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师如何设计有效问题

2009-07-28李晨云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设计教师教学

李晨云

[摘要]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虽然问题教学已备受关注,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不注重问题的设计,使得地理教学流于形式,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地理教师如何设计有效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理教师 设计 有效问题 注意事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习的源头。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然而,有部分地理老师对问题的提出缺乏足够的重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提出的问题是课本内容的重复,效果欠佳;有时提出的问题又过于抽象,让学生无所适从。地理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有质量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问题的原则

1.设计问题要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知识规律。设计提问,首先应对教材或讲解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知识块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勾勒出知识链及网络,从而抓住本节中心问题并围绕该中心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问题序列,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的中心突出,环环相扣。例如,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就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1)举出地球运动的方式有那些(识记层次)。(2)恒星日和太阳日为何相差3分56秒(理解层次)。(3)地球今天大致运动到公转轨道的什么位置(运用层次)。(4)请分析黄赤交角与南北回归线度数的关系(分析层次)。(5)黄赤交角的增大或减小会对五带的划分产生什么影响(综合层次)。这样设计问题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解决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思维逐步引向深化,且使学生在克服重重困难中获得成功与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设计问题要研究学生实际。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主张以开放的、不可预知性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课堂活力。事实上,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大部分教学过程和课堂情况是可以预见的,只有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大量问题进行了充分预见,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发现没有预见到的、具有创新价值的信息。预见学习过程的前提是教师充分地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与分析必须有准备,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心理发展状况,学习不同特点的知识时的心理等有大致的了解,甚至是清晰的判断。二是研究学生的已知经验,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对学生已知经验的深入研究和掌握,使生成的问题能够架起新知与旧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从而借助问题唤醒学生的已知经验,为学生的学习与探讨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教师把握问题设计的基点提供参考。三是研究学生的发展潜力。基于提出良好问题前提下的学生研究,应当重在对学生发展潜力的研究,即研究学生借助问题的引导,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程度,还有多少提升的空间。依据学生的潜力设计并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学生还应当注重对不同学生差异的研究,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二、设计问题的方法

1.借助悬念设置地理疑问。在讲授新知识以前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埋下一个伏笔。这种方式贵在巧设疑问,启迪思考,激发兴趣,形成高潮。例如,讲《时区日界线》时,可以这样设疑:“同学们,谁听说过弟弟的生日比哥哥大?”这样让学生在惊疑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推理设疑。老师在讲课或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推理提出问题。如讲外流河汛期时,先讲明外流河的水量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然后请学生回忆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并提问,各地区河流的汛期分别都在几月份;根据推理,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发现和掌握这些新知识。

3.连环套式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疑点,进行连环设问,将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4.故事设疑。讲故事设疑,学生既能增长知识,又加深了对相关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布罗陀海峡两岸都在英国军队控制之下,但德国潜艇却能平安地通过海峡而不被英军发现,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呢?然后讲解密度流的知识和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的特点,最后揭开其中奥秘——德军潜艇潜入浅水中关闭发动机随密度流通过海峡进入地中海。

5.以错纠错式设问。对于教学中学生易错或概念易于混淆的难点进行教学时,可在错误的前提下将学生卷入错误,再通过提问设法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如在进行自然资源分类教学时,为检查和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可先错问:“太阳风、地热流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往往回答:“是可再生资源。”然后再问:“自然资源应具备哪些两个属性?”此时学生方知“上当”,从而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6.情景设疑。通过小品、诗歌、歌曲、录像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制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在《人说山西好风光》那优美动人旋律的回荡声中,在形象的DV画面中,再向学生提问山西周围有哪两列山脉,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太行和吕梁两列山脉了。

7.图象设疑。利用课本插图、图表和各种图片中所含各种地理信息进行设疑,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讲授《城市化》问题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上海城市用地和城郊人口变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的增长”、“1950年和2000年世界十大城市人口”、“两类国家城乡人口比重”、“发达国家郊区别墅群”、“城市贫民窟”、“城市化发展阶段”等多幅图表,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化发展进程、两类国家城市化差异……

