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与选择

2009-07-28吴解生

探索与争鸣 2009年6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五四运动阶段

吴解生

内容摘要9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策略、手段与形式的选择,都受到五四运动以来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这种发展变化与影响的客观必然性,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从曲折艰巨到伟大辉煌的命运。

关 键 词 五四运动 文化发展 影响 选择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强调过历史对现实的影响,现实发展的每一步选择都与过去的选择相联系。五四运动已过去90年了。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反思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全球化加剧的背景下,将五四运动的影响与中国未来发展的选择相联系,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选择的产物,是物器技术、制度系统以及文化价值全面冲突、转换的结果。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化发展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播下的种籽在发芽成长。”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这三个阶段基本上各以30年为一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建立。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继承与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与进步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国内外的敌人,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深陷灾难的局面,完成了创建人民共和国的使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这一阶段,文化发展建设的最重要成果是:确立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与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诞生,并运用这一思想指导国内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改造政权,重建家园,建立起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由于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以及20世纪60年代世界局势的动荡,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与争执加剧,发达国家的学潮与罢工斗争风起云涌,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达到高潮等内外部因素的相互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明相互转换的条件受到限制。期间,“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扩大到中国整个社会领域,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重大曲折与磨难。然而,中国再一次“浴火重生”,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选择。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至今,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扬了五四运动倡导的求真创新精神,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全面开放融入世界的环境条件下,锐意开拓创新,全面巩固执政基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成功地运用五四运动以来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转换规律,创造性地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新思想新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任何社会的文化发展都有其规律,影响规律运用的关键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优秀内涵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四运动对90年来中国历史三个阶段的影响大小有所不同和变化,在三个发展阶段的三种不同选择,产生了三种不同结果。

选择的过程是价值判断与取舍的过程。主义与制度的选择,道路与路径的选择,封闭与开放的选择,都是影响中国90年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关键选择。如果以确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为标志,那么第一阶段选择的结果是“从苦难到辉煌”;如果以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为标准,那么第二阶段选择的结果是“从曲折到新生”;如果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为视角,那么第三阶段选择的结果是“从艰巨到伟大”。

三个阶段发展的历史相互联系与影响,不能割裂,发展过程的苦难、曲折与艰巨是共同特点,发展结果的辉煌、新生与伟大,都有必然的因缘关联,都浸润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抉择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发展的步伐,不管某一阶段其中某一步的前进与后退,都是在不断选择尝试与不断实践中,在汲取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营养与否定自身障碍的甄别中,在对错误与失败的反思中,在对成绩与经验的总结中,努力纠正自身发展的方向错误与价值偏离,捕捉发展的机遇与摸索成功的出路。在三个发展阶段中,无论受到何种制约与干扰,无论碰到哪种困难与危险,无论是内部的缺陷还是外部的干扰,无论是传统制度的局限还是人为或自然环境的恶化,中国共产党人都力图选择一种与时俱进的行动策略和科学的发展路径,都努力体现传统优秀文化的民族特点和现代文明发展的时代特征。任何选择都无法脱离与忽视这些因素,割裂历史的联系性,就无法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必然性。

历史的发展会有极其相似的偶然性,而这种偶然性中蕴含着的必然性,在90年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的跨度中,是否几度重现?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让很多人自然联系起五四运动时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联合起来走上街头,反对封建主义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斗争场景。然而,“文化大革命”斗争的对象却是指向执政党自己和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残酷的斗争形式几乎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文化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五四运动之后60年两个不同历史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第一个30年,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的崛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带来的结果,是政权更迭与新中国的诞生;第二个30年,新政权建立后愈演愈烈的阶级斗争带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引发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扩大化,导致文化价值观的混乱与社会的停滞,中国失去了一次发展的最佳时机,再一次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然而,“坏事变好事”,十年浩劫催生的是: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选择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与批判,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政治支持,增强了人民对改革的承受力。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发展进程的选择,使中国的社会主义获得了新生。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再次遭遇了人类文明的先进技术、制度与文化的强烈冲击与挑战。这次,中国抓住机遇,科学运用转换规律,大力吸取利用了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努力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巨大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供需紧张、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突出等,也凸显了文化发展滞后带来的社会局部不稳定,以及人自身的发展不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软肋。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摒弃了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作为解决问题与冲突的唯一选择。党的十六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发展加大了探索实践的力度,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始终是一个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与转换中,引导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重新规范学习实践的选择过程。

选择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始终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的巨大代价换来的。从批判到吸收,从破坏到重建,从牺牲到新生,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问题是人,或是一个政党,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随着自身地位的变化,能否自觉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与适时地把握这些发展规律,在关键时刻做出影响发展的关键选择。具体到文化发展,其关键选择体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价值取向的转换之中,必须确定应该批判、破坏与牺牲的是什么?应该吸收、重建与新生的是什么?但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人或者政党自身发展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做出科学选择与价值判断的正确性,所以,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人的判断与选择的错误或失误,而引发的曲折与灾难是难免的。同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选择必然被赋予时代特征的烙印。中国共产党人在21世纪初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与世界现代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再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阶段新境界,这是对五四运动以来文化发展规律的又一次成功把握与运用。

关键时刻的关键选择,始终决定一个政党的地位,始终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始终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而如果一种选择被认同为永远不可改变的法则,不及时进行变革与创新,便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唯一的结局是倒退与灭亡。因此,五四运动以来90年的历史发展再三告诉我们:开放、变革与创新是历史发展的正确选择。

编辑杜运泉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五四运动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风从海上来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自然的言者——罗宾逊?杰弗斯的非人类主义哲学观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