夜舟渔父唱,春风

平野鹧鸪啼”。柴望的《西湖》:“光景留连空自惜,鹧鸪啼罢暮城关。”吕造《刺桐城》:“鹧鸪啼困悲前事,苴蔻香销减旧容。”林光朝《答人问仁者安仁》:“牧子不知何处在,乱山荒草鹧鸪啼。”文天祥《雨雪》:“江云愁万迭,遗恨鹧鸪啼。”吴惟信《书山家》:“烟雨蒙蒙山色好,鹧鸪更与尽情啼。”等等。“鹧鸪啼”不仅有悲伤的哭泣。也有欢愉的歌唱,如释云《偈颂二十九首·其一三》:“支提佛法无多子,何必胡僧劝举扬。好对春风二三月,鹧鸪啼处百花香。”“鹧鸪啼处百花香”,鹧鸪声中,百花齐放,生机勃勃,也可看出诗人的欣喜。

三、取鹧鸪动作入诗词,即“鹧鸪飞”

《埤雅》中说鹧鸪“常向日而飞,飞数随月,盖若正月,一飞而止,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飞则以木叶自覆其背”。《南越志》说“鹧鸪虽东西回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翥,亦‘马嘶北之义也”。鹧鸪向日而飞、向南而飞的特点被在诗歌中被扩大转移,因而有了思乡之意。另鹧鸪纷飞的地方,也是鲜有人往的地方,鹧鸪飞也有荒凉孤寂之意。‘鹧鸪的“飞”这一作为禽鸟的常态动作,被赋以人类的情感,在诗歌中得以固化,构成了“鹧鸪飞”这一意象。葛胜仲的《七月一日招道祖剧饮》:“长卿已倦游,十年安泽国。越鸟巢欲南,鹧鸪飞懒北。会予亦蹭蹬,从子寄岑寂。……”倦游的人通过越鸟、鹧鸪表达了思乡之意。周弼的《送人之荆门》:“昔年此路达王畿,荒烧畲烟事已非。山向崤函空北望,水随江汉自东归。凄凉坂路征车远,寂寞邮亭候火稀。遥想思乡怨岐路,杜鹃花发鹧鸪飞。”“遥想思乡”与“鹧鸪飞”一起出现,充分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感。强至《送评事十九叔入秦》:“白露沾兰草。王孙转忆归。蔡州新战罢,郢路去人稀。谒帝不辞远,怀亲空有违。孤舟看落叶,平楚逐斜晖。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惟余播迁客,只伴鹧鸪飞。”遭贬的迁客孤独地行走着,平时怕人的鹧鸪却没有惧怕他,在身边翻飞,与其相伴,孤寂之情表露无遗。蒲寿宸《渔父词十三首·其二》:“江渚春风澹荡时,斜阳芳草鹧鸪飞。莼菜滑,白鱼肥。浮家泛宅不曾归。”“斜阳芳草鹧鸪飞”写出了鹧鸪向阳而飞的特性。该诗初读时,能感觉到轻松欢快之意,但深思之,荒凉之感在渐渐升起。吴惟信《书山家》:“山家元住石桥西,篱落周遭尽药畦。剥啄柴门人未应,鹧鸪飞上野棠梨。”亦如此。

作为乐曲代称的“鹧鸪”,是指抒发相思别恨或歌唱男女爱情的流行乐曲。释云的《偈颂二十九首·其二五》:“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昨夜送穷年,今朝贺岁首。时节有变更,佛法无新旧。既是个中人,不惜娘生口。坐对春风唱鹧鸪,嘉声不落威音后。”邵雍的《鹧鸪吟》:“事体一番新,缝新又却陈。新陈非利物,义理不由人。岁月休惊晚,篱花续报春。余樽幸无恙,宜唱鹧鸪频。”饶节的《答悖上人七首·其二》:“因君撩我强题诗,却忆当年梦里时。不识江南好风景,采苹人唱鹧鸪辞。”这些诗句中所提及的“鹧鸪”指的就是鹧鸪乐曲。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五:“许浑《韵州夜宴诗》云:‘鸲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听美人歌。《听歌鹧鸪词》云:‘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又有《听吹鹧鸪》一绝,知其为当时新声,而未知其所以。及观李白诗云:‘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郑谷亦有‘佳人才唱翠眉低之句,而继之以‘相呼相应湘江阔,则知《鹧鸪曲》效鹧鸪之声,故能使鸟相呼矣。”许浑为唐朝人,时有《鹧鸪曲》,至宋依然流传,足见鹧鸪乐曲的魅力。

另外,《岭表异录》中说鹧鸪“肉白而脆,味胜鸡雉”,实属佳肴,这一点晁说之在《喜鲁直还用前韵再作》略提了一下:“鹧鸪不入馔,松柏有常心。”既然是美味,然“不入馔”似乎有些可惜了。

飞进诗词的鹧鸪,充分展示了其形、其声、其行(即飞),构成了鹧鸪这个整体意象下的三个分意象:鹧鸪斑、鹧鸪啼、鹧鸪飞,细致完整地呈现了鹧鸪意象的文化内涵。张淑珍在《唐宋词中鹧鸪意象流变考析》一文中详细归纳了唐宋词中鹧鹅意象的寓意:男欢女爱和闺怨相思、羁旅思乡、伤春惜春、亲友送别、忧国伤时、闲情逸致。在宋诗中,鹧鸪意象的寓意也多属此列,在此不再赘述。

猜你喜欢

鹧鸪意象
《鹧鸪》一调与“舞《鹧鸪》”“打散”——声诗格调与元杂剧的收场演出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鹧鸪
鹧鸪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