8.时段性设疑。不同时间设计不同特色的问题。新课引入阶段,问题的设计以“温故而知新”的承上启下性为主,也可以引入生活、现实问题进入课堂主题,例如,从2008年南方雪灾引入我国自然灾害问题的教学,从2008奥运火炬的多样传递方式,如骑马、龙舟等,引入现代交通运输的主题教学,这些问题的设计具有时效性、趣味性,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一节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开端,有易于教学的展开。课堂教学中间时段,有时学生会出现疲惫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问题,可以调节气氛,提高兴趣。例如,在学习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提高兴趣,如“美国NBA球队的名称与所在城市有什么联系?底特律活塞队的“活塞”与什么工业有关?芝加哥篮球队为什么叫公牛队?学生还可以联想到姚明所在的休斯敦火箭队,为什么叫火箭队?如此以来,学生兴趣浓厚,精神振奋,使后半节课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段,设计的问题以总结知识、串联知识为主,使学生通过老师的问题,回忆再现本节课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最后的时刻,根据一节课的学习气氛,如果学生意犹未尽,不妨给学生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继续延伸思考的空间。如讲完《时区和日界线》后,可这样留疑: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时惊奇的发现,航海日记上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922年9月6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1922年9月7日,这是为什么?如果船队当时是由西向东航行,环球一周回到出发点时则航海日记上的日期与当地日期又有何区别?为什么?这样留疑,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大有好处。

9.综合设疑:在复习时,采用综合设疑的方法,能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如在“五一”这一天,我们假设全班同学做了一次周游世界的旅游,要求学生采用日记的形式,把世界各地“五一”这一天具有明显特色的地理景观都写出来,这个题目涉及天文、气候、自然带河流、水文、洋流等多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有效地把握知识脉络、理顺思路,发展思维。在上完课后或某个问题解疑以后,教师不把眼光停留在现有知识水平上,而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索性、趣味性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即留给学生疑问,推进学习内容深化。学生有了疑,就会产生新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其到课本中或课外读物中去寻找答案。

三、问题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

1.忌呆板平淡,缺乏创意。同样一个问题,如果问得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对学生就没有吸引力。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注意变式提问,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2.问题的设置要新颖。学习情境是指新颖的学习任务,新奇才能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形成学习期待。问题的设置应注意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怎样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呢?从学习的内容上选择那些使学生感到新颖的知识设问。

3.忌越俎代庖,自问自答。提出的问题中学生有一两个不能回答教师就慌了手脚,怕影响时间和效果,干脆就自己回答,这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学生不能回答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理解问题的意思,或没有认真思考,或学生胆小怯场不敢讲;有的教师表达不清楚;有的可能是问题太难,不易回答等。我们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进行周密的思考,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好不同的问题,特别是有些难度大的问题,应设计好一两套帮助学生理解的过渡性问题,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我们在课堂上应针对实际情况,根据获得的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提问。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了解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的难易,精心设计提问。对那些难度大的实质性问题,还应认真分析可能会出现几种回答,便于及时地提出一些应变性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构建良好的提问环境,对学生的答问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总结。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以讲解为主,“满堂灌”的形式多见,所以教师在运用提问法时,应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与指导,要解除学生思维上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营造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答错的学生要予以启发、扶持、搭桥铺路,引导他们把问题回答出来,使他们有成功感。如果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不评价,即使表态也含糊其辞,或者褒贬过度,夸大其辞。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并作出期待、信任、激励的表示,更要给学生以亲近感,热情引导,增强其信心和勇气。从积极的方向督促、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踊跃答问的良好习惯。特别是知识性强的问题,自己要先弄清楚,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无法评价。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地理问题设计贯穿于地理教学的整过程,运用广泛、类型多样,特别是随着地理课程、教材的改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挑战自己,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掌握课堂提问的一些方法,对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很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吴连庆.课堂问题的分类与设计[J].地理教学.2004,(1):3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07-110.

[3]高阿秋.论地理课中的“三疑式”教学.

[4]李秀伟.教师该如何设计并提出问题.

[5]郑庆升.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李明山.也谈地理课堂中有效设计问题的策略.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

[8]刘育蓓.五种探究形式:以高中地理课为例.

[9]谢家骏.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提问设置.江华县大圩中学.

猜你喜欢

设计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