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之年

2009-07-29巴曙松

经济 2009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货币人民币

巴曙松

在2009年之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十分有限,在亲身经历着一次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的同时,作为中国经济界寻求的破解当前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新路径的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开始真正有了实质性的起步,而中国经济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所达成的共识、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对中国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也是前所未有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危机所推动的全球经济调整、以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实力,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在2009年开始真正成为国际化的重要起步之年。

困局中的突破: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中的人民币定位

从全球化的视角考察,此次金融海啸的根源在失衡的全球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以及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而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就是在全球担任主要储备货币的美元。一方面,不少国家已经深切意识到美元的大规模发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又因为美元所具有的金融市场发达优势和强大的美国经济支持,不得不继续将剩余储蓄转化为美元资产以满足其国际结算、支付、储备之用。这形象地演绎了美国前财长康纳利(John Connally)所说的: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你们的麻烦”。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也指出不少新兴市场所必须面对的“美元困境”。

在这场巨大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危机波动中,积累了巨大外汇储备规模、同时对国际市场日益融合的中国经济,可以说首当其冲。在全球化的时代,要重新回到原来的封闭时代已经没有可能,中国要从“美元困境”中突围,不得不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如果短期内不具备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全面重构的可能,也需要在现有框架下积极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并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从中期来看,中国本土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整个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从长期来看,必须要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但是,现在应当已经具备了全面推进的基本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24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强调,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他提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一管理全球储备资金,基于扩大SDR发行“超主权货币”,成为全球当时最吸引人的声音之一。周小川行长的改革倡议抓住了以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根本弊端,即“特里芬难题”——国际货币发行国在为全球提供流动性的同时难以保持本币的币值稳定。这一建议可以减少全球市场对个别国家货币的过度依赖,有助于全球经济稳定和公平,代表了大部分新兴国家的呼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尼等国的支持声援。无独有偶。以斯蒂格利茨为主席的联合国“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专家委员会”3月26日递交联合国大会一份报告,建议建立一个新的全球储备系统以取代美元的中心地位。通过扩大SDR发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提供更多基金的同时,也应能获得更多的投票权和发言权。这一基于IMF改革的新全球储备系统与周行长的建议异曲同工。

暂且不提“超主权货币”对美元地位的替代,此前在G20会议上达成的将IMF资金规模从2500亿美元扩大至7500亿美元的计划,就出现了十分激烈的争论。争议的本质是发展中国家希望借此提升在IMF的出资份额和更多发言权,而发达国家希望维持原有比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必然涉及发达国家既有利益的让渡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权的提升,这其中的利益博弈大戏才刚刚开幕。

在剑桥大学约翰·伊特韦尔教授看来,国际金融体系的“美元化”降低了各国政府宏观政策的“异质性”,各国根据本国经济运行需要制定独立政策的自主性缺失,使得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正与日俱增。发行超主权的储备货币固然是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一个理想方案,但短期看来,至少美国的抵制使这一方案暂难实行。所以,目前通过建立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全面参与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通过逐步减少各国对美元的依赖程度来提高各国独立制定经济政策的“异质性”,是更为可行的方案。

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格局意味着在美元式微的同时,其他主要国际货币会“群雄并起”,和美元共同担任国际货币。而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从当前的一强多元,逐步发展到较为理想的“三分天下”的局面,即美元仍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但其60%的国际储备货币占比会继续或加速下降;欧元依托其在欧盟经济中的统治地位继续发挥全球影响力;而第三种国际货币最有可能出现在亚洲。这是因为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作为新兴的经济体,亚洲国家必然谋求国际经济体系中更大的发言权;同时,中国和日本是分别持有全球最多美元储备的两个国家,东亚其他国家近年来也都成为美元泛滥的重灾区,亚洲国家普遍有减少对美元依赖的需求。目前日元是亚洲唯一能跻身国际货币之列的货币,但日本经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货紧缩为特点的持续低迷限制了日元的进一步走强,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复杂性也使得“亚元”只停留在概念上。环顾亚洲各国货币,只有人民币最有希望后来居上,成为亚洲核心货币和主要国际货币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良机”出现?

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蓝图中,中国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的诉求,从中国的经济地位来看是合理的,从中国大国崛起的战略来看也是必要的。但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良机真的到来了吗?

