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因素分析

2009-07-29苏昌猛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调查分析校企合作

李 明 苏昌猛

摘要:经过对3个专业顶岗实习前、后的高职院校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和其它状况的对比调查,比较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前、后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差异和变化,结合实习过程中的各方意见,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实习过程中影响其心理变化,角色转变,技能发挥,人际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建立起一种有利于学生树立工作自信心,缩短适应时间,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的校企合作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校企合作;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条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专业顶岗实习过程是工学结合模式下职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进行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缩短实习的适应期及实习任务的完成。那么,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后心理状况和行为方式如何呢?笔者对所在工作单位的230名顶岗实习前、后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找出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前、后心理上、行为上的主要变化,和实习过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作用和影响,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实习过程中影响其心理变化,角色转变,技能发挥,人际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利于探索一种有利于学生树立工作自信心,缩短适应时间,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的校企合作的新型模式。

1调查结果对比和分析

1.1调查结果

对实习生实习前、后的问卷调查显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若干因素都会随着实习而发生变化,其中在综合技能因素影响方面:有94.8%(前)、85.1%(后)以上的实习生认为:参加专业实习,很有必要,能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60.7%(前)、81.2%(后)以上的实习生认为:到工厂顶岗实习(后)、回校后的决心是努力学习,加强技能训练,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同时,有83.1%(前)和74.6%(后)以上同学的认为:实习能认识到个人的不足,回校后要查漏补缺。在企业规范因素影响方面:有74.3%(前)、79.3%(后)以上的实习生认为:实习中,因为个人工作拖拉、迟到、旷工或工作马虎造成次品、废品,公司对自己罚款的措施是公司管理严格,对个人发展有利;实习后,没有一个学生认为:我是实习生,没有必要罚款,这说明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制度达到了认同,自觉的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心理素质因素影响方面:通过实习前、后问卷比较发现,在实习中遇到困难时,70%以上的同学是向车间的班组长请教,或是和同学之间互相探讨,共度难关。实习前,有33%的同学遇到困难时,打算向父母或老师打电话求助。实习后的调查发现,只有约10%左右的同学是向父母或老师打电话来解决的,说明实习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通过实习的过程得到了逐渐的提高。在人际关系因素影响方面:实习前,有75%的学生认为,参加实习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习后则有89.5%的同学认为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的生存能力的提高也从实习前的57.8%增加到实习后的72.1%,均增加了近15%。在工作信心因素影响方面:通过问卷第8题的调查,可以看出,实习前,只有13.1%的同学对将来的工作信心十足,26.9% 信心一般,58.6%信心不足;实习后,83.2%对将来的工作信心十足,13.7%信心一般,只有仅3.1%的信心不足,工作的自信心提高了55.5%。

1.2.调查比较

从综合技能、企业规范、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和工作信心等方面变化情况看,影响最大的是工作信心,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是第一次参与实习,第一次接触实际的工作岗位,多数人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岗位认识不足,甚至存在畏惧和害怕的情况。与工作信心相适应的是心理素质,它对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实习的影响居次,这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正处在心理发展期间,对于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还有一些准备不足,要求他们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还有待加强教育。影响第三的是人际关系,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经历基本为零,对于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应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很多学生还是单纯的认为社会关系有如同学关系一样简单。排列第四的是综合技能,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能毕竟与社会实际有些差别,而且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还不是很熟练,加之学校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综合素质的锻炼,而企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现状的影响。第五企业规范,对企业的认识不多,企业的管理与学校管理的不一样,企业5S考核等等,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对企业环境还不适应,还需加强意识。上述五个方面的影响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模式实习的因素中相对较为突出,影响程度较大,相应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中应重点加强建设。

1.3有利因素

调查数据分析,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实习,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信心,对自我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有所提高,并在日后的学习中加强培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减少对工作的畏惧和害怕,对于工作的意识有所提高,认识到社会工作的职责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实习,大多数同学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技能有所提高,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1.4存在问题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和我们在实习中的跟踪观察、调查和教育中发现,实习生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缺乏钻研精神,实习目的不明确,实习不刻苦,不勤奋,实习操作不认真;(2)在实习中,缺乏奉献之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习惯别人为他着想,不习惯替别人着想,只求索取,不求奉献。对同事、同学缺乏爱心;(3)缺乏责任意识,待人处事随意,不负责任,言而无信,技能训练时无团队意识;(4)缺乏吃苦品质,一遇到困难,就退却。实习中嫌脏怕累,不听从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挑肥捡瘦,致使实习无法进行下去,中断实习; (5)缺乏心理准备,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差,处理问题简单、无序;(6)缺乏自制能力,个别学生网瘾泛滥,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出现“逃工”现象,致使实习中断。这就需要在“校企合作”式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建立一种对实习学生相关方面的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年龄较小,独生子女数逐年增多,这些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理解人、照顾人、人际交往能力差,平时缺乏磨炼,学习上习惯于依赖老师,生活上习惯于依赖父母,动手能力及独立能力较差。入校以前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可塑性较强,但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经过在学校两年多学习,在第三年进入企业实习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负担,不知该如何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学校到实习岗位,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角色转换的适应及学习环境的适应。如果能在实习前,使高职院校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心理上做些调整,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缩短适应期。

通过调查与分析,以期找出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前、后心理上、行为上的主要变化,和实习过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作用和影响,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实习过程中影响其心理变化,角色转变,技能发挥,人际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今后探索并建立起一种有组于学生树立工作自信心,缩短适应时间,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的校企合作的新型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1-10.

[2]刘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9):17-18.

[3]王焕杰.影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今日科苑.2009,(6).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调查分析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韩国语能力等级考试新动态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