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诅咒不是战斗

2009-07-29杨红兵

蓝盾 2009年7期
关键词:陋习鞭子标语

杨红兵

为了杜绝人们乱倒垃圾,居然竖起警告牌:“在此倒垃圾者,上街车撞死,在家饭噎死”让附近居民极为反感,有学生称之为“史上最恶毒警告牌”。除了这样的恶语诅咒式标语,什么“猪狗”式谩骂侮辱,“打残”式暴力威慑,“严禁”式生硬语气之类的标语也散布于一些地方的大街小巷,时而刺入眼帘。这些不文明标语之所以能够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拟定者看来,恶语比好言规劝更有效,甚至以为语言越毒越见效。

其实以暴制暴的标语遏制陋习,是用不文明的语言置换另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有人说,一个社会如果只有鞭子,那么一旦放下鞭子,所有的恶行就会反弹。事实上,那些一咒语就是文明社会的一条鞭子,鞭子虽然也许能让一些人暂时文明一点,却难以真正彻底根除一些人身上根深蒂固的不文明习慣。

谩骂绝不是战斗。乱扔垃圾诚然可恶,污染环境,影响健康,但恶语诅咒毒性更大,它是一种视觉垃圾,精神污染。谩骂者既暴露了自身的浅薄无能、无知,又伤害了邻里关系,影响社区形象,误导未成年人遇事学会谩骂、诅咒,甚至激化矛盾,挑起更恶劣的对抗情绪。

标语是社区的面孔,是城市自我表达的文化表情。生硬粗暴的标语无益于社会公德养成和文明和谐的构建,文明的倡导应通过文明的方式加以实现。不妨用一些人性化、劝导性温馨标语提醒,譬如“温馨社区践踏何忍”、“您丢弃的不是我的需要”、“别把我放错位置哦”、“居高不要“淋”下,爱邻即爱己”等。

标语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从更大范围说,拟定文明标语不仅是市民的个体行为,而且也是政府一种职责。只有规范标语,多用人性化的、具有观赏性的、温馨的提醒,才能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人们时文明行为的感受力和认同感,有效激发出公民向往文明、追求高尚的主观愿望,从而根治粗鄙、随意、可恶的陋习,从根本上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主编金木一

猜你喜欢

陋习鞭子标语
鞭 子
这些标语也太让人苦恼了吧
标语变变变
老牛自述
笑喷你的宣传标语
鞭子
炒楼陋习
育儿陋习
最牛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