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管理

2009-07-27许锡强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4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校园网论文

许锡强

管理内容

让所有教师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图片和电子文本,发布于校园网内相应的栏目上,让全校师生都能读到它们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其目录。

科研成果必须变成图片的有:(1)获奖证书,发布时另附电子文本;(2)报刊发表稿,除论文正文外,还包括当期报刊的封面和目录,如果原件页面太大,变成图片无法阅读,则发布时另附电子文本;(3)编著书籍,包括封面、版权页和目录,发布时附正文的电子文本;(4)实物成果,如实验仪器、教学用具等等,除该物图片外,还包括获奖证书、鉴定汪书、使用手册等等的图片,并且发布时另附相关的电子文本。

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网阅读图片及相关文本,就是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公示和共享;只有经历了如此公示和共享过程的教育科研成果,学校才正式承认其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从而按照有关规定颁发奖金,或者派作别的用场(主要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先进的评选等)。

共享功能

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使其“伪教育科研成果”露馅而起公示功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其“真教育科研成果”传播而起共享功能的过程。教育科研成果的共享过程,能给学校管理带来怎样的效应呢?

减轻负效应。首先是减轻经济负担。因为剔除了“伪教育科研成果”,学校就能减掉相当大一部分所谓“科研奖金”的支出:因为科研成果发布于校园网上,科研成果就形成了“无纸化”使用,学校就能减相当大一部分所谓“办公经费”的支出。而教师方面。雇用“枪手”给自己炮制论文,到网络上购买论文,缴纳版面费发表论文,拉关系走后门参加论文评审,如此等等,也都需要不菲的经费支出。

其次是减轻工作负担。例如碰到什么评估工作的时候,教师就要提供科研成果的原件或复印件,学校管理者则要费尽心机地把它们整理得能不被评估者看出破绽(如故意不按成果目录顺序排列复印件,让评估者无法“对号入座”),从而让学校顺利通过相关评估。而现在通过校园网管理教育科研成果,即可随时调阅相关成果。

最后是减轻精神负担。在教育科研成果中弄虚作假,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精神负担。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弄虚作假行不通了,对大家反而都是解脱。

增强正效应。首先,是做好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宣传、推广等工作。教育科研课题在重视文献综述、选题、申报、研究、结题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论文写作、宣传、推广工作,这样教育科研工作才算完整,也才可能真正有价值。这既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科研社会价值的需要。

其次,是引领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理念。经常有教育科研成果发表的一线教师,往往“墙内开花墙外香”,同事只知其有成果发表,而不知其有何成果发表。现在,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他们在外面报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就可以通过校园网而让同事看到,让其他教师经常读一读身边同事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以引领他们确立通过教育科研来促进专业发展的理念,汲取把教育教学困惑转化为教育科研成果的智慧和方法。

逻辑要求

真正想要通过校园网来进行教育科研成果管理,对学校管理提出至少如下四种要求:

遵循真实原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上的“真”和“假”之间是一种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立于“真”,方有“善”,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美”。但我国的教育正在面临“假”的侵蚀,教育科研作假之风尤为盛行。如果说教学作假、考试作假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教育科研作假却往往是集体作弊,是倚仗形成共同利益圈子来巩固各自的地位,是学术腐败。长此以往,教师学风如此,必将贻害教风和校风,最终危害学子。

稳定奖励制度。真心“坚持教科研创特色,依靠教科研求质量,深化教科研促发展”,学校自然要对教育科研取得成果的教师加以奖励。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因为教师普遍不重视也不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所以极个别的教师即使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也往往因为众人的反对而难以取得相应的奖励。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缺乏稳定性。有鉴于此,稳定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就必须做到:制订之前,必须充分听取全体教师的意见;制订之后,更要通过校园网等途径让全体教师都知晓其条例,从而一旦教育科研成果摆在眼前,人人都可以根据条例计算出奖金多少,并坚决依照条例规定给相关教师颁发奖金!

建构倒查机制。对“真教育科研成果”奖,必须同时对“伪教育科研成果”罚。自2008年开始,金华市教育局引进高科技手段对申报高级职称者提供的教学论文进行考核,发现“剽窃”或“抄袭”之作,其作者三年内不得申报高级职称。此事对我们学校的教师有很大的震动。我们认为,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建构倒查机制,即在金华市教育局裁定职称论文存在“剽窃”或“抄袭”问题之后,追查一下其作者通过这些论文获得过哪些名和利,不仅要按规定收回或取消这些名和利,而且要对他们此前的弄虚作假行为作出处分。一般来说。学风表征着教风,甚至表征着人品。教学论文弄虚作假之人,其教风甚至人品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有效性控制研究》作者,同一篇论文换个题目送来评去的,其问题就在参加县2008年度高中各科教学论文评选时露出马脚。她之所以上交论文《剖析英语新课堂中教学设计的调控行为》,是因为教务处主任曾经召集全体备课组长开会,规定他们必须撰写一篇论文参加县2008年度各科教学论文评选。所以,更严重的问题是:教务处主任下的命令是让她“撰写”一篇论文,她却用“剪切”一篇论文的方式来糊弄……对这样的行为不作出严肃处理,就不能起到“警示”作用,让每一个“沉痛的代价”以“案例”的形式警示我们所有教师,警钟长鸣,引以为戒。

理清发展思路。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一个教师想要在校园内生存和发展。在某一时段内靠题海战术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成绩,是值得理解的。但是此等方法毕竟不能无往不胜,只能用于一时一地。所以,一个明智的教师,总得理清这样的专业发展思路:如论长效机制。就必须走“科研强教”之路,使自己实现从“题海型教师”“苦力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转型。有了这样的转型,我们的教师就能够不单单以某所学校教师的身份在这所学校存在,还能以某篇文章作者或某观点提出者的身份在更宏大的空间背景下存在。这样,从“上——我”的角度言,你个人的命运也就不再任由某所学校领导缺乏公允的行政评价所支配,而是同时获得了比学校领导更权威的专家学者的学术评价的支撑。学术评价可以以新闻传播等途径转化为社会评价,而这两种评价又必然反转过来影响行政评价,你又何愁永远会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就是无形资产的作用!而从“我——下”的角度言,则容易产生一种权威效应。在“意志——行动”关系上,可以发生三种人际关系:(1)甲发号施令,乙按照甲的意志去行动;(2)甲和乙共同商量。取得一致意见后采取行动;(3)甲和乙意见不一,各自要按自己的意志行动而发生冲突。这三种关系,在政治学原理中分别称为“命令服从关系”“协商合作关系”和“冲突关系”。师生之间如果形成第三种关系。那教师当然是一个蹩脚的教师,遑论威信?罗伯特·达尔在《当代政治分析》中指出。如果甲对乙发号施令,而乙则觉得甲完全有权利这样做,乙本人则完全有义务来接受甲的号令,甲对乙的这种权力被称为“合法的权力”。在我们平常的用语中,所谓“权威”,不仅仅指“合法的权力”,而且还指由于个人特殊的才能、专长、品格或作出的贡献而形成的一种威望。具有权威的人,他的实际权力远远超过他所担任的职位所赋予他的权力。我们的教师通过教育科研而形成权威形象,甚至获得权威地位,他就可以在第一种关系中更具合法性,在第二种关系中更具重要性,从而轻易地避免第三种关系出现,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就产生了。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校园网论文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