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最强阵容今天对话

2009-07-27

环球时报 2009-07-27
关键词:美中议题环球时报

●本报驻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记者 温宪 青木 孙秀萍 陶短房●本报记者 魏莱 张涵●陈一

美国政府新班底与中国的首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今天在华盛顿举行。双方与会的庞大阵容令整个世界炫目。中方派出了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率领的150名高官,路透社称这几乎“相当于中国整个内阁的阵容”。而美国代表团的规模也差不多。奥巴马总统将亲临会场致开幕辞,这在小布什时期从未有过。以往的中美对话经常摆出吵架的阵势,美国多次在会前就抛出逼人民币升值等尖锐议题,但这次会前美国的态度要“温柔”许多。一些国际媒体称,这次对话将成为确定新时代美中关系的试金石。昨天25名中国学者就《环球时报》提出的对美国的五项要求进行投票,其中15人选择要求美国“确保中国美元资产安全”,列对美各项要求之首。“限制‘疆独、‘藏独等分裂势力在美活动”和另一项经济要求各得4票,并列第二(详见第十四版)。这一切似乎显示中国的强大正在受到美国的正视和尊重,但中国的核心经济利益以及政治利益仍部分攥在美国的手里。

“美中在对话中实现攻防转换”

路透社25日说,中国派出了由150名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对话会议,这几乎“相当于中国整个内阁的阵容”,美国方面也派出相同的阵容。报道分析说,中美从“战略经济对话”象征性地更名为“战略与经济对话”,讨论的议题包含了从气候变化、朝鲜核问题到贸易和汇率等一系列问题。这篇文章认为,美国扩大双边战略经济对话级别的目的是把中国完全拉入到重塑全球经济的过程中。这次对话的主题还扩展到外交议题,也表明华盛顿承认北京在世界事务中所具有的“更加平等的伙伴角色”。 布鲁金斯学会的利伯特尔表示,在中美关系史上,重大的全球性问题首次进入了中美双边关系的中心。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研究员彼特斯也说,中美对话规模扩大,发展成一个新的机制,中国在影响讨论议题方面将发挥更直接和关键的作用。

法新社称,奥巴马将在27日的开幕式上致辞,并在白宫会见中方代表团。总统到会致辞在过去美国承办的战略经济对话中还从未有过。

美联社25日发表评论说,这次对话是中国和美国这两大经济体的“双城记”。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仍深陷衰退,而中国则注定会在今年晚些时候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次很可能由中国带领世界走出困境。

《日本经济新闻》题为“美中在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实现攻守转换”的文章认为,此次美中对话的主要议题是中方提出的如何防止美元下跌导致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贬值,以及美国财政状况恶化,而2006年12月的美中经济对话,则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问题对中国施压的场合。经过了两年时间,攻守双方发生了转换。美国财长盖特纳就任前称“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但现在不再这样提了。美中经济关系的焦点由“人民币”变成了“美国国债”。

对这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民间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25名中国学者26日就最应要求美国做出哪些努力和改变接受了《环球时报》调查,15人表示他们最期望美国“确保中国美元资产安全”,要求“限制‘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在美活动”以及“减少对中国商品进入美国限制和减少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设限”的各得4票,还有两票要求美国“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瑞士苏黎世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刘志勤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评论说,中国专家首选美元资产安全问题作为关切点,凸显中国对其美元资产的担忧,这种担忧目前正在中国民间迅速扩散。

“美国之音”25日称,在中美对话前夕美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专家普遍认为,这次对话将不会产生任何可以登上头条的重要成果。报道援引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达纳韦的话说,美国也应该对美中对话保持一定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争取加大国际压力,推动中国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

“改变”口号不适用中美关系

日本时事社报道称,中国此次派出最大规模代表团,这次会谈很可能成为观察“美中新时代走向的好机会”。《产经新闻》也说,奉行对话外交方针的奥巴马政府将如何面对存在感不断高涨的中国,这次对话就是确定美国对华态度的试金石。

英国《经济学家》一篇文章分析说,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任何时候都对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十分敏感。值得高兴的是,奥巴马的“改变”口号似乎不适用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美中关系。报道称,事实上从布什时代开始,美国不断有更多部门高官加入美中战略对话行列,这表明美国希望借此在更多领域取得中国的合作,如今的新版本战略对话不过是延续了这一势头。

美国兰德公司亚洲太平洋政策中心主任托马斯·麦克纳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下转第十六版)

猜你喜欢

美中议题环球时报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本期导读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