从内部条件看,人民币国际化在一些方面是具有优势的。首先,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增长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份修订后的数据,中国2007年GDP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更难能可贵的是,金融危机以来,虽然外向经济部门受到严重冲击而面临调整,但中国经济整体上仍表现稳定,2008年9%的经济增速在全球一枝独秀,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程度达到20%;2009年这一贡献比例会进一步大幅提高。从总量上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有较大实际影响力的国家,尽管总体发展水平还有待继续提高,同时中国经济从增量上来说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更大。其次,中国在货币币值稳定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中国汇率制度改革3周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21%;在亚洲地区,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保证不贬值,也为人民币在亚洲地区赢得了声望和信誉。人民币保持强势使得人民币资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吸引力,所以在人民币升值的通道下人民币国际化如顺水行舟,更加容易推行。

同时也应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一系列基本的制度性因素的制

约。最主要的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限制,这在抵御国际资本对中国冲击的同时,也使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跨国流动大大受限。如哈萨克斯坦货币当局在最近发出过希望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声音,但因人民币目前尚不可自由兑换而没有实现。另外人民币国际化还需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开放和发展。例如商业银行在境外人民币业务尚未广泛开展,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的市场深度和广度不足,国内相关的基础设施例如人民币结算和定价体系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等。

外部条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金融危机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变革的强烈要求,世界银行和IMF的改革正在被提上议事日程,在一个更合理和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人民币有机会谋求更高的国际地位。但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会主动放弃既有的货币优势,人民币只能通过在国际货币“丛林”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适合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在金融危机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有关人民币的两个安排备受关注,并被解读为是危机中美元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受到挑战之际,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之举。

其一,从2008年12月12日中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起,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央行已相继与六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6500亿元人民币。这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都是对方央行主动要求签订的,且都以人民币作为议价货币。这一方面使得签约双方绕开了美元这一国际中心货币,相对削弱了美元对相关各国经济的影响,在特定区域弱化了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另一方面促使人民币通过官方渠道在这些国家的分布和流通,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计价和结算比例,甚至是在区域内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因而被认为是人民币实现区域化的“破冰之旅”。

其二,4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共5大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能大大便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和结算,将人民币结算的范围从部分边境贸易扩大至与港澳地区和东盟的双边贸易以至整个国际贸易,有力推动人民币实现区域化。同时也建立起了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控网络,将之前游离的、地下的人民币资金流纳入到统一的金融体系中进行有效监管,为宏观经济分析和货币政策制定服务。同时,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需要相应的金融机构和业务的支撑,所以利用现有并继续扩大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积极推出海外机构的人民币业务,成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实需要。在这个意义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人民币走出国门铺路架桥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要被国际市场上的个人和机构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这三大国际货币功能。如果说这是一套复杂的“三级跳”动作,则它可以分解为自由化、区域化和全球化三步。目前看来,无论是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还是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涉及到的都是中国周边和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和地区这一有限范围,而跨境贸易结算也只能视作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技术性一步。所以说,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也即自由化的深入阶段和区域化的初始阶段。

美元依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安排、欧元借助欧洲经济一体化而成为国际货币,而人民币只能走一条渐进的、与中国经济发展相称的国际化之路。可供选择的是两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国际贸易路径和国际金融市场路径。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际贸易国,借助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通过在国际贸易中安排人民币发挥更大作用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发挥中国的相对优势。在目前条件下,可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落实和推广为重点,通过国际贸易途径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其次,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这一路径显然更具有复杂性,这不仅需要依赖一个高效和开放的金融体系来支持人民币的国际流动,还需要对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放松管制的制度许可。

可供选择的具体措施有:一是在国际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的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推动人民币资产逐步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个人、金融机构和各国央行的投资对象和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金融工具。二是加强区域货币合作,通过双边或多边货币协定发挥人民币在区域中提供流动性和稳定区域经济的核心货币作用,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三是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对外投资。虽然在超过千亿美元的中国对国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绝大部分仍是美元,但中国在蒙古等周边国家的人民币直接投资已有一定规模。以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能直接提高人民币在相关区域的流通规模和认同程度,值得尝试和推广。四是同步在上海建设人民币市场的金融中心,同时在香港建设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正如纽约之于美元、伦敦之于英镑,在上海建立金融中心可以形成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和结算中心,发挥“聚集效应”;可以为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而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则可以在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提供一个充分国际化的市场平台。

猜你喜欢

国际化货币人民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古代的货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古代的货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