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虚热为哪般?等

2009-07-27

百家讲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国学大师文化

这是一个大师缺乏的年代,这也是一个大师遍地的年代。老辣的江湖人士成了招摇撞骗的“国学大师”;中等的文学学者则利用“国学”热潮出版一些通俗畅销的文化小册子;而最低等的“国学”人士则以实用功利的名义在社会上开办所谓的“读经班”,“国学班”来误人子弟……这就是近年来在社会上形成的国学乱象。那么,对于国学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这种国学乱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修治国学,唯静唯实

毕慧超

当今的国学热潮,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毋宁界定为一种消费现象更为妥切:其以通俗化、娱乐化、功利化为指向,不见际通古今的哲学省悟,不见掷地有声的思想启蒙,不见兼容并包的百家争鸣,不见精深锐意的文明进化,而徒有耽于聪明的重复和各取所需的解构,故而,看上去很美,但却就之无益,行而不远。

当然,国学虚热现象,其实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

一则,自我国19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里兴起的大小运动、历次革命,总体上看,建筑于对传统文化体系全面洗牌的基础之上,而嫁接了大量西学的中国当代文明之花却并未显出些许别样来,这让知识分子心中平添了几分置身空中楼阁的眩晕。于是,由点到面的文化复归潮流兴起一时。自然,挑拣现成的国学资源,总比绞尽脑汁地重构来得便宜。

再者,在全球化的今天,复兴传统、倡导国学、保有民族化的文化面貌成为自我呈现的一大要求。这本非什么坏事,可是,以应试教育为起点、以行而下者为追求、以就业评级为指标的人才形成机制,从根子上掐断了孕育大师的茎本。这样下来,英雄缄口、竖子雷鸣便成了常态。

此外,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的物欲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以重建文化认同为本质要求的精神生活需求逐渐兴盛。在经济杠杆的支配下,赎买国学的活动就此铺开,当然是“不差钱”的。我买你卖,表面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这种即时的文化消费于文明品位的整体提升无所作用的现实,而那些颠覆式的结论,又常常不失哗众取宠的“善意”,于是,公众便心满意足地做了冤大头。

总之,国学虚热是转型期的中国种种现实利害相互叠加所造就的现象,凡事种种,尤忌太盛,虚热的时限难于长久,个中利害却应谨慎对待。所幸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自虚及实、由表人里,若以脚踏实地的潜心研究和清醒睿智的创新精神规之、导之,那么,以国学为重要载体的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行于世是可以期待的。

国学虚热与文化“返祖”

徐爱民

“大师”们一本正经地在电视上大讲特讲国学,“中师”们扯着喉咙吆喝着贩卖国学“著作”,“小师”们煞有介事地办起了国学班。更有甚者,穿上不伦不类的古装,摇头晃脑地教学生念文诵经。看到这些滑稽可笑的场景,真让人有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苍茫感。但依我看,不管这些国学追捧者吹得如何云天雾地,从根本上看这是一种文化“返祖”现象。这些“返祖”现象的背后除了想浪得虚名弄点儿银子外,振兴国学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国学虚热也就不足为怪了。

学者失贵,媒体误导

文世奎

与其说当前是国学的虚热,不如说是国学的病态。从专诵经书的幼童国学私塾,到天价学费的老总国学班;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到各种奇谈怪论的国学文化说书式的讲座,有多少是真正的振兴国学?学者责任的缺失和媒体对公众的误导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学虚热、缺少文化的浮躁使国学的普及传播逐步走向恶俗化。国学的内容不外乎三点:一是渲染帝王将相们烛影摇红、煮豆燃萁、纵横捭阖、钩心斗角、宫帏秘闻t二是大做人物的翻案和所谓的考据文章以哗众取宠;三是故意曲解经典,寻求卖点。这种在“娱乐大众”旗帜下的病态的国学虚热,对青少年的贻误不容忽视。排一出恶搞《红楼梦》的话剧,发表几篇“司马相如劫财劫色,涉嫌包二奶”、“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之类的怪论以赚取眼球等,在学界层出不穷。当专业的“学者”都靠这些恶搞扬名时,“国学虚热”,甚至“病态”也就不足为怪了。

国学原本就不该热

王培民

就国学的本质属性而言,是不应该热的,因为它是一种很厚重的文化积淀,只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热心国学,并终生矢志不渝者才能扛得起的一种大学问。陪伴他们的是青灯黄卷式的寂静,而不是繁华街市上霓虹闪烁下的喧闹与浮躁。可是,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在大发展的同时,文化上的心浮气躁,拜金主义的奢靡之风盛行,一切以追逐名利为出发点。于是,从奄奄一息中刚刚获得生机的国学,在自身元气尚未恢复的情形之下,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文化人的鼓噪之下,在大众的盲目追捧之下,逐渐虚热了起来。这就如同一个患有寒热症状的人一样,由原先的浑身发冷,到了后来的周身发热,都是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

平常心看国学虚热

黄明锋

国学虚热并非国学尽是糟粕,而是时代使然。现今的时代是人类即将星际旅行的时代,地球知识即将成为我们的“国学”,我们应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而不应产生自恋情绪,把玩国学不已。国学是传统,他曾经辉煌过,但在今天对国学也要摆正心态,顺其自然。该去则去,去得舒坦;该兴则兴,兴得自然。生存去留交给时代,让时代来主宰,不必杞人忧天!

重振国学要有科学态度

伍振

我们倡导国学不应是去考究训诂,也不是钻故纸堆,而应该把眼界放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学国学不只是有助于青年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扩大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他们在古今联系、中外对比中培养辩证思维。比如说,中国古代思维是强调“和”,大家熟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表明国学里思维层面的精华是强调对立双方的统一,这从理论上对社会上流行的斗争哲学和片面的追求对抗有着补救意义。可见,国学中所体现的综合思维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所以说,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国学的内涵是丰厚的,只有青年人放开眼界看国学,才能让学习的国学和西方文化互补,创造崭新的、更高的文明,这是学习国学的主旨所在。

猜你喜欢

国学大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谁远谁近